电影摄影中的色彩与影调阐述

2023-01-16 22:19
电视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影调光线色彩

赵 宇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电影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0 引 言

在电影摄影艺术中,色彩、影调的应用是核心内容。利用这两种要素的调节控制,能够突出影视作品的情感表达,并烘托和渲染环境气氛,增加电影的艺术表现效果,增加电影深度与广度,拓展其艺术感染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影摄影艺术水平,需要对影调处理以及色彩处理等造型艺术形式进行深度分析,合理应用,真正发挥其在电影摄影艺术的功能作用,全面提高电影艺术境界。

1 电影摄影中色彩技术的运用

1.1 色彩技术运用原理

电影摄影中色彩的运用,主要是与影片中的多种要素、形象进行融合,形成整体的影片框架,为影片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发展创建环境和氛围,因此色彩的应用具有叙述事物、交代环境、突出视觉形象的作用。同时,色彩在电影摄影中的运用,还可以烘托影片气氛,协助情感表达[1]。色彩是电影语言之一,可以通过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例如,一些喜剧片喜欢用暖色调烘托戏剧气氛,如《大话西游》利用红色基调给人以快乐的观影感受。在中国当代电影发展中,第五代导演更加青睐于对色彩的象征意义进行应用,如《黄土地》利用土黄色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类的渺小,同时象征人类与大自然的对坑;《红高粱》中,导演利用红色象征人们不屈的精神。

1.2 摄影中色彩技术的应用技巧

色彩在影片摄影中的应用,主要是对画面的色彩、色反差、色对比等元素进行科学掌控,从而体现出良好的画面表现效果。色彩是协助影片表达人物情绪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环境、服装等色彩的不同搭配,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对人物心理情感进行明显刻画和细节处理。可以说,色彩是电影画面的抒情音符,能够体现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2]。

1.3 摄影中色彩搭配技巧

在电影摄影中,可采用如下的色彩搭配技巧。

(1)单一色彩运用。可以通过色彩烘托整体气氛,体现画面内容、渲染主题意境,可以让画面更加简洁,突出画面内容。

(2)对比突出的互补色。即在色轮中夹角为150°~180°的两种色彩,可以在画面上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主体。

(3)和谐用色,主要是色轮中相邻颜色的搭配使用,可以形成柔和效果,用以表现轻柔对象。

(4)渐变式用色,色彩由深变浅,由饱和到不饱和,由暖色到冷色过渡,可以增加画面层次感。

(5)单一重点用色,用大面积的某一种颜色衬托另一种颜色,在色相、饱和度等指标上反差较大,突出小面积色彩景物。

2 电影摄影中的影调运用

电影摄影中的影调主要是在光线的基础上,结合光自身的色彩,形成一种光的韵味,为影视形象的塑造提供造型手段。光线与影调的应用,可以帮助摄影师对摄影画面进行优化布置,通过采光或布光方式,对自然光和人工光进行充分调节和利用,在画面上形成明暗、基调等不同的光线效果。影调是光线在影视画面上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对电影世界中的时间、空间氛围进行有效的烘托,还可以协助电影情感表达,让电视画面中的人、物等更加具有立体感,清晰展现其轮廓,提高电影画面的表现质感,同时能够通过影调的刻画,对电影中的环境、人物形象、气氛等进行高质量表现,强化整体电影画面的艺术效果[3]。光线和影调在电影中的应用,同时体现在三个层面,即技术层面、艺术构思层面及艺术层面。例如,电影《人鬼情未了》利用昏黄的灯光营造宁静的氛围,影片中的人物萨姆从黑暗中走出来并坐在美莉身后,摄影师利用灯光的布设为两人投射出一片阴影,烘托出静谧美好的二人世界,增加整体电影画面的浪漫气氛,为后续故事发展做好铺垫,同时也对观众的情感进行感染。由此可见,对光线和影调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摄影人员表达某种情感,烘托情感氛围,还可以帮助推进电影故事情节,增加电影故事的整体表现力,使其更加具有造型上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2.1 电影影调的摄影技术应用

基调,是电影画面的基本影调,是给人留下的总体画面印象,对整体电影影调倾向具有主导作用。基调的合理应用,可以突出特定的艺术效果。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现场情况以及摄影意图对画面基调进行合理处理,达到造型效果[4]。

高调,即亮调,主要以白色、浅灰色影调为主,重点突出画面中的深色调。虽然黑、暗影部分在画面中的比例不多,但是往往需要借助该部分突出摄影主体,强化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通常情况下,电影摄影中的高调画面可以给人以宁静、神圣、纯洁的心理感受,让人心情愉悦,但是由于亮色调面积较大,往往会同时给人以冷漠、无力的感觉。一般情况下,高调主要在儿童、女性等主题中使用。拍摄高调作品时一般应选择浅亮的背景,并对背景打强光。但要注意避免高光溢出。

低调,主要包含黑色与黑灰色,比较适合以深色为基调的摄影题材,往往在画面中作为背景存在,借以突出小面积的浅色调,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渲染和烘托。拍摄低调作品时,一般应选取颜色较深的背景,并尽量使主体多产生一些阴影。曝光时需依照被摄体亮处测光,使亮处以中等明暗或者略暗的影调形式表现出来,使阴影部分成为画面的暗部基调。

中间调,涉及黑白灰等色阶的变化,反差对比不明显。通过不同灰色影调进行混搭形成画面,即全影调。该影调类型主要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让人在观影中产生真实感,但也会让人产生荒凉、怀旧心理。浅灰色让人感到愉悦,深灰色让人感到忧郁、神秘。中间调作品的影调构成既不倾向于明亮,也不倾向于深暗,可给人一种既不偏于轻快、也不偏于凝重的视觉感受。摄影作品一般都属于此种,布光方式也较为随意。

2.2 电影摄影中影调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电影摄影中,对影调的不同运用,形成不同流派的用光观念,如表现派和再现派,前者倾向于对光线进行自由处理,使其自由参与到画面叙述中,后者更加倾向于表现自然光效,利用自然光对现实主义作品进行表现。

(1)表现派。表现派对光线的处理较为大胆,对其采取自由态度,追求唯美性的用光效果,作品创作的个性特点较为突出。但是在影调应用中较为严格,追求细节,往往通过影调的运用,为观众设置隐喻的画面情境,吸引观众进行想象,突出创作人员的主观感性[4]。例如,在《人间中毒》片段中,女主人公走到室外,进入大雪纷飞的空间,摄影师利用门将室内温暖的气氛分隔开,预示着男主人公生命消逝。

(2)再现派。在对光线进行运用时,再现派更加追求自然真实,突出体现光线的逼真性,并利用现有光线进行拍摄。如拍摄夜景时,利用油灯、蜡烛等创造人工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是用这种方式进行光照,这充分体现了光线应用的真实性。日本大师黑泽明在对自然光线运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他的代表作《罗生门》中,通过对树梢、天空的仰拍,对树叶投下的光斑进行捕捉,从而表现森林环境的变化莫测,同时也对人心的不可捉摸进行隐喻。西班牙摄影师阿尔芒都提出了整体现实主体理念,在光线的运用中追求美学效果,这是对以往逻辑显示的应用理念的创新。其电影作品《天堂岁月》对该理论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3)现代用光方式。该流派主要利用光线参与到电影叙事中,是对以往两种流派的有机结合,通过环境光的布设,对人物光进行制约的同时,也突出刻画人物性格,实现写实与写意的充分结合。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斯托拉罗,其代表作为《末代皇帝》《现代启示录》等。这些影片都对真实再现与艺术表现进行了有机结合。

2.3 影调技术在电影摄影中的美学效果

影调技术在电影摄影中的美学效果主要有两个。

(1)展现空间深度,烘托画面气氛。在电影摄影中,通过对影调的合理应用,可以对画面空间深度进行充分展现,并营造特定的画面氛围,对观众的观影心理和情感进行感染,强化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例如在阴暗的空间中,一缕阳光透过门窗投射到墙面上,形成光束,从而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加整体画面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从某种层面上讲,影调的运用可以实现电影时间与空间的延伸。例如,在电影作品《人鬼情未了》中,电影开始利用九十秒的时间,对满是灰尘的房间进行展现,阳光照射进来,在逆光的透射下把空气中的灰尘全面展现出来,在房间内,灰尘与阳光形成鲜明的层次对比,增加了整体画面的透视度。通过摄影机的移动拍摄,可以增加场景的纵深感,为后续影片风格的延续奠定基础。

(2)追求真实写实,体现导演意图。光线和影调的有效应用,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并对人物心理、情绪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5]。阳光照射在脸上,形成光斑造型,既可以突出重点部位,也可以通过线条布局形成美的形式,造成独特的画面效果,协助人物内在情绪、情感的表达。电影《黄土地》主要以黄色调为主,突出体现陕北黄土地的深沉,在贫瘠的土地上,通过阳光照射,显现出泛白效果,既可以表达人们的贫困,也可以利用土地这一充满力量的物体,表达大地的包容、厚实。阳光照射人物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更表达出创作者对这篇土地的热爱,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觉醒。

3 结 语

电影摄影要对各种造型艺术形式进行灵活的应用,以便发挥其在环境烘托、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尤其要对光线和影调、色彩等形式进行科学处理,强化电影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突出影视作品独特的美学效果,提升电影摄影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通过摄影技术对生命的律动和心灵的气韵进行灵活表达,推动电影摄影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也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影调光线色彩
消失的光线
“你看不见我”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一图/黑白影像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
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