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建议

2023-01-16 20:14沈桂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安徽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应急企业

文/沈桂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安全应急产业,是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安全应急产业覆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处置与救援等多个领域,横跨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受到国家重点支持。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对于提升全社会安全应急保障服务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天灾人祸引发的公众紧急要求日益受到重视,以及各项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安全应急产业已显现出高速发展趋势。预测在未来数年,应急安全产业仍将高速成长,而国内市场也将迎来行业高速成长期。2020 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总产值为15231万亿元,较2019 年增长15%。已成为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热门方向之一。布局安全应急产业,是一场通向未来的战略性产业之战[1]。

一、产业现状

1.基本情况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现已汇聚形成涵盖上游技术研发、中游成果产业化、下游服务应用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安全应急产业链,并形成了以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为主体,安全应急服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021 年9 月,纳入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监测平台调度的199 家省安全应急产业重点企业实现产值77.9 亿元,同比增长17.4%;2021 年1—9 月,累计实现产值649.4 亿元,同比增长42.2%,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65.1 亿元,同比增长43.8%,累计实现利润117.8 亿元,同比增长128.6%。全省安全应急产业规上企业达到420 家,配套产品服务690 余种,产业发展愈发完善。

2.区域分布

合肥市规上企业数量、产品种类约占全省一半的比重,分别为48.1%、51.6%。合肥市高新区重点发展公共安全、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初步形成以信息安全为主的公共安全应急产业集群,以及以医药产业为主的紧急救援产业集群。特别是依托高新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优势,以信息技术在安全领域应用为特色,在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监测预警、交通安全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等方向,汇聚了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合肥经开区依托其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势,形成了以应急服务、救援处置、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四大安全应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安全应急产业基地。

滁州市安全防护类企业有18 家,主要产品有急救包、呼吸面罩、防护服、医用口罩、安全鞋帽、防水防火材料、绝缘漆等,其中霍尼韦尔安全防护产品有限公司2020 年实现出口1.1 亿美元,成为全市安全产业出口龙头企业;应急处置救援类企业有6 家,主要产品有消防车、消防机器人、急救箱等,其中明光浩淼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体量最大,工业产值近4 亿元,是全市消防安全排头兵企业。

芜湖市重点打造以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华明航空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航空产业,生产的MPP 森林防火飞机、MPP 应急通信飞机等广泛用于城市预警监测、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和森林防火等安全领域。繁昌区以春谷3D 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3D 打印制造年产值近5亿元,填补了安徽省增材制造安全防护类产业空白。

其余地市大多产业结构分散,上游产业和关联产业薄弱,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单个产业领域内,企业规模也普遍较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产业体系有待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

除合肥市外,安徽省其余地市安全应急产业企业数量少、产业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相关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合作的代理商、安装公司规模也普遍较小,整体上与大的一级安装公司的合作较少或者合作程度较低,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2.产业政策滞后

安徽省现有的应急产业政策以引导和推广为主,政策文件缺乏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专项支持政策有待完善,支持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发展的普惠性政策较多,但专项支持政策仍然相对不足;部分地市缺少发展规划和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3.关键装备发展缓慢

突发事件的处置现场状况往往非常复杂,对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很高。安徽省安全应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研发能力和动力不足,大多数应急产品还处于中低端技术水平,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关键成套装备,仍需从别国进口部分高端技术产品。如航空应急救援、矿山井下关键救援、避险、应急通信、信息通信安全、医疗检测,以及生化、核辐射防护等设备和装备生产领域均严重依赖进口。

4.产品市场不成熟

安徽省对安全应急产品推广不够,对市场整体培育发展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与供需主体脱节。应急产品生产制造企业普遍反映,应急产品需求主体不明确,无法实现真正有目的的生产;有些政府用户确实有需求,但却不清楚按怎样的产品目录和标准进行储备和配置。二是产学研脱节。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院校与科研机构间缺少高效的信息交流协作机制,政府每年大量投入形成的应急科研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未能及时转化为应用产品。

5.复合型人才短缺

安全应急产业作为一种学科跨度大、应用场景复杂、技术融合的综合性产业,要求人才具备源头创新能力、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力、行业融合应用能力,人才需求由原先少数专业向各学科交叉融合转变。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应急安全产业的高度关注,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全国各地安全产业都将面临人才缺口问题。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徽省应急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建议

安徽省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继续加强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的政策举措,促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

1.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顶层统筹、部门合作、上下联动的安全应急产业工作协调机制,组建省级层面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小组,牵头统筹协调指导全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国家、省、市安全应急产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并做好与其他相关产业政策和措施的衔接。组织成立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定期发布和修订重点行业投资指导目录,为区域招商引资、产业布局、配套投资、政策倾斜提供依据。

2.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国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建新型产教融合学院和科教融合学院,共同培养安全与应急产业的创新型人才;依托相关职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实施安全应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围绕安全应急产业技术创新与区域合作,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究机构与实验基地,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提供技术协作和沟通合作,为产学研互动提供高效的纽带与桥梁。积极发挥安全应急产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加速安全应急技术产业化。

二是逐步拓展投融资渠道。通过引导建立和发展壮大安全应急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行业投资基金,逐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安全应急产业。扶持中小企业以专利技术为担保向银行贷款,重点扶持拥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安全应急企业发展壮大。通过鼓励风险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优先扶持从事安全应急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的中小型企业。

三是推进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引导安全应急行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并指导企业制定品牌打造规划;扶持安全应急企业培育自主专利、自主品牌,提高安全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安全应急产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对关键产业技术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跟踪研究,引导企业积极主动采用国际标准和行业先进标准,促进安全应急产业转型升级。

3.推进产业集聚

一是着力推动部分有意向的关联企业向安全应急产业转型。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资金、人员流向安全应急产业,提高企业向安全应急产业转型的积极性,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促进龙头企业再扩大、再生产。

二是积极推进重点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政府和企业资源,加强与省内外安全应急相关产业集聚地合作共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谋划招引培育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着力推进安全应急产业的集聚发展、链式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协同效应。

4.建立运行监测体系

一是推进规范管理,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数据统计、运行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做好对安全应急产业运行数据的采集、跟踪、监测与分析。对重点工程和项目进行跟踪考评,加强对规划和项目的动态调整。

二是实施监督检查,加强运行监测。完善安全应急产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数据收集、挖掘和共享机制。依托安全应急产业大数据等平台,做好监测预警分析和相关研究。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5.完善保障体系

一是提升安全应急服务能力。借助已有的安全应急服务资源,以资源交易共享服务平台为枢纽,建立有形平台与全社会市场体系相结合的产业服务大市场,积极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设备资源共享,促进各类安全应急服务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全面增强安全服务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形成产学研用高效协同合作机制,畅通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市场化途径,提升安全应急科技成果的市场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作用,研究制定有关安全应急技术行业的奖补优惠政策,构建创新型行业组织体系,打造由多元化科技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技术集成系统,协同推动安全应急产业的高速发展。

三是推广安全应急产品。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促进社会消费观念转变,激发单位、家庭、个人在逃生、避险、防护、自救互救等方面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健全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高层建筑、学校、公共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应急设施设备配置标准,促进应急产品应用。利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重大应急创新产品首次应用,推动应急服务业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相结合。

猜你喜欢
应急企业
企业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