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雅,方向青,孟 振,李向阳,韩子翀
(西安航空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系统而科学回答了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2-3]。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4]。《水分析化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5],将思政元素引入《水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起到思想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由于当今世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可利用资源日趋减少,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等等问题[6]。因此人类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7]。《水分析化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讲授水质标准、水体污染物的组成与性质、水质分析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及原理[8]。在《水分析化学》中引入思政元素既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又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水分析化学》主要是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全方位育人。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高校辅导员思政老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通过《水分析化学》的学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学生认识水质指标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具备初步判断水质污染的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为使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9],党中央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10]。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护绿水青山,促进生态平衡。
(1)用化学分析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水分析化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2)用化学家的成功经历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祖国。(3)用化学分析的质量保证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11],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挖掘出来的课程思政元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实施,然后总结才能看出效果得出成果,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件。
对于教师:主要评价教师的授课过程,考核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具体可通过教案检查、课堂听课等方式进行评价[12]。对于学生:考核方式可灵活多样化。例如通过在期末试卷中,融入思政元素来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情况。另外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手段跟踪监督思想教育成效[13],健全德育监督制度。
学生每学习一门新课程都会关注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绪论课程的讲解直接决定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水分析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课程,怎样发现《水分析化学》在人们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水分析化学》的积极性?怎样在教学中引入大家广泛关注水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怎样从《水分析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加强学生将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科学观?这些都是《水分析化学》教学过程解决的问题。《水分析化学》绪论部分根据学情分析和以上问题进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将各个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点中,以期取得“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水分析化学》第一部分授课内容为绪论,主要讲解水质分析质量与保证。这一部分讲解的内容比较宏观,可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识点较多。本校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水分析化学》课程。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水处理生物学》等先修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由于水分析化学专业性较强,虽然学过《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但学生并不能将三门课程有效结合起来。而且学生对身边的《水分析化学》相关案例理解深度不够。总之需要教师通过《水分析化学》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辨证思考、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水俣病”这一环境公害事件引入,提出研究任务并进行分组讨论,说明水分析化学不但能发现水体污染,而且能修复已污染的水体,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分析化学》是人类发现水体污染的“眼睛”,也是保障水质安全的“哨兵”。由于《水分析化学》提供的产品是一系列数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什么?这一部分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水分析化学》专业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水分析化学》不仅能够发现水体污染,也能够修复水体污染。
《水分析化学》课程教育方法较为多元化,项目组从重建教学大纲入手,课件采取多媒体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制作融入思政内容的专业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千百年我国水质水量变化趋势;选取国内外的视频进行案例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对比我国水质指标与国内外水质指标标准的差异;设立专题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自主对比不同滴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使得学生通过《水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掌握我国水质标准规范和基本原理方法,明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路线,对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富有自豪与荣誉感。并能在生活中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将节能减排贯彻到生活细节中,通过各种形式发扬生态文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