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华,赵艳艳,程 敏,潘婷婷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药理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用基础化学、微生物学等多门课程作为基础,是探讨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1-2]。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及实验课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等,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和研究开发新药奠定基础[3]。药理学知识点多而琐碎,与多门学科形成知识交叉,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4-5]。
立足学科特点,针对药理学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导致学生知识面较窄、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问题,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力争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药理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多而琐碎,与多门学科形成知识交叉,学习难度大。笔者从课程任务、教学目标、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和教学重难点五个方面,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6]: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以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影响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及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靶点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使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爱国敬业精神。
根据商洛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药理学》的开课学期为第4学期。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药用基础化学、药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化学基础。经过前期先导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技能操作培训,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上没有知识和能力上的障碍。
笔者在长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拓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从某一病例的临床常用药物入手,阐明药物的构效关系和主要作用机制。
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且和多门学科形成交叉,内容庞杂。药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并掌握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靶点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案例,针对重难点知识着重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达到“不教而学”的目的,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贯彻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物》为例,通过模拟“药理大讲堂”节目,让学生扮演主持人和嘉宾,带动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负责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在这种创新教育理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等弊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积极优化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视频演示、案例分析、老师讲授、小组讨论和课后拓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完成课堂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创新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同时,通过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把“爱国教育”、“敬业教育”、“奉献教育”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药理学作为连接医学和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疾病学和治疗学的桥梁学科,是制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药理学之前,虽然学习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药用基础化学、药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先修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化学基础,但是缺乏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教学内容深奥晦涩。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笔者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微生物、生理学、药剂学等相关知识,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药学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
以《抗病毒药》为例,课前在“钉钉”、“微信”“QQ群”等线上平台给学生推送病毒的生物结构、分类、病毒与人体的关系等优质教学课件和科普视频,使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类及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为讲述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提供理论依据,弥补学生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同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抗病毒药物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学生传递药理学前沿知识,并介绍药物研发背后的科学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师个人水平和素养的提升,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首先,我们组建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增加具有生物和化学背景的老师;其次,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和专业能力,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质量;再次,鼓励教学团队的老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并积极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药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改革工作。本团队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改革探索,凸显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在知识、能力、个人素养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培养;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视频演示、小组讨论、有奖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