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董广阳:消费品公司想走得长远,需要有匠心

2023-01-15 04:05
新财富 2023年1期
关键词:茅台消费成本

消费品研究的整体逻辑框架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核心在产品、渠道、品牌等微观运营层面。对其表观研究后,再深入地研究公司的管理、组织等相关情况,以财务为基础,通过判断公司的经营景气度,再去做投资决策。

第一,对消费行业的经营细节有感知;第二,财务基本功是基础;第三,要对企业从经营、财务到管理层面,从短期到中长期的平衡都有感觉。要了解如何把一个企业做得更好、更久,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每个阶段因素可能是不同的。投研的核心就是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行业空间有多大,第二公司能否在现有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我们认为,未来一年白酒行业是从优中选优。实际上,在2003-2012年的黄金时代,行业逻辑是量价齐升,全面繁荣。但是2016年以来,行业逻辑变成存量时代下的品牌分化,核心龙头公司的品牌基底所发挥的张力以及管理上的改善,使得白酒行业份额开始往龙头集中,集中的红利还没有完全结束。

长期来看,2022年到2023年仍处在这一阶段。2021年以来,疫情影响了一部分的消费场景,虽然一些龙头企业短期业绩会受到影响,但是长期看,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加速集中。

我认为高增长没必要,因为白酒行业已经是存量时代,量是下降的,中低端酒的消费人群在减少。收入端,龙头公司还会增长。这是一个结构升级驱动的时代,行业呈中低速增长态势,其中,龙头公司增长速度可能是行业的两倍。

是不是奢侈品在中国不好定义,奢侈品代表稀缺、悠久的历史或文化内涵,以及价格的高端,这方面是符合奢侈品定位的。虽然短期内,茅台业绩会受到影响,但是这反而会加速行业份额的提升。

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讲,茅台并不属于奢侈品,因为茅台一开始便属于大众消费品。但是从定价和供需特征看,其具备奢侈品特征,但也不完全是。我们认为它是快奢品,兼具奢侈品高利润和快消品高周转的特点。

任何产品都应该先从国内建立足够的影响力,然后才到国外,不像啤酒、牛奶等满足生理需求的产品,文化性因素更强的酒类产品都难以快速国际化。跨界、跨文化的跃迁变得很难,因为这存在能量层的差异。

因此,中华文化逐渐地向外扩散影响力,才能把茅台带出去。现在茅台仍然以华人消费为主,但随着中国文化不断被世界所认可,我认为茅台一定会被更多更广地消费。

过去两年,茅台的收入增长速度为10%左右,我们判断,未来两三年的增长速度在15%以上,核心原因是5年前基酒的生产量较少,再加上后面经销商调整的问题,使得其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相对较慢,但2022年在两个方面都理顺后,又迎来新的优秀的管理层,我们认为公司的能力和动力比以前更强。

总体来看,过去两年茅台以10%的定速巡航,2022年中报已体现其加速的过程。目前,茅台仍供不应求,定价高,有充分的空间释放潜力,在市场较差的情况下,放量、提价、赊销等措施可释放的余地很多。因此,茅台依旧是确定性首选。

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有一些问题,一方面,较容易受疫情影响;第二,如果没有一款长期持续的拥有消费者忠诚度的产品,它就会被模仿和替代。

但商业餐饮在往工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能够快速连锁化,控制成本。麦当劳、肯德基等海外餐饮企业是最标准化、简单化的,国内的投资机构都是参照它们,以能否开出万店的标准去衡量餐饮公司。

餐饮是不断迭代的,有新的出来,就会有旧的淘汰,最标准化的中餐是火锅,所以,火锅连锁化较早,而后,预制菜在崛起,这属于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其次,在开发能力、渠道网络能力和规模效应重要的行业中,经过一轮激烈的跑马圈地以及龙头公司之间的互相搏杀,最后会胜出几家公司。如果能找到一些优质的可持续品类并标准化,机会依旧存在。

总体来讲,上市公司是经济体中较为优秀的公司,我们挑出更优秀的公司做研究,这些公司是抗打击能力最强的一批,即使短期内受到成本、需求的影响,导致业绩受到影响,股价回调,但是,在扛过这一轮压力之后,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信心重新提升,一部分公司会在这一轮寒冬中被淘汰,剩下的公司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总体来看,在每一轮危机周期中,优秀的公司都存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机会,赢来更大的收入和利润,公司的市值创新高,这是基本的规律。

奈雪、喜茶等不是传统零售公司,它们对产品做过加工,比传统零售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好,但又比产品力很强的公司稍微弱一些,行业竞争始终会非常激烈。在产业链中,上游供应链是较为稳定的,下游连锁竞争非常激烈。行业长期需求是持续存在的,我认为新式茶饮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寻找到像水一样没有太强生命周期的品类,才能够维持稳定。其次,需要形成規模效应,单靠口味无法作为壁垒。

新消费爆发首先是基于淘宝系平台,初期,许多淘品牌是流量型新消费。2020年和2021年,抖音、电商直播的爆发,带来更多新消费机会,在新的特色概念加持下,数据增长,消费投资大量涌入。但是,如果销量冲高只是基于消费者一时冲动,而不是产品长期可持续的需求特点,可能一段时间后数据会重新下滑。

大部分新消费属于流量拉动型、不可持续,生命周期较短。企业需有自主的生存之道,不依赖他人,将来上市后,才能撑起估值,否则,完全依赖下游或者上游,将没有什么估值而言。

很多公司对短期业绩的追求太高,在短时间被互联网流量拉高预期,实际上,消费品是慢工出细活,真正的匠人精神做出来的产品才可持续。

当互联网流量骤升时,品牌能否回归初心做产品?是不是真的在产品力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同时在管理上良好运转,才能够长久。许多老字号品牌管理水平较差,但产品力上有匠心,所以能流传百年,因此,匠心排第一,管理排第二。

新零售渠道替代传统零售批发模式是一个趋势,因为消费人群已习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模式,但是,线上和线下会对品类要求有所不同。在线下,服务体验性的项目仍会是主体,有些高价格、低物流成本或非临时性需求、偏计划性需求,则以线上消费为主。一切以方便为核心。

现在是消费创业的黄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创新成本大幅下降。以前,公司开发产品,想让市场认知特别难,因为没有太多的传播渠道,此外,销售扩张只能靠线下,特别慢,创新的成本很高、商业模式变现难度很大。

如今,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传播信息,好的产品能够快速在网上形成口碑效应,全国各地订单会随之涌入,线上几乎没有货架成本。同时,人口结构决定主力消费群体对产品价格的敏感性大幅下降,对品质的要求提高,这给真正做好产品的创业者机会,因此,很多消费者变成创业者。

首先,由于各种制度以及条件限制,使得A股科技上市公司较少,很多优质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所以,美股科技股市值占比更高,A股则占比相对偏低。其次,阶段不同,中国有14亿消费人口。美股同样经历过这一过程,最早是石油能源股市值占比高,到后来变成消费股,再到近些年变成科技股占比更高。

虽然A股和美股在同一个时空,但发展阶段不同,现在A股的消费公司市值占比相对较高,而中国的政策一直往科技方面倾斜,未来结构也可能会向美股靠近。

第一,通胀不会太严重;第二,成本上涨的同时,企业端也有所上涨。

短期CPI上涨是无可避免的,毕竟成本上升了很多,当然,这并不是成本上涨50%,就得涨价50%,因为某项成本在整个成本结构里面可能占比是20%或30%,是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消化的,如此,终端价格上涨的速度就可以少一点,可能是5%左右。而且,中国的一个特点是市场参与者多,你涨价,我可以不涨价,这样会稍微把价格压得多一点。

猜你喜欢
茅台消费成本
牙科界茅台来了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辣椒之争
中国茅台 香飘世界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茅台直销 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