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落在草地上

2023-01-15 18:59余其芳
看世界 2022年26期
关键词:南岛洞穴鹦鹉

余其芳

2022年1月27日,新西兰西海岸普纳凯基的帕帕罗瓦国家公园,千层饼岩

如果关于旅游的回忆需要一个落脚点,那么新西兰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新西兰是我去过的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它的原始、纯净无瑕,让它从其他我去过的国家中脱颖而出,并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018年9月中,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台风过后,一片狼藉,路上到处都是被吹断的树枝和被吹倒的大树。就在“山竹”来袭的那一周,我幸运地和它擦肩而过,顺利地搭乘航班抵达了基督城,和父母与姐姐开启了为期8天的新西兰南岛的旅程。

我们的行程紧凑而简单—顺时针绕新西兰南岛一周,把福克斯冰川、瓦纳卡湖、米尔福德湾、但尼丁市、特卡波湖等景点和城市串联了起来。旅程中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已经不能全部回忆起来,但令我最难忘的,一定是新西兰的许多自然景观。

第一天抵达后,我们去了一个叫千层饼岩的景点,它位于新西兰南岛西岸大城市格雷茅斯以北50公里处。

这天万里无云,我们沿着两侧布满亚麻灌木的步道走了十几分钟,蔚蓝的大海就突然在眼前出现,白色海浪一朵朵地舒展翻涌、像巨大的花朵张开花瓣,前赴后继地推向岸边,而海面上像盖着一层薄纱,分不清是海浪激起的无数细小水花,还是早晨尚未散去的雾气。刚刚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从黑暗拥挤的机舱突然置身于这广阔的天地之间,只觉得身心都焕然一新。

当我把目光从海天一色中收向近处,就可以看到近处堆叠的岩石。正如名字“千层饼岩”一样,它们似乎是由一层层的石浆铺好、堆叠而成的,特别神奇。

原来在3000多万年前,海底的小型海洋生物形成的硬石灰岩和沙石形成的软石灰岩开始不断交替沉积,让海底逐渐形成了分層的状态。而随着千万年来的地壳运动,海底上升、干枯、成为露出海平面的岩石。由于海浪和海风对软硬石灰层的侵蚀程度不同,这里的岩石逐渐形成了如“千层饼”般的奇特模样。

像“千层饼岩”一样神奇的地貌,还有行程第六天我们去新西兰南岛东部摩拉基海滩所见的“圆石”。据官方统计,摩拉基海滩上的“圆石”有多达50个,每个重达数吨。

在毛利传说中,几百年前,一艘名为“阿雷德欧鲁”(Araiteuru)号的独木舟在即将抵达新西兰时遇险,即将沉没时,船上的葫芦滚落出来,幻化成这些圆石。

大圆石形成的整个过程,与珍珠形成的过程相仿。

摩拉基海滩的圆石

实际上,这些大圆石是方解石的凝结物。大约在6500万年前,电离子逐渐被碳酸钙晶体包围,经过400万年才形成了现在看到的这么大的圆石。大圆石形成的整个过程,与珍珠形成的过程相仿。

我们抵达时正逢退潮,在宽阔的沙滩上,远远地就能看到数十个恐龙蛋般的巨型圆石“散落”其中,俏皮可爱。走近一看,更能感觉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圆石”十分巨大,直径长达一两米,而且呈现出非常规则的圆形。由于长期日晒雨淋,潮涨潮落,大部分圆石表面有龟裂的痕迹。我们流连了近一小时,亲手触摸、感受圆石,直到潮水渐涨,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我一直觉得,在旅行中,最难忘和深刻的记忆往往都是相机无法记录的,在这次旅行中也是如此。

比如某一天道路拥堵,等待之际,我们竟然幸运地看到一只啄羊鹦鹉。它是新西兰才有的濒危鸟类,也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山地区的鹦鹉,仅存3000—7000只。

这种鹦鹉通体灰绿,乍看之下毫不起眼,但当它张开翅膀,翅膀内部却是如金刚鹦鹉羽毛一般绚烂的红色及橙色。大部分时间里,这只鹦鹉都乖巧地等在车边,希望向人类讨得一点食物,但在它起飞的短暂几秒内,我看到了它深藏的彩虹般的羽翼。

啄羊鹦鹉

蓝企鹅

除了啄羊鹦鹉,新西兰南岛也有世界上体积最小的企鹅—蓝企鹅。世界上仅有两个蓝企鹅保护中心,一个位于墨尔本,另一个就是新西兰的奥马鲁蓝企鹅保育中心。奥马鲁蓝企鹅保育中心建造于1992年,为了吸引更多的蓝企鹅前来栖息,这里特地建造了符合蓝企鹅生活规律的地道和巢穴,同时也修建了观赏台,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企鹅归巢的场景。由于蓝企鹅生性胆小,因此观众席禁止摄影与发出声响。

那天晚上6时,我们已经坐在了观赏台上,听完了介绍,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不一会儿,就看到工作人员朝我们示意,顺着她的手势望向海边,乍看之下只看到海水用力地拍打着海边的礁石,再仔细看看,才发现有几十只蓝企鹅奋力地朝岸边游着。

经过十几分钟,带头的蓝企鹅终于顺利地攀上礁石,它一边梳理湿漉漉的毛发,一边小心地打量周围的环境,隔了好几分钟,才向前略微挪步。终于,越来越多的蓝企鹅三两成群地登上了海边的礁石,它们看上去都十分警觉,却又似乎不紧不慢,好像不想让人发现它们的巢穴处于何处。在观众的注视下,它们最终走进地道、返回了自己的巢穴,整个过程耗费了近一个小时。

蓝企鹅的体型十分娇小,很难想象它们每天要在黑暗又危机四伏的大海中打猎十几个小时。当看到它们从大浪中努力地游向岸边,摇摇摆摆的身影终于出现在礁石顶端,我不得不佩服它们小小身躯中蕴含的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在这次行程中,还有一个禁止拍摄和发出声响的地方,就是蒂阿瑙萤火虫洞。要抵达萤火虫洞,先要搭乘观光船穿越蒂阿瑙冰川湖,然后穿过森中木道,才能抵达洞穴入口。

蒂阿瑙螢火虫洞

这个萤火虫洞在1.2万年前生成,是比较年轻的石灰岩洞。一开始,洞穴中空间不算太大,走在蜿蜒的小径上,头顶上是钟乳石、脚下是翻滚的地下瀑布和暗流,身边充斥着凛冽的空气,让人觉得特别清醒又刺激。

游客们被分成7—8人的小组,在小艇码头分批搭上小船,向洞穴的更深处驶去。可能由于下过雨的缘故,地下水的水平面抬高了不少,我们甚至需要俯下身子,才能顺利经过洞穴中某些路段。

越到深处,洞穴中的光线就逐渐变弱,直到进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浓密黑暗中。当眼睛逐渐适应,我才开始注意到洞穴的顶部有三三两两的蓝色光芒,这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亮。过一阵,蓝色的光芒变得稍微密集了一些,而且不仅在头顶,在四周的石壁上,也攀附着萤火虫,点亮着它们微弱的“烛火”,仿佛触手可及。

在无尽的黑夜中,这些蓝色的萤火星星点点,让人觉得置身于一片星空之下。也因为黑暗,人的听觉感官仿佛变得格外灵敏。这庞大洞穴中四通八达的暗河汹涌地奔流,带来与之相通的冰湖的寒意,还有萤火折射的光芒。凡此种种都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置身其中,充满了诗意。

在新西兰南岛,还有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景色,比如被雪山包围的瓦纳卡湖、如童话般美丽的皇后镇、好像有无数星星点缀在湛蓝湖面的特卡波湖,都呈现出令人赞叹的绝美景致。

然而在飞驰的车厢里,我也震撼于沿途一帧帧的景色。这些地方不是景点、未曾出名,却展示出新西兰最纯净、最自然、不需任何粉饰的一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地球的运动和几千万年的时间留下的痕迹。

比如旅店门口静谧的湖泊远处,翻滚的白云从雪山上倾泻而下;比如成群结队的牛在广袤的草原上吃草,背后是几千、几万年前地壳运动分裂的一片大陆,而今地表上也铺满了如绒布般的草;比如目之所及皆是连绵不绝的绿色山坡,偶尔升起几处袅袅的炊烟。

又比如,粉红色的晚霞落在了如镜的湖中,彩虹也落在了草地上。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南岛洞穴鹦鹉
聪明的鹦鹉活得长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小鹦鹉
高清大图
熟辣烘鹦鹉
少年洞穴救援记
笼中的鹦鹉
“现代洞穴”公寓
福建沿海考古与南岛语族起源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