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辉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临床药学科,广东 东莞 523560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系统出现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血管堵塞,致使脑组织因缺血或缺氧而发生病变或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面瘫、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1]。临床主要通过降低颅内高压、改善脑循环、抗脑水肿以及内科综合治疗等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般是以基础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联合共同抑制血块凝结,达到抗血小板效果,但其疗效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并不理想。丁苯酞注射液也是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之一,其可有效阻断脑后损伤缺血性病理进程,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为了进一步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FIB、Hcy水平影响,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展开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1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7~76岁,平均(54.06±5.24)岁,病程3~72h,平均(28.85±4.32)h;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4~91岁,平均(58.87±10.95)岁;病程4~72h,平均(27.96±4.30)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经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各项检查,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72h之内;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脑部疾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系统性功能疾病。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的抗脑水肿、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降血糖、平衡电解质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mg],口服前者100mg,1次/d;后者75mg/次,1次/d;连续服用3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取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mL:丁苯酞25mg,氯化钠0.9mg)200mL给予患者注射,100mL/次,2次/d,连续注射2周。
血清检测:早上空腹抽取患者2mL静脉血,将离心后的标本于低温下保存等待检测。采用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试剂盒(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凝固法对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采用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北京华宇亿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酶循环法对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检测。
神经功能:分别使用NIHSS量表、MRS量表对患者神经缺损情况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NIHSS量表包括对意识、语言、感觉、眼球运动等方面,评分为1~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MRS量表内容包括完全无症状、轻度残疾、重度残疾等,MRS评分小于等于1分为正常,MRS评分大于2分为预后不良[4]。
疗效评估:根据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各项检查等进行评析[5],将疗效分为四个等级,治疗后经各项检查,显示患者脑干损伤恢复90%以上,NIHSS评分减少大于或等于90%,为控制;患者脑干损伤恢复60%以上,NIHSS评分减少在45%~89%之间,为显效;患者脑干损伤恢复15%以上,NIHSS评分减少在17%~44%之间,为有效;脑干损伤恢复低于15%,NIHSS评分减少不足17%,为无效。总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本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FIB、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IB、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FIB、Hcy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FIB、Hcy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MR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比(,分)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双联抗血小板是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即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达到双重抗血小板的作用,但是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和血液增加的作用不大。本研究通过在双联抗血小板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这是因为急性脑梗死脑部血液凝聚、堵塞有关,而双联抗血小板两者药物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阿司匹林主要通过阻止血小板凝聚,达到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管疏通,促进微循环的效果;氯吡格雷有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小板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丁苯酞注射液则通过舒张缺血区域血管,增加脑缺血区域的血流量,促进血管生成,重构血液循环,达到改善脑部能量代谢以及缺血区域微循环的作用[6],三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FIB是一种存在于血浆当中的蛋白质,属于血液凝固的因子,当急性脑梗死发病时,FIB可溶性常变为不可溶性,进而加重了血液凝固[7]。Hcy作为一种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代谢过程的产物,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其水平上升意味着脑梗死的风险加大[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FIB、Hcy水平比对照组低,由此提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血清FIB、Hcy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丁苯酞可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2水平,达到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Hcy水平的作用,同时提高氧化酶的活性,降低FIB水平[9-10]。
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和MR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脑部神经功能[11]。这主要由于,丁苯酞注射液还有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从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丁苯酞在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改善缺血区微循环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增强神经细胞活性,减少细胞消亡[12-14]。
综上所述,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其可降低血清FIB、Hcy水平,保护患者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