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血块,血块堵塞血管导致的;此外,血管发育不好或血管瘤样扩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压迫感、濒死感以及出汗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后背、左肩以及左前臂放射性疼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牙痛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比较凶险,在发作30min内治疗效果最佳。在急性心梗发作的时候,首先要让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不要惊慌,要注意立即卧床休息,可以适当服用一些镇静止痛的药物,如果有小氧气瓶或者是氧气袋的话可以给予吸氧,尽早送医救治。急性心梗会导致血管狭窄,如果在狭窄的基础之上发生血管的急性闭塞,就会引起由这条血管供血的心肌发生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如果梗死的面积比较大,坏死的心肌数量比较多,参与心脏收缩的心肌数量就会明显减少,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生急性左心衰时,因为左心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会出现严重的心衰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非常严重,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如果患者再合并呼吸衰竭会危及生命,病情十分复杂,患者呼吸窘迫,全身发绀,包括口唇、指甲,引起精神紊乱、躁狂等,严重时出现呼吸抑制,导致昏迷,更有甚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导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致死率非常高,治疗难度大大增加[1-3]。本次研究选择本科室2020年1~12月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及呼衰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选择本科室2020年1~12月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5~57岁,平均(56.43±1.48)岁。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5~58岁,平均(56.52±1.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按规定进行休息、吸氧及良好的监护,调整血容量、抗凝及硝酸酯类等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进行治疗,采用PSIMT+PEEP,其参数设定为:PEEP为3~15cmH2O,呼吸频率6~12次,各参数均以患者的身体舒服为原则,同时还要监测患者的血气指数,并根据指标的变化调整PEEP。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将本次关于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及呼衰的临床价值的研究的计量数据和计数资料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中,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尿量以及血气指标更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佳(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n,%)
我国近年来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左心衰、呼吸衰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重症,促使病情恶化,给医生治疗增加了难度,提高了死亡概率。
随着医疗科技不断发展,机械通气被广泛运用在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适用于大多数呼吸衰竭的患者,包括通气障碍、换气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常见的引起通气障碍的疾病有慢性肺气肿、胸廓外伤、重症肌无力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是造成患者换气功能障碍的原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性神经系统呼吸功能障碍。机械通气还适用于对患者气道进行特殊的管理,主要用于手术、麻醉或需要镇静的患者。机械通气不是对患者病因的治疗,而是一种呼吸功能的替代。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维持患者呼吸顺畅,提高氧气供应,预防CO2滞留[4-5]。机械通气分为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主要是根据其运用时的连接装置有无侵入性进行划分,如其连接装置有侵入性,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则叫有创机械通气;如其连接装置是一个面罩,则叫无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是机械通气的两大类,面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其适应证不同,如病情较轻患者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但未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可用无创通气;如患者的呼吸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一般则选择有创机械通气;给患者选用无创机械通气时需注意,如患者无法配合,其意识出现障碍、气道分泌物较多或误吸风险很高时,亦应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用在合适的患者身上,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否则就形同摆设,甚至可能延误或加重病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需要设置和调整与患者相适应的参数,设置参数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基础病理生理状态、呼吸力学等决定[6]。医护人员在开始机械通气的时候预先设置呼吸机的参数,机械通气的模式比较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部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或者A/C);第二类为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第三类为PSV模式,这三个模式有联系也有区别。在第一类模式下完全由机器控制患者呼吸,所有的呼吸全部由呼吸机来提供,虽然说患者可以触发,但是触发呼吸全部由呼吸机负责;第二类模式叫同步间歇正压通气,名字上和第一类虽然有点接近,但区别在于第二类允许患者在触发呼吸基础上自主呼吸,如果患者呼吸次数超过设计的呼吸次数,那么次数之外的呼吸由患者按PSV自主呼吸支持的方式来实现;第三类模式是PSV模式,是患者完全自主呼吸,感到患者吸的动作之后,比如有一定的气流速,呼吸机就给其一定的压力辅助支持,具体支持力度由呼吸机设定。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及时根据通气的疗效,呼吸机上的检测和报警参数,测定的动脉血气的指标,以及心肺功能监测的结果做相应调整,应将测量结果与以往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并依据其发展趋势和变化速率对各参数进行调节,成年人潮气量正常值是8~10mL/kg,所以50kg的女性潮气量是400~500mL/次,70kg的成年男性的潮气量是560~700mL,以上是按照公斤体重计算,但是每个人具体潮气量会根据性别、年龄、体重、生活习惯以及对氧气的需求进行调节。在静息状态下和劳动状态下,需要的潮气量不一样,生病和不生病的情况下,需要的潮气量也不一样,医务人员给患者设定潮气量时,按照以上标准设定的同时,要考虑性别、年龄以及平常的运动量,而最终决定潮气量。如果患者生病后需要使用呼吸机,设定潮气量时要根据目前所生疾病性质(间质性疾病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不同潮气量,不同疾病对于氧气和潮气量的需求不一样,所以根据病情设计合适数值,且需要坚守在患者床边,根据患者需求随时调整,一直到患者需求得到满足,即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2%~93%,可以保证生命安全[8]。本次研究中对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及呼衰患者的效果良好,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尿量以及血气指标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佳(P<0.05),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机械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是不相同的。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并发症常见于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相对较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分两类,其一插管的时候导致的并发症,插管对于患者而言会比较难受,这种情况下要是镇静镇痛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气道的损伤。有些患者在插管的情况下,容易躁动导致牙齿断裂。当然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进行镇静镇痛处理;插管后会导致气管堵塞、气管导管的脱出;其二是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以后有一些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ICU里面是非常常见的;此外,还会出现通气过度或者通气不足,一般与呼吸机的设置参数有关系;还有一些肺气肿的患者,呼吸机治疗以后,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一般会通过血气分析来检测,也可以通过床边的胸片检测是否发生气胸。因此,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该加强护理,严格掌握气管插管的指征,辅助通气患者应该采用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插管,常规气囊压力监测,压力应该保持在25~30cmH2O;如果预计插管的时间超过72h,应该选用带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选择经口气管插管,2周内不能拔除人工气道,应尽早选择气管切开,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的剂量,尽早评估能否拔除气管插管,规范性使用人工气道患者的抗菌药物,避免全身静脉使用或者呼吸道局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VAP。整体上说,机械通气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临床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有效改善心梗合并左心衰及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状态,对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运用[9-10]。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及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改善患者血压和血气指标,减少在院治疗时间,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