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01-13 20:00:46东方
湘潮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式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东方

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他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

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

鸦片战争既是一场外来侵略战争,同时也是先进工业文明对落后农业文明的冲击,战争打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梦幻。在内外交困中,清政府中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但是,洋务运动实质上是封建统治阶级企图自救的改良运动。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为本体,不允许丝毫变动;西方近代技术只是手段,目的是维护封建体制。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靠引进西方近代技术,不彻底推翻落后的封建制度,扫除封建势力,不坚持独立自主,一切依赖外国,不可能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中国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也是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基本力量,但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单靠农民阶级自身的力量,无法战胜中外反动势力,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他们可以夺取地主的土地,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却不能摆脱封建生产关系。他們可以推翻封建王朝,却提不出新的政治蓝图,并最终解放自己。”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深刻表明,依靠农民阶级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孙中山撰写的《建国方略》,从思想层面到经济层面,再至政治层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详细设计,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其无力独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华民族的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前所未有的创造热情,积极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和社会民主改革,医治了战争创伤,克服了经济困难,不仅迅速稳定了人民政权,而且奠定了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基础,为我国开始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打下了基础,进而确保了整个国家经新民主主义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迈进。

1953年,党中央决定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主体当然是国家工业化。经过将近一年的酝酿,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这是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使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经过全国人民的苦干实干,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现代工业骨干企业建立起来,一大批能源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内地兴建起来,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得到改善。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中站起,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央还确定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四个现代化”从此成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由于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与“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最为关切的问题是社会主义中国要搞什么样的现代化。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此后,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大会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从战略指导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问题,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中国推进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发展步骤和阶段目标也在不断深化。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三步走”现代化战略设想。这一战略设想在党的十三大上得到确认。党的十三大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目标作了积极而稳妥的规划,既体现了党和人民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又反映了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

2000年,“九五”计划胜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早在此之前,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下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围绕这个发展战略,对我国跨世纪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会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提出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全面、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具体。特别是根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实际,调整了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反映了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描绘出全面小康社会的清晰图景,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并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科学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并作出“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会还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大会提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会还制定了我国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大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國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为发展自身和造福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式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2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