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实验小学总部校区 葛 亚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指导学生合理掌握、有效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渠道。在新课改理念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科学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断提升写作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堂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场所,现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情感融入文章中。
为了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在明确作文主题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从情境出发,让文章中溢满真情实感,提升作文的可读性。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我的乐园”,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对“乐园”的喜爱之情,笔者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景点,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校园的变化,让学生对校园景观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乐园”的写作提供示范。为了避免在后续的写作过程中将“校园”当成“乐园”,笔者还利用多媒体在学生写作前创设了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情境。
首先,猜一猜的情境创设方法是笔者先拍摄类似公园、游乐场、文化宫等学生经常游览的地方的照片,再借助P图软件,将照片中某些具有特色的物品展示出来,将照片的其余部分盖上,然后,让学生分辨照片展示的情景,猜测照片是在哪里照的。这可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欲的同时,指导学生回忆这些场景。部分学生在猜一猜环节可以迅速说出这些场景的名称、特点以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从而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有效支持。
其次,在看一看的情境创设过程中,尽管笔者提供的照片不能将该场景的所有细节展现出来,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实作文内容,笔者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观察与分析照片中的细节。在观察比较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为直观、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分析某张公园照片的过程中,照片的主体是公园的花坛,描述花坛时,可以运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从整体上看,写出了“花坛中的鲜花五彩缤纷”;从局部上看,“其中红色的花朵上还有一只黄色的小蜜蜂在采蜜”。这种情境展示方式,丰富了作文内容。
最后,再说一说具体环节,可让2—4人为一组,交流在观察中的感受,并以小组的形式,将小组成员的感悟整理出来,让学生在后续的写作过程中,避开写作误区,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尽管当前小学课堂的空间相对有限,但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某些内容产生更为真切的认识。实践活动结束,要求学生写作,可以让作文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例如,在课程融合过程中,为了加强语文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的教学中,笔者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实验,题目是“鸡蛋浮起来了”。在实验前,笔者先准备了1个透明玻璃杯,在杯子中装入清水,然后将一个鸡蛋放在杯子里,鸡蛋立刻沉到杯子底部。此时问学生,如何让鸡蛋浮到水面上。学生经过各种试验,都不能让鸡蛋浮在水面上。然后,笔者向杯子里倒入一勺又一勺食盐,迅速搅拌,鸡蛋逐渐浮了起来。学生对这一现象都感到惊奇,此时,笔者邀请自然科学老师讲解鸡蛋浮起来的原理。自然科学老师讲解完毕,笔者说:“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一定浓度的盐水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可以让鸡蛋浮起来,可以从实验的角度写观察日记,向没有参加过这一试验的学生介绍一下这个实验。”在本次作文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详细地记录了实验过程、自然科学老师讲解的内容,还有的学生在记录本次实验的基础上,发挥了想象力:“在自然环境中,死海不仅可以让鸡蛋浮起来,还可以让人也浮起来,自然界可真奇妙。”
小学生年纪小,生活经历少,写作时经常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写什么。为了让学生写出吸引人阅读的作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词语,灵活应用修辞手法,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说,作文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简洁。为了写出好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的开头、结尾,掌握优秀作文开头应具备的六要素,为后续的作文开头、结尾提供参照。同时,为了让学生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当前,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实话实说”的方式,尽管已经将事实全部叙写出来,但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词汇,让文章妙趣横生。例如,描写月亮的时候,单纯的“今晚的月亮好圆啊”尽管已经写出月亮“圆”的特点,但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时,用“今晚月亮圆得有些古典”替换上句话,尽管古典并不是专门描写月亮的词汇,但在“今晚月亮圆得有些古典”这句话中,“古典”这一词用得较为形象,不仅指出了月亮“圆”的特点,还让人联想到月亮与古代工笔画中的月亮,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其次,写自习课被占用时,若仅说“今天的自习课被××老师占用了”,尽管读者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但并不吸引人阅读,此时可以用“今天的自习课被××老师瓜分了”替代,用“瓜分”代替“占用”,在表达自习课被老师占用这一语义的基础上,把老师“抢”着上课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眼前,提升了句子的生动性。
修辞作为修饰语言的语言活动,将其用在作文中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可以课文内容为参照,掌握修辞手法。例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是排比句,排比句的应用不仅表现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还使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气势。为了提升学生的排比修辞应用能力,可让学生自选主题,进行模仿,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小红说:“这里的空气真新啊,新得让你感觉好像在氧吧中呼吸;这里的河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游鱼;这里的麦子真绿啊,绿得仿佛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小明说:“冬天的雪真厚啊,厚得能将人埋起来;冬天的雪真大啊,大得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冬天的雪真白啊,白得让人觉得天底下就只有白色了。”这种方式,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保证。
文章长度并非评价文章质量的标准,因此,教师应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内容、语言与表现手法等才是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一味追求长度会导致文章出现以下问题:第一,语言重复啰嗦。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规定字数反复叙述同一情节,影响文章质量;第二,对无关紧要的情节大发感慨,文章没有深度,也没有内涵;第三,对不该详细叙述的情节进行详细叙述,文章中出现大量与主题无关情节。教师应指导学生转变写作观念,将提升语言表达的合理性作为写作重点,提升学生判断内容重要性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调整叙述的方式,突出文章中心,让文章更具可读性。有些学生过分追求长度,误以为越长的文章质量越高,有些教师也误认为作文越长越好,告知学生六年级作文应达到600字,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为达到字数要求而废话连篇,文章可读性较差。且学生在这种任务式的状态下写作,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渐渐地就没有了写作意愿。
相较于普通词语,成语的含义更为丰富,写作时适当使用可提升作文水平,过量使用则会产生不良效果。目前,很多学生的写作存在误区,盲目认为使用的成语越多越好,导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成语蕴含的意义深刻,部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不深入,写作时使用不当,且成语的堆砌会导致内容空洞,情感虚伪,影响文章的质量。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如下:第一,使用口语化语言,简单清晰地表达所思所想;第二,合理使用修辞,让语言更生动;第三,突出中心,提升文章的可读性。有些学生写作时大量使用成语,但使用的成语与内容不符,导致语义不明确。与学生沟通后得知,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误区,认为文章中使用的成语越多越好,因此大量堆砌成语,过度追求好词佳句,结果却适得其反。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转变观念,将抒发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目标。
作文作为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往往需要反复打磨才能成就佳作。有了主题文章才能搭建框架,但仅有主题与框架,不合理安排结构也不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为作文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确定作文主题,围绕主题搭建框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填充框架,让文章内容丰满。为了提升文章的整体质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先整体浏览文章,从全局的角度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作文内容是否有新意。然后分析文章的框架,看文章的结构是否紧凑、段落布局是否合理。最后分析文章内容,看文章中的例子是否围绕中心、修辞运用是否合理等。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我的奇思妙想”,某学生以“会飞的木屋”为对象发挥想象力,将木屋与飞机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看,文章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在举例过程中,有较多描写宇宙飞船、太空舱的内容,与“会飞的木屋”偏离,降低了文章的整体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减少了对宇宙飞船、太空舱的描述,增加了与会飞的木屋相关的内容,保证中心不发生偏离。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切实提升语文课学的质量,还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