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刚
安徽地杰土地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对村庄进行科学的规划直接决定了我国总体规划国土空间工作顺利的开展,这主要是因为村庄规划在整体国土资源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涉及非常广泛的内容,想要将这项规划工作做好非常不容易。必须要保证在以全局规划的前提下,来综合的思考村庄规划问题,不管是当地村民的生产还是生活方式,都对空间规划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所以,必须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这对于整个村庄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从而能够使当地更好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意见,自然资源部也发布了关于通过科学规划村庄来推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对乡村规划工作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并为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目标指导。具体来说该系统的构建要求层层管控村庄规划的具体实施,能够更好地保护性开发乡村。村庄规划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的内容就是城镇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1]。
当前对于我国规划体系,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极大地影响村庄规划内容。提升城市的经济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面积的流失,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会极大地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就会使得很多农民大量的涌入到城市找寻发展机会,以至于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聚集。由此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的农村逐渐开始衰败,剩余的人口仅为一些儿童、老人,形成了新的概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使得问题越发的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前我国在规划编制村庄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能够有效的限制约束村庄规划编制单位。尽管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提出了相关的国家政策,对公众参与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但由于对相关资质缺乏科学、严格的规定,不能够较为严格的管理相关的资质,使得大量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非专业规划编制单位也进入到这项工作的编制当中,使得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导致编制的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
当前,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需要全面的掌握村庄规划相关的数据,但大部分地区的村民对村庄规划没有形成较深的认识,对规划的目标认识非常模糊,而且对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够了解,这就使得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体的操作和实施,造成很难进行推进。
目前,一些地区在编制村庄规划和标准指南方面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标准,一些村庄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甚至还会与地方的相关情况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导致在实际操作时很难落实相关的规划内容。另外,在原有的规划体制下,存在很多种类的村级规划,负责规划各类村庄的牵头单位、类型等相关方面各有不同,如土地管理、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都有所侧重,因此就会导致对于村庄规划工作的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者,各个地区存在不同的指南标准,而且在编制技术方面所提供的标准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在对村庄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很难统一目标、管控规则等相关内容,致使其在推进该工作一段时间后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不能够将其进行统一。例如,尽管一些省市针对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的规划编制指南,但也有一些地区没有将其进行明确。另外在深度方面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2]。
在新时期,开展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科学的对村庄编制合理的规划,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充分的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结合城郊情况和条件,将用地分类标准进行科学的制定并进行完善,从而构建起完善统一的用地分类标准与体系,并以此作为基础大幅度达到提升规划村庄空间的工作效率与水平,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发展。制定相关的分类标准与体系必须要以传统分类作为基础,将传统用地分类指南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去除二者之间无法衔接的内容,挑选一些能够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改进与优化用地分类,最大程度上保证科学合理的规划村庄用地,特别是对其中新增加的、精细化等相关分类进行调整完善。要将村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此为基础更好地突出地方特色。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当地村庄的人文环境,并将村庄发展的特色融入规划内容当中,要充分的与村庄实际发展、生活、生产等情况进行结合起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特别需要注重提升聚居,重点打造宜居的农村环境。
要想进一步的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就必须将相关的开展规划单位的准入制度做好,并按照准入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对编制水平进行严格控制,使编制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相关的责任主体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建立并更新相关的规划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对规划编制工作方法进行积极创新,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单独或连片的方式进行编制。但必须要充分的保证编制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其他符合相关资质的单位、大专院校等机构参与到编制村庄规划内容中。
国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地对三农问题进行建立完善,从而有效保证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推进,更好的支持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工作。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国家必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并监督各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从而更好地保证能够有效发挥村庄规划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国家出台的政策需要将村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统筹,积极落实相关的要求,制定村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科学的统筹耕地和保护农田,将相关的根底任务进行补充落实,将耕地红线守好。要对相关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布局,提出选址、规模等相关标准要求,更好的建立起全覆盖、共享普惠的公共服务标准。合理的布局农村住房,将宅基地建设范围进行科学的划定,并按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相关原则进行规划。通过这种严密的审核和严格的监督,使得乡村建设许可证的颁发更加的科学,这样也能够从源头上对村庄规划进行严格管控。
在新时期村庄规划的目标需要将其定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对当前村庄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将相关的上层规划要求进行积极落实,并与未来村庄规划系统进行结合,不断地对各类空间矛盾进行相应的协调,并按照以目标、问题导向作为主体,积极开展编制具有实用性的村庄规划,使其所形成的蓝图更具可行性。要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条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风格的村庄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试点,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对相关的政策进行解读、合理对底图底数进行相应的设定、调查民意等方面,将其进行综合的考量,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根本规划理念设置成为顶层设计目标导向,通过采取相应的总体布局、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耕地与基本农田,这也是规划过程中的根本任务,利用相关的交通道路、建设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等方面内容,向为根本保障措施提供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相关要素,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从而更好地实现村美民富的目标,在未来对村庄进行系统规划过程中,需要在完善的背景下展开全面规划。
要对所涉及的村规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统一制定相关的指南、技术线路,从而不断地推进编制村庄规划工作的开展。要想使村庄规划更具科学与合理性,就必须持续的加强各地区相关规划内容的统一,对于村规的培训力度要进行不断加强,使村民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将主体设定为村民,村镇作为载体,将村规纳入到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中,协同推进相关部门此项工作的开展,使相关的技术研究得到不断强化,对村庄资源配置进行不断地优化[3]。
村庄规划是当前我国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组成的最核心部分。其规划十分详细合理,能够有效地针对现有村庄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人口流失问题,但是由于编制单位相关的人员之间存在着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各地村庄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使得其参与度比较低,要进一步分析编制标准不统一问题,并要以“多规合一”的原则开展村庄的布局,以及科学的规划土地,对村庄特色产业链的开发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对各地区村民的主体地位进行强化,积极落实乡村振兴。要对其分类进行明确,再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确保编制水平达到相关的标准。同时国家也要大力推行相关政策,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和作用,制定相应的目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落实,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真正使农民增收、使农村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