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为民谋福祉,智慧的价值和意义

2023-01-12 13:21徐以立受访者提供
至爱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临港方舱

文|徐以立 图|受访者提供

2022年4月15日下午,在完成一天社区志愿服务后,椅子还没坐热,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冶”)高级技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徐宁就接到一通紧急电话,通知二十冶需要马上支援建造临港方舱医院。

上海疫情防控关乎全国抗疫发展大局。正是公司的这通电话,意味着二十冶战疫的热潮已经到来。作为二十冶智能建造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战疫道路。

01 徐宁(站立者)在会议中

技术10天10夜,“希望”拔地而起

占地面积26.7万平方米的临港方舱医院,是继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之后又一个万人级应急安置项目。施工区分为梅园、兰园、竹园和菊园4个区,二十冶负责兰园、菊园两个施工区域。

同时,临港方舱医院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工期短、工程量大、全城静默物流不畅、物资短缺,而且恰逢特大暴雨伴随6—7级大风、气温骤降的极端天气,其建设难度堪比武汉雷神山、火神山。“这些还不是最困难的,当时临港方舱医院的施工场地是一片荒地,不仅杂草丛生,还有大面积浅水洼。时间就是生命。若单纯依靠人工进行场地测量,不仅耗时费力,恐怕也会不够精准。”

坐在笔者对面,说起当时的难度,徐宁停顿了几秒,“而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又恰恰是施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一。”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随着一阵“嗡嗡”声之后,现场腾空而起一架无人机。原来,为了节约宝贵的时间,二十冶决定采用无人机与人工齐头并行的方式进行场地测绘。在26.7万平方米范围内上空盘旋,用了仅仅不到两个小时,无人机就完成原始地貌影像采集。地形数据连夜送回公司,技术人员挑灯夜战,快速建立了临港方舱医院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获得了包括实际场地地面走势、面积、土方量等多组关键数据。同时,无人机还实时提供隔离篷房定位坐标信息,为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为保障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后续建设争分夺秒跑出了“加速度”。

不过,再回忆这项技术在临港方舱医院建设中的运用,谦虚的徐宁还是会觉得如果时间再充裕点,他还能做得更好。

建设方舱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测绘结束后,将笔记本电脑摊开在临时拼凑的桌椅上,他和团队直接开展技术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BIM技术提取了现场工程量基本数据,为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及施工材料订购计划提供了参考。BIM技术是一种贯穿于建筑全生命期的三维数字技术,也是徐宁的工艺特长之一。除了建模,他和团队还利用BIM技术进行预埋管线放线预演,再现未来虚拟安装管线排布,提高安装精度,推动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02 徐宁

模型有了,现场该怎么快速搭建呢?这又要聊起他的另一项工艺专长: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技术。“相比于传统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技术是用工业化生产的部品部件,由工人按照标准化程序建造,标准化程度更高。利用装配式技术,工人们可以像组装积木一样快速对部品部件进行组合,达到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绿色环保、节约劳动力等效果。”他解释说。武汉疫情期间,在极限施工时间内,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达到医疗级别使用效果,就见证了装配式建造的高效率。

4月16日清晨,第一顶帐篷的钢骨架矗立在朝阳之下。中午12时,第一顶象征生命希望的纯白帐篷立起。临港方舱医院的建造进入最火热时期。

付出每天需要弯腰数千次来进行质检

“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过硬,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谈及当时的辛苦,徐宁很淡然。进场即冲刺,开工即决战。为了保障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所有人抱着豁出去的念头,几乎倾尽所有。

七八位工程管理人员住在一间不大的集装箱房里,被子在一旁随意堆放,不大的桌子上放满了图纸和电脑……凌乱的头发、明显的黑眼圈以及沙哑的嗓音,几乎成了他们每个人的“标配”。

为了抓紧时间,现场24小时不停工,他和同事们累了就只能裹着衣服,或者在地上打地铺,或者就蜷缩在椅子上休息。可就是这样难得的休息时间,每天也只有两三个小时。“最累的时候甚至只有1个小时。”

弯腰、拍照、检查螺栓……为了保证方舱钢结构的质量,当帐篷都搭建起来后,他每天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在现场检查1040个柱脚上的8320个螺栓是否有松动迹象。这就意味着,每天他需要弯腰数千次来进行质检。正是对质量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在之后的强对流天气中,他和团队所负责区域的帐篷质量经受住了天气的考验,保证了隔离群众的生命安全。

“当时每天的微信步数3万步是打底的。”他说得云淡风轻,可作为旁观者的笔者却听得胆战心惊。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不只是在采访时,在修改文章时,徐宁也只是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团队中的普通一员。

勇于担当、亲力亲为、精益求精,二十冶的这场战疫持续了10天10夜。4月22日,他们承建的所有方舱全部交付使用。这些可爱的“逆行者”立足本职工作、坚持质量为先,诠释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精神。

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徐宁,你不在社区的日子,我们很想你。”

某一天,还在临港方舱医院建设工地工作的徐宁收到这样一条特殊的微信消息。发件人是他所在小区的居民。

二十冶的高级技术专家,这是徐宁的职业,代表他的个人能力。但身为山东人的他,更有一副刻在骨子里的古道热肠。很少有人知道,在来建设方舱医院之前,他已经在社区做了一段时间的防疫志愿者。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与群众在一起。”作为党员,他有这样的觉悟。2022年4月10日,他的党龄满20年。他用志愿实际行动迎接了他的政治生日,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4月战疫的关键时刻,响应上海市委的号召,他主动向社区报到,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协助社区做好人员登记、信息收集、秩序引导等工作。

徐宁所在的社区,是所谓的“老破高”,也就是房龄时间长、动辄几十层的高层住宅。按居委会要求,他需协助安排全楼居民做核酸:按户叫号、有序下楼,做到两米间隔,而且要保证在短时间内完 成。

但是,细心的他观察到,之前小区封控时,居民有过几次下楼做核酸的经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一是人群容易聚集;二是如果都在抢电梯,这会导致高区的人无法下楼,检测队伍还会出现断档。”而且楼里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住户,独居老人、家有刚出生婴儿的家庭……可是如果按户叫号,虽然确实能够保证不聚集,但中间等待的时间又太长。

所以时间和次序的安排规划很重要。身为工科男,面对这样的难题,他第一反应是要先精确测量和计算,再设计方案。他决定利用手机秒表,测算电梯运行一层楼需要多少时间,爬楼梯下一层楼又需要多少时间。

采访时,徐宁打开电脑,给笔者看了他当时做的一张“电梯时间安排表”。笔者仔细观察,安排表上不仅罗列了测算出的电梯总运行时间最少需2974秒,更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和清晰的动线安排。

整张安排表布局清晰明了、方案安排合理、用词精准、逻辑自洽,甚至连所有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难得的正确无误——这足以见得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倾注其中的心血也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

第一次实施方案时基本顺利,居民们在群里给徐宁和志愿者们发了许多感谢的话。“能明显感觉到,和邻居彼此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他说,之后还发生了一件让他很感动的事情。因为志愿者工作很繁忙,所以他时常顾不上查看微信消息。一次楼组微信群在接龙收费团购物资,忙碌的他在社区排查情况,并没有及时看到微信消息。等到晚上休息刷手机时,他才发现有位好心的邻居默默帮他缴了费。“其实大家平时没有说过几句话,可他都能这么为我着想,如果不是我晚上看到消息,他还不准备告诉我呢。谁说大城市的邻里关系是冷漠的呢?”直到现在,一回想起这件事,徐宁的心里依然泛着暖流。

这并不是徐宁第一次做志愿者。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11年中国馆续展期间,他已经开始践行志愿服务。2021年,被评为“上海工匠”后,他还加入上海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短短两个月之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已经在上海师范大学建工学院以及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数字建造学院开设了几场公益讲座。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恍惚间,他也许会想到多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怀着对未来的畅想,认真地听着专家的授课。

党员是他的底色,而公益,则是他擦亮“为人民服务”的践行方式。

责任为民谋福祉,科学智慧的价值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技术其实是中性的,它的应用场景才是关键。”徐宁说。在工作之余,他很希望能将他的科技专长与公益服务结合起来。之前曾有“儿童在游泳池溺毙”的新闻,他说如果能用BIM+AI图像识别技术记录儿童潜水时间,两次扫描的时间间隔过长将在区域内进行报警,就能解决救生员视觉盲区的问题,从而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或许当人内心的善意开始擘画美好世界,智慧的有益基因就在道德的阳光下悄然苏醒并搏动起 来。

猜你喜欢
临港方舱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上海临港的海
上海比你想象的更需要杨超越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