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这一重要论述,为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18 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这些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展现了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
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要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注重培养和运用精准思维,坚持把严的要求贯穿耕地保护全过程,要坚决、有力落实耕地保护各项任务,做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以实际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守住梧州13.6 万公顷耕地、12.54 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这是梧州市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要把耕地保护工作当作一项事关地方长远发展的重要事项,一以贯之地牢牢抓在手上,树立端牢饭碗意识、增强时不我待意识、提高党政同责意识,进一步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寻求突破,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建立党组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实现耕地保护由“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的转变。
下一步工作中,梧州市要在实行“田长制”的基础上,设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组五级田长体系,细化制定“四定”(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间)工作方案,建立政府领导、逐级负责、群众参与、考核奖惩“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同时,梧州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先进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以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网格化监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底线。
一是从严管控增量资源供给。以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为引导,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进制造业等项目的用地需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能过剩项目等一律不予供地,从源头上管控占用耕地数量,正确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着眼于推动经济、耕地和环境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二是突出存量资源高效利用。以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调整为契机,重新梳理已立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双百双新”项目、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的用地,合理安排规划控制指标,精准供给有限的土地资源。
三是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在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对非农业建设项目深入实地踏勘、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尽量不占、少占耕地,尤其要注意避让占用优质稳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需占用耕地的,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原则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梧州市要建立健全“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守住耕地质量数量底线。
一是严格耕地保护目标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评定中。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落实到具体图斑并建立数据库,做到“数、线、图”一致,确保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地块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确保划定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图斑真实可靠。
二是创新“人防+技防”执法。按照“发现初始,解决在萌芽”的原则,搭建“批、供、用、补、查”全过程监管平台,实现“天上看、地上查、图上管”的耕地卫片执法模式,精细管护好每一块耕地。
三是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深挖“三优三保”、城乡“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指标资源,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拓宽建设用地指标来源渠道,节约更多的耕地资源。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整合各类惠农资金等方式,推进耕地开垦、耕地提质改造、污染土地治理、土地培肥等工作,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减少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不到位和质量不达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