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林芝市水利发展思路

2023-01-12 19:31土丹洛桑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芝河湖水利

土丹洛桑

(林芝市水利局,西藏 林芝 860000)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而作为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林芝,是川、滇入藏的必经之地,是中缅、中印边境的陆地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林芝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带,成为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东方瑞士”、“西藏江南”之称[2]。

1 区域概况

林芝市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西藏边境地区之一,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云南省、昌都市、那曲市相连,西北和西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国土面积为11.7万km2,平均海拔为 3 100 m,下辖1区6县,总人口23.8万人。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7℃~16℃,年降水总量为400~2 200 mm,年平均降雨量为650 mm左右,年太阳总辐射为5 460~7 530 MJ/m2,年平均日照为2 022 h,无霜期为180 d。全地区气候日照偏少,长冬无夏,温度变化小;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

2 水利发展现状

林芝水资源总量和水能理论蕴藏量居全区之首,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 329.11亿m3,占全区的53%,人均水资源量为128.4万m3,高居全国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亿kW,技术可开发利用量约1.24亿kW,目前仅开发35.68万kW,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3‰[3-5]。林芝市境内有大江大河5条,分别为雅鲁藏布江、怒江、尼洋河、帕隆藏布、察隅曲,全市河流有1 851条,水域面积达 7 660.1 km2,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流651条,河道总长约2.7万km,流域面积50 km2以下河流约 1 200余条;1 km2以上湖泊25座。其中,尼洋河是林芝市的母亲河,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工布江达县西部的错木果拉冰川湖,干流全长为286 km,总落差为2 080 m,平均比降为7.27‰,流域面积为1.78万km2,汇入雅江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为 55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3.55亿m3。

2.1 水利行业制度建设

“十三五”期间,林芝水利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升涉水事务管理能力。先后出台《林芝市计划用水管理实施办法》《林芝市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林芝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地方规章制度,印发了《林芝市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坚持流域综合规划先行,完成拉月曲、古如曲、八及曲等重点河流流域综合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并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制,编制完成28个市级主要河湖“一河(湖)一策”方案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巴宜区、朗县等6县区均编制完成采砂规划,并推行年度采砂实施方案[6]。

2.2 防洪工程

林芝水利始终坚持把防洪减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初步建立了“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为辅”的防洪体系。工作措施方面,林芝市现有堤防355 km,水库5座(均以发电为主);非工程措施方面,共计建有视频会商系统8套、自动水位站39个、自动雨量站102个,其中自动雨量站数据到报率95%。十三五期间,以堤防建设为重点,开展雅鲁藏布江干流米林至林芝段及尼洋河重点河段治理,建成堤防护岸150 km;实施波密县、察隅县、朗县、米林县新城区防洪工程,建成堤防27 km,防洪标准均达到30年一遇;完成朗县金东曲、墨脱县嘎弄曲等8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以及乡村防洪工程建设,建成堤防护岸57 km,重点河段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完成朗县拉多乡、察隅县下察隅镇等5条山洪沟治理,实施林芝市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成功应对和处置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重大险情,实现人员零伤亡。

2.3 供水工程

林芝市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514处,巩固提升710个村组共9.4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尼洋河流域百巴镇、布久乡等12个乡镇供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1.0%,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达到100%,广大农牧民历史性告别了“下河背水”“凿冰取水”的用水历史,完成了7个县区小型农田重点县和专项县建设任务,对11个重点灌区进行节水增效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65万hm2,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城镇供水和农牧区饮水、灌溉得到基本保障,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用水方式正在向节约集约方向转变。

2.4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

林芝市始终把保护高原水生态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保护和治理,维护好高原水生态安全。持续加大河湖管理力度,河湖管理范围明确,水域岸线合理保护利用,河湖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全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100%,河湖“清四乱”整改销号率100%,基本完成了主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一河(湖)一策”修编、河湖健康评价等各项目标任务。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十三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0 km2,通过水土流失防治和河湖生态保护修复,脆弱敏感的高原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有效维护。大力推进河流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7],实施八一镇河湖水系连通工程。2021年主要江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标准的比例达到100%。

2.5 水资源管理保护

经过“十三五”期间一系列的“补短板,强监管”措施,全市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取排水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取得一定的成效。建立市县两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调整充实全市重点行业用水名录,完成朗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正在开展工布江达县和米林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认真落实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开展专项排查20次,排查企业100余家,完成全市646个取用水(设施)核查登记工作,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与市检察院、司法局形成联动,水事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林芝市在全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市水利局获得2021年全国“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优秀组织单位奖。

3 新时代面临问题和挑战

3.1 防洪体系仍不健全

林芝市河流基本都属于山区性河流,含沙量大,洪水暴涨暴落,具有一定的游荡性,河段善淤多变,水流散乱,主流摆动不定,对河道滩地及堤防冲刷威胁较大,已有防洪工程略显被动,威胁着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财产的安全。雅鲁藏布江干流米林县、巴宜区段、尼洋河工布江达县段、帕隆藏布波密县段等部分河段尚未达到规划防洪标准,德曲、察隅曲等流域面积3 000 km及以上河流重点河段亦未达标,亟需开展防洪达标建设。流域内中小河流数量众多,且尚未全面、系统地开展治理工作,很多中小河流尚处于自然不设防的状态,部分已建工程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防洪标准低、年久失修等问题。部分支流现状局部河段崩岸严重,影响河势稳定及两岸农田、草场及村庄防洪安全。部分中小河流重点河段尚未治理。山洪治理措施仍然不足,受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变化影响,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河湖扩张,堰塞湖等溃决灾害风险日益加剧。

3.2 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林芝市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怒江干热河谷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大峡谷,年降雨量从最低的200 mm至最高5 000 mm,极不平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至今尚无一座水资源配置工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仍然不足,城镇供水水源单一,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滞后,缺乏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农牧区供水保证率、饮用水水质保障程度偏低,多数农村供水工程无净水设施或净化设施闲置,“三个责任三项制度”落实有较大提升空间。

3.3 河湖生态保护体系仍需完善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林芝河湖生态退化风险不断增大,乱采、乱占、乱堆、乱建的现象依然存在,偷采、超采河道砂石现象整治压力依然巨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收集能力不足,排污压力持续增大。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面积为1.5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治理需求仍然较大。部分河段沙滩裸露,尼洋河中游宽浅河谷河段枯水期河道内大面积沙滩裸露,遇大风天气形成扬沙,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4 水利行业能力亟需加强

林芝市水利行业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匮乏和技术短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很低。林芝市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基础水利科研几乎为空白,大部分工程和建设思路仍较为传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足。中小型工程运行维护不到位,特别是农村供水等小型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经费落实困难和人员配备不足。水利行业能力与新时代发展严重不匹配[9]。

4 新时代林芝水利发展方向

4.1 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以洪涝灾害防御和重要城镇河段治理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全力推进实施流域面积3 000 km2及以上重要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加强影响河势和岸线稳定的险工险段治理,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大力开展堤防达标建设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稳固人民群众最后一道防线;按照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群测群防为主、群防与专防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强化农村基层防汛体系建设;要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实时雨水情信息的监测和分析研判,完善水旱灾害预警发布机制,以尼洋河为试点,开展水工程调度模拟预演,细化完善江河洪水调度方案和超标洪水防御预案,逐步推进数字流域建设,为防洪调度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9]。

4.2 合理配置水资源

开展区域水资源评估,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大力推动以供水和防洪为主的中小型水库建设,完善林芝市流域水资源配置体系,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强化“三个责任,三项制度”[10],加快完善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强化后期运维和管护,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持续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转变,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以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和整改提升为抓手,全面准确摸清取水口情况,强化取用水台账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水利部门应加强统计监管,加强地下水取用水审批和监管。逐级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推动将节水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做实《林芝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的动态跟踪监督检查,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和行动相统一。

4.3 强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

按照“原真性保护、退化地修复”的思路,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统筹水土流失防治、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措施,加强生态脆弱区、高原重要河湖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优良水生态环境。着力提升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有序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推进宽浅河谷沙化治理,全面提升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环境的需求。加强重点河流基本生态流量保障。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水域岸线并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样板,建设“水美乡村”。

4.4 纵深开展河湖管护

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河湖长+河长办+部门+基层河湖管护队伍”为主体的责任体系[11],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实施意见》,促进河湖长责任主体履职尽责,建立健全河湖长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河湖长培训、考核,探索“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夯实管河护河依据,充分发挥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和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成果的功能,将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和河湖健康评价合并,形成有机整体、动态更新的机制。建立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实行台帐跟踪督办,组织开展“回头看”,将清理整治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督促各县(区)加快编制河道采砂规划,持续推进河道采砂综合整治,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明确许可权限,规范许可范围,严格许可要求,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实施监管。严格考核激励问责,对河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激励。

4.5 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

以智慧河湖为突破口,制定2022年至2025年林芝市智慧河湖长制工作方案,按需求,分批次,从顶层设计、数据集成、前端设备、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数字孪生等方面,逐步建立智慧河湖系统,为防灾减灾、水政执法、监督管理、领导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采取“天地一体化”、遥感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同步实施生产建设项目、重点取用水户、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监管全覆盖,实现水利工程动态监测速度快、数据准确,提升对水利行业的监管效率和工作效率[12]。

4.6 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快建立市级、县区级水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统筹配置水行政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合理规划、调整、设置基层水行政执法机构,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做到敢于执法、规范执法、执法有成效[13]。推进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水利与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4.7 加强人才队伍和技术支持建设模式

多元化探索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撑模式,充分利用援藏和市场两种途径,深化粤林两地水利行业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发挥广东水利技术和人才优势,努力创建粤林水利科研技术服务及人才孵化中心,搭建一个水利科技人才孵化平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水利技术队伍,完成一批高质量高原水利科研成果。发掘市场的主体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市场选取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技术服务单位,在项目审批、方案审查、规划编制等方面,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引进林芝水利,积极健全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机制,突破瓶颈障碍,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为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5 结语

“行百里者半九十”,林芝市水利改革发展任重而道远,新时代林芝水利需巩固水利前辈们接续奋斗取得的成果,搭乘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的高速铁路,持续发力,全面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全力推动新时代林芝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林芝市创建改革开放先行区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林芝河湖水利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国航北京—林芝直飞复航
鲸鱼在发芽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水利工会
河湖长制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