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云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中应该逐步融入职业精神教育。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该注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精神,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科学合理地融入职业精神教育。
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育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有关,从事一种职业就应该具有相应的精神、能力和自觉。职业精神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学校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和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且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体育为载体,培养和强化职业精神。
1 职业精神内容
职业精神是指从业者对职业的一种崇敬、热爱、执着,乃至献身的精神。职业精神是基于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建立在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之上的,把职业当成事业、当成人生、当成奉献的高尚情操。职业精神内容主要包含工匠精神中的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鲁班精神中的勤奋、协作、创新精神等;劳模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等。
2 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意义
2.1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现代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技术,还需要具有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职业精神能够让从业者“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各个行业培育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工地基层一线的实践操作工作,良好的职业精神是高职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为社会健康奋斗工作几十年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2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健康良性发展
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使命不仅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这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从而热爱自身岗位,促进职业精神的形成。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其就业水平,以便在未来职场生活中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从而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信心,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水平和知名度,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2.3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互联网和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人类步入信息大爆炸时代,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如一些大学生因执迷于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业,因接触不良信息而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因沉迷于虚拟空间而疏离亲朋好友等。目前,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独立性与责任心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修养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3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教学缺乏对职业精神的渗透
缺乏对职业精神的渗透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高职院校体育课过于注重对运动技能的传授,在教学中很少把职业精神融入进去;其次,相对于体育素养方面的培养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培养,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课,从而导致学生忽视体育素养的培养。
3.2 体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许多工作需具备较高的体能,尤其是一些特殊工種更需要超人的体力。而如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体育课很少会开设有针对学生专业特点的运动项目,体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主要是球类、体操类、田径等,与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此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层次不一,课程内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3.3 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高职体育课程大部分仍然是通过运动技能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体育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项运动技能,却缺乏对学生的体育品格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考核,没有制定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显然不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要求。
4 职业精神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培养路径
4.1 以“职业精神”为核心,完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体系
在新时代职业精神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应改革传统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新时代职业精神的内涵,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加以调整,构建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精神”“体育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素融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基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职业精神与思政内容应贯穿于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中,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职业精神教育,讲述运动项目发展历程中蕴含的中华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祖国至上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学习运动技术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自强精神与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在比赛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项目独特的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包容精神;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能力,思考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与永不言败的鲁班精神。
4.2 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授课形式缺乏新颖性,是影响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并融入职业精神元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进行摸底调查,随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時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例如,在乒乓球发球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运动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训练,培养其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精神。对于层次高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发球到指定区域以及命中个数,适当增加训练难度;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对其要求不可过高,应适当降低训练难度,先让学生学习发球动作,循序渐进,主要以鼓励为主,让所有学生均能通过一定的努力训练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学生因训练难度过大完成不了而丧失自信心,或学习难度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从而实现“体育+思政”的教学目标。
其次,体育竞赛具有强健体魄、休闲娱乐、传播文化和社会交往等多元价值,可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中的多元需求,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和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和理解“更快、更强、更高、更团结”的挑战自我、永不放弃的奥林匹克精神,使其在体育竞技中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比赛中获取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其自信心。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比赛,不仅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了解体育竞赛规则与目的,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例如,体育教师在竞赛中安排学生担任裁判员,裁判员必须秉承公平公正原则对比赛进行执裁,运动员要遵守规则、服从裁判,队员之间要友好沟通、团结协作。团体项目中,场上的每名运动员都有着自己的“岗位”,如排球运动中的主攻手负责强攻得分,副攻手负责拦网和进攻得分,二传手的职责在于组织全队的进攻,自由人主要是加强球队的防守等。学生通过在赛场上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引导他们与未来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体育竞技精神蕴含着不甘落后、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精神,这与职业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均是倡导大家应该坚韧不拔,乐于奉献,不畏困难,为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而艰苦奋斗。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输赢,切不可因一时胜利而骄傲自满,可以用“一山还比一山高”等来告诫学生,要始终保持一颗谦逊之心,不断追求进步;亦不可因一时失败而垂头丧气,可以以“失败乃成功之母”等来劝解学生,要调整心态,提升抗挫能力,并及时总结,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和超越自我。
4.3 针对职业体能要求,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开展与之相关的运动项目内容教学,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学校不同的专业特色以及未来相关职业的种类,有针对性地增加职业体能训练和相关职业病预防的教学内容,从而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职业体能,同时减少损伤风险。例如,针对财务、文秘、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在工作时大多以静态坐姿,由于长时间坐在室内,容易出现颈椎病和肩周炎等职业病,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在体育课可开展瑜伽、颈肩部肌群的力量练习等。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导游工作,可开设定向运动、登山运动等运动项目。
4.4 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职业精神”能够有效促进高职体育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应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将职业精神融入进去,使高校学生可以在参与体育健康知识学习、运动技能学习、日常体育活动锻炼过程中感受到职业精神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按照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需求,穿戴整齐干净的运动鞋服,以此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场合,会有不一样的服装要求,面试必须着正装西服,进入施工场地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和工作鞋服,参与体育活动必须穿专业运动鞋服等等,培养其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其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每一项教学内容、每一个技术动作,以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和追求完美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深深体悟到教师的“一丝不苟”。教师在进行技能动作讲解与示范时,要注重动作细节的把握,严格规范每一个技术动作要领,耐心帮助学生的动作纠正,严格要求学生完成每一次标准动作练习,在不断进步中获得成就感,使每个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中追求进步的奋斗精神。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在体育锻炼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和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较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生活,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4.5 构建职业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推动课堂学习。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判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育人效果。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应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测评指标体系,主要由三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组成,包括工匠精神中的敬业态度、专注精神、精益意识指数等;鲁班精神中的勤奋、协作、创新等方面;劳动精神中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自控力等等。为促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和公平公正,将“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分别作为评价的主体,实施“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考评”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期间进行过程性评价,课程结束时进行结果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具体评价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考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每位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用来检测体育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精神培养的效果,而且也是职业精神教育的培养目标。
5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履行好职责使命,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依托体育课程为载体,将职业精神融入体育教学当中。不同的体育项目,其蕴含的职业精神会有所不同,但是吃苦耐劳的训练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遵守规则的意识是共通的。可以说,学校体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独特功能,有助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编号:2022YB012)。
(作者单位:1.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广西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