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数据资产计量属性深入探究,以某大数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现阶段数据资产会计计量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利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等计量模式,做好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处理,以此保证企业实现账面价值的准确调整,使数据资产价值完整呈现,切实满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资产作为大数据企业的竞争力,一直以来都缺少管理者的正确认识,很多企业在实务中,始终未将大数据资产作为财务报表项目,仅是在报表附注内提及,这不仅会影响企业业务的开展,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还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实现数据资产会计计量的深入探究,确保其在财务报告中,实现公允体现,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故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资产会计计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某大数据企业为例
数据资产可以理解为由个人或企业拥有的,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以电子或物理等方式进行记录的数据资源。数据资产不会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而消耗,因此其计量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數据资产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价值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且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等都会对数据资产的价值产生影响。
虽然数据资产所有权尚未在我国法律上确认,但依照会计准则来看,企业如果控制了该项资源,则代表企业可以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当企业控制某项数据时,便可进一步明确相应资产。当满足经济利益产生这一前提条件后,企业便可利用数据清洗、集成、提取、挖掘等手段实现数据的转变,使之形成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资源。之后凭借以下方式,使数据资源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第一,业务数据化应用,即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第二,数据业务化应用,是指通过数据产品或数据资源的共享与交易,直接获取经济收益。
(一)X企业数据资产会计计量问题
X企业是一家大数据服务公司,自创设以来,一直致力于数据的统一运营,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与平台集成效应,为交通、公安、教育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大数据服务。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相关数据可以根据过往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直接获取,也可利用过去的数据采集活动完成收集。X公司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控制,通过数据资源实施数据共享与交易,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因此,数据资产是大数据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应当划入到会计核算范围。根据实际调查显示,X企业在2020年的整体收入高达10亿元,其中数据服务所创造的效益达到3亿元。虽然数据资产是企业开展业务的重要资源,但其一直未列入X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当中。现阶段,X企业每年的数据资产增值成本均实现了费用化处理,并计入当期损益,但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以下问题:
一是大数据企业在购入或开发数据资产时都会形成大量成本,比如X公司每年用于打造数据资产的资金超过5000万元,此类大额支出形成的数据资产可长期形成效益,应当实现资本化处理归纳到长期资产当中。若将此类大额支出当作短期收益支出,实现费用化处理,并计入当期损益,很容易造成企业短期成本确认与盈亏计量间的配比失衡,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应用价值,不利于后续运营决策的开展。
二是数据资产是否纳入,并划分在企业资产中会对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产生一定影响。比如:X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难以有效呈现企业在建设数据平台时的持续投入,这样当平台建设更加完善时,会形成资产账面价值与高估值的矛盾,无疑会提高企业后续投资活动的开展难度。
三是现有会计计量手段难以保证企业绩效考核的有序实施,财务报表无法反映数据资产价值的具体变动状况,管理人员使用数据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的环节也难以准确记录。此外,企业利润表会在短期内出现亏损,影响部分业绩指标的调整。因此,现阶段企业的会计计量系统难以激励企业的大数据资产建设,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目前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手段,会使企业损益与资产账面价值的确认不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且不健全的会计信息也无法表现数据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甚至影响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二)数据资产计量属性
一般情况下,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需要结合无形资产处理方式,分阶段地完成费用化处理以及资本化处理。但以X企业为代表的公司,其数据资产与无形资产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无法实现无形资产的类比,若以历史成本作为应用基础,实现会计初始计量,也难以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相较于企业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企业自有数据大多表现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此类伴生数据能够实现投入成本的计量,往往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出入。比如:X企业数据资产价值中,绝大多数表现为用户群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为了更好地获取用户群价值数据,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但无法完成单独计量。至于后续资产化加工时,应当使此类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但加工投入的成本,不可完全代表投入成本。同时,数据资产的加工成本与价值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失衡,若单纯将资本化加工成本当作数据资产计价标准,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伴生数据机制被低估的问题。而使用历史成本完成数据资产计量时,如果只将数据加工成本实现资本化处理,同样会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不统一,若初始计量根据历史成本完成计量处理,则后续计量再实现初始计量的评估,完成账面价值调整,便必然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表现在转换计量方式时间的合理性无法被准确评价。另一方面表现在计量方式的转换时间点上,财务报表上能够反映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性,这种巨大差异很容易导致利润表的大幅度变动,从而出现利润操纵空间。如果后续的计量无法采用历史成本法,则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遗留问题,至于在账面净值与收购价值的账面中,理应归属数据资产的价值会充分体现在商誉中,会对企业后续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也不利于会计处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难以准确辨析数据资产的具体投入成本。虽然外购数据资产成本能够直接获取,但自建的数据资产成本往往难以正确计量。如果根据无形资產的初始计量方法,则又会造成费用化部分无法界定的问题,也难以准确界定需要资本化的部分。数据资产构建需要将数据采集、利用等多个流程涵盖在内,若想实现研究节点与开发阶段的合理划分,便要依赖主观判断,这也导致相关标准的制定不够科学、合理,进一步降低了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可靠性。
数据资产价值能够直接决定其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从理论层面来看,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需要充分结合预期价值以及价值时间分布,并全面反映资产经济利益的主要特征,也可以将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理解为数据资产计量属性。以往企业的数据资产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只能依靠数据资产换取潜在收益,且将产出价值作为基础计量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也相对较低。但对于大数据企业来说,数据资产的管理体系更加成熟与稳定,能够获得持续的现金流。所以,数据资产产出价值,可以使财务报表内的资本化价值与数据资产实际价值更加契合,能够作为数据资产会计计量的基础。
二、大数据企业实现数据资产会计计量优化的有效路径
(一)初始计量
数据资产的初始计量需要依照是否具备应用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从而判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或是现值计量,依照具体用途可细分为:交易型数据资产,如果存在公共活跃的交易市场,则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自用型数据资产,若能持续产生稳定收益,需使用现值法计量,如果无法形成稳定收益,则要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
1.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外购的交易型数据资产,应当依照获取时的公允价值完成入账处理,并将交易过程中出现的费用划入到当期损益。对于以数据交易为目标的数据资产,则要在完成构建后,依照公允价值实施入账,并将其与实际成本差额归纳到其他收益当中。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还要体现数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状况。由于数据资产的收益具有长期性特征,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数据资产价值会存在较大波动,此时将公允价值波动体现在其他收益中,可以更好地提升财务数据的相关性。
现阶段企业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仍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由于数据内容存在一定的保密性,因此往往无法准确收集数据资产的交易价格。同时,因为不同企业间的交易具有特殊性,且随着数据交易案例的提升,数据交易会愈发频繁,若想适应数据交易所的发展需求,便要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性。
2.现值计量
上文提到,大数据企业的部分数据资产是跟随经营活动形成,此类数据资产采用历史成本只能体现企业增值,无法反映客户数据价值以及资产价值。为此,对于大数据企业被动获取的数据资产,如果可以形成稳定收益,需要使用现值法来完成计量。在应用过程中,企业在完成折现率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计量的可行性,需要将合同规定的现金流作为首选对象,如果不存在有效合同,则要结合企业过审的财务预算数据,并将相对稳定的增长率作为现金流变化的评估指标。
3.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数据资产如果不符合公允价值以及现值计量等方法的应用条件,则要实施历史成本计量,依照数据收集、加工和利用等成本费用,将人力资本等投入涵盖在内,并在构建数据资产后,实施资本化。
(二)后续计量
数据资产的后续支出大多变现为以下两种:一是针对原始数据的存储与更新,X公司打造了以通信商数据为基础的数据资产,需要对数据实现持续地维护与更新,否则数据价值只能在短期生效。而利用更新等手段,可以保证数据资产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长时间保值。同时,数据存储与更新是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利用所形成的支出,因此使数据资产增值,也不会对未来现金流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实现费用化,并计入当期损益。二是针对数据技术的创新,由于数据资产市场始终属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X企业利用改善数据挖掘技术,使数据资产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研发部门则借助对数据技术的改进,进一步开发出了全新的市场应用,此类支出能够从根本上决定数据资产盈利状况,并对未来现金流入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改良型支出,实现资本化。
(三)摊销与减值
数据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市场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价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甚至可能因市场环境剧烈动荡,导致全部价值的丧失。为此,在应用数据资产时,要做好市场价值变化的时刻关注,评估并调整其账面价值,保证数据资产价值得以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呈现,从而为使用人员提供决策信息。
通常来说,自用型数据资产可分为两种:一是使用寿命确定型,其数据资产需要在使用时完成摊销,比如利用直线摊销法,将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平均分摊至各会计期间。或是采用加速摊销法,即在使用资产的早期加大对其摊销额,后期随资产价值降低,适当减少摊销额。二是使用寿命不确定型,其数据资产无需实施摊销,而是要开展定期减值测试,即为了确保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应用价值,对出现价值变动的大数据资产,实施准确评估,及时完成账面价值的调整,保证大数据资产的真实价值得到准确呈现。同时在减值过程中还要注意,切实满足决策观点,满足会计信息谨慎性原则,在每期期末实施大数据资产的测试,并对减值情况进行反映。企业可采用评估价值的方法完成减值测试,并交由专业会计人员承担相关工作,如果发现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要依照差额计提大数据资产减值准备,完成账面价值的重新确定。
(作者单位:浙江本发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吕波(1986.10——),女,汉,籍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