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航
优秀作文往往能做到“三点共线”。
第一点,“题目材料所规定的任务指令”,包括材料的中心内涵;
第二点,由题目材料的审读理解,提炼出来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点,围绕中心思想展开论述时所引用的例证,也就是填充文章主要内容的例证。
如果这三点能高度契合,形神相融,则堪称优秀作文。如何做到?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中国典籍里的许多名言一直流传,比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功夫。(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文史研究员钱念孙在接受专访时,谈到“君子文化”应该而且可以发扬光大。他认为君子文化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要部分,贯穿中华民族自春秋以来的发展史,具有广泛而深厚的民族心理积淀。他还说:“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即为小人。”“做君子还是做小人?与身份、地位无关,关键在于你为人处事时的一次次选择。”
关联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思考或者联想?学校社团节在即,安排了一场“今之君子”主题讨论会,你将作为“国学社”的一员作中心发言,现在请准备一篇发言稿。
写作指导
这道题以两则材料构成一段非连续性文本。这种文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到两则材料的“交集”。通过阅读梳理材料的中心思想,可以看出,两则材料谈的都是“君子的基本行为准则”,也就是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正人君子。
读出这一点,虽然已经完成了理解材料的步骤,但仅仅是审题的开始。作文该如何写,还要关注由材料延伸出来的任务指令。这道题有隱性和显性两种任务指令。隐性,在材料二的最后一句话:“做君子还是做小人?与身份、地位无关,关键在于你为人处事时的一次次选择。”这句话有一个关键词“选择”,这个词规定了写作的基本方向:要求考生围绕着“选择”来谈如何成为有道德修养的正人君子;显性,材料的任务指令语规定了这篇作文的外在形式:话题呈现的情境——社团节,“今之君子”主题讨论会,考生以“国学社的一员”的身份写作发言稿。
原文呈现
今之真君子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儒家文化经过千年流传,历久弥新,君子文化依旧受人提倡。今天我们对“今之君子”这个话题进行讨论,现在怎样做才是君子。
何为君子?在儒家经典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方是真切功夫。”……儒家的君子文化,以“仁”为本,在行事方面则概括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旁人眼里,对一个人是否君子的评判,决定于人的行事,人们面对问题做出的选择,体现了此人面对问题的方法论,而方法论来源于世界观。当一个人行事以仁为本,有了符合君子准则的世界观,自然会做出符合君子行为的选择,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那么这就被认为是君子了。
君子文化是古代先贤在人治社会思考得出的道理,是为了君主服务的,道德和舆论对君主治理国家有深切影响。君子文化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宽容对待别人的方式,得到有利于己的舆论。不是所有君主都可以抵御权力的诱惑的,正如隋朝隋炀帝,当权力不稳定时,为太子之位,行君子之行,运利民之策,得到国民认可,被认为可当太子一位。然而这是为了更大的权力而进行伪装。方法论改变,不代表世界观的改变,当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人可撼时,圣明的君主就无须圣明了,开运河,修行宫,出兵东北,巡游江南……由方法论看世界观,用以判断是否君子的方式并不准确。
在法治社会下,“今之君子”的要求不仅仅止于表面,更要深入推进个人的世界观。我们对君子文化的学习,不再是为了博得名声,赢得统治,而是为了作为一个良好的公民。在道德的制约下,不触碰法律底线,维持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保证国家稳定发展,避免混乱。当道德与法制相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我们遵守道德,那么违法的情况将会大大降低。我们应该将君子文化的内涵学到实处,而不是浮于表面,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发自内心想“我应该这样做”,而不是思考“这样做会更君子”。
排雷英雄杜富国在排雷工作时,心中想的是“多排一颗雷,多护土地一方”,他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不为名不为利,让人不得不称赞一声“君子所为”!发自内心做善事的“行动上的巨人”,是我们的榜样,因一件小事而大肆宣扬的“语言上的巨人”,不妨少一些。
同学们,现在的世界“物欲症”横行,“成功学”泛滥。我们应从内心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以“仁”之心对待身边的事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修成真正的君子之心,做“今之君子”。
技巧点拨
这篇文章最大的失误就是脱离了题目“隐性”的任务指令:“如何选择”。文章内容没有围绕着“如何选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来展开。第二个失误是忽略了具体的任务指令。文章没有充分展现特殊的对话情境:国学社。国学社是什么?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如果将隐性和显性两个任务指令关联,就形成了: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上来看待今天的现实社会。但这篇文章显然没有进行这个关联,导致缺乏深度,同时也没有切中题目材料规定的要害:传统文化的哪一些东西是优秀的,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继承的,在成为一个正直的、优秀的君子的问题上,当今的我们需要做什么。
升格建议
1.打造论点。
将隐性的任务指令“如何选择才能成为君子”转化成中心论点“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要注重心灵的选择,才能成为不被时代蒙住双眼的正人君子”,拓宽论证空间。
2.锤炼例证。
文中对例证隋炀帝的分析没有深入,没有从“如何选择”的角度分析,应当在例证的分析上进行方向调整。后半截列举了当今时代英雄的例证,虽然很丰富,但是从行文的简洁性上看,应当用简单的“点例”组合呈现,不必过分拓展。
3.优化写作材料,贴近现实。
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标准”来看今天的现实社会,有哪一些现象是正直君子的表现?哪些现象是需要批判的?依据这个思考路徑寻找新的写作材料,调整写作角度。
作文升格
今之真君子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儒家文化经过千年流传,历久弥新,君子文化依旧受人提倡。今天我们在国学社这个特殊的场合来谈谈“今之君子”。我想请大家想想:新时代怎样做才是真君子?
何为君子?在儒家经典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方是真切功夫。”……儒家的君子文化,以“仁”为本,在行事方面则概括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儒学的精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一个人看待事情以仁为本,坚守底线,形成了符合君子准则的世界观,自然会做出符合君子行为的选择,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当我们在选择时,对自己严格约束,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人行为,就是在选择君子之道。但“今之君子”的要求不仅仅止于表面,更要深入推进个人的世界观。正如隋炀帝,当权力不稳定时,为太子之位,行君子之行,运利民之策,得到国民认可。但当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人可撼时,他开运河,修行宫,出兵东北,巡游江南……耗尽民力,叛乱四起,自缢灭国。成为君子,不是为他人的评价,不是为名利,而是为了自己对人对事“远怨”,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继而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在学习君子文化之时,应该将君子文化的内涵学到实处,成为君子,而不是浮于表面。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想“我应该这样做”,而不是思考“这样做会更君子”。排雷英雄杜富国受感动中国表彰,他选择了这份工作,也是选择了一条君子之路,他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行善事,不为名利,让人不得不称赞一声“君子所为”!发自内心地做一件善事,是“行动上的巨人”,是我们的榜样。
同学们,现在的世界“物欲症”横行,“成功学”泛滥,追名逐利成为时代的常态。做君子就要从内心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以“仁”之心对待身边的事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属于君子的世界观,修成真正的君子之心。当面对抉择时,就会自觉地选择君子之道,行君子之事,做“今之君子”。
(编辑:王冠婷)
评点
文章论点明确对准了材料的核心问题:如何选择,获得广阔的论证空间。全文的例证拓展从深度和广度上双线并举:深度方面,对隋炀帝的例证进行了深加工,将隋炀帝的蜕变与“君子的选择”充分对接;广度方面,选取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例证,正反对比,对现实做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