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学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秸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屈原有诗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事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方里画个圆,圆里绘人生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宋子文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何为方圆?
方圆者,方也,圆也。方,乃矩形也,方正也,棱角分明;圆,乃圜全也,天道也,无形可遁。天曰圆,地曰方,天圆地方,阴阳相生,人之本也。
方,做人之本;圆,处事之道。方与圆,便是两种心态,两种境界,两种人生。
《论语》曰:“仁者可为方也矣。”真正有德行的人,总能堂堂正正做人,不失气节,坚守本心。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不失骨气,一身正气撼千古,他用满腔豪情书写出中华民族的气节;北宋名臣包拯,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头顶一片青天,是他的清廉正直,是他的铁面无私;人民公仆焦裕禄,廉洁奉公,勇于担当,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正直,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方,为人之本,事之根,万物之源也。唯有方者,才能成大器。
当然,一味追求方正,有时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正如鲁提辖行侠仗义,本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三拳打死镇关西,惹了一身官司,从此只能浪迹天涯。太过方正,不懂得变通,便是死板,容易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倒不如磨平些棱角,岂不圆满?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圆,并不意味着圆滑世故,而是一种包容,是一种为人处事的中庸之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将野心深埋于心,忍辱负重,才成就了一代霸业;民族之魂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批专制,倡民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能屈能伸之中,燃起爱国之情;奥运冠军谷爱凌,获奖后面对外国记者的刁难,巧妙回答,应对自如,一言一行皆智慧,令对方哑口无言。圆,乃人之智,事之道,万物之轮回也。唯有圆者,才能行遍天下。
既然这样,是不是只有圆滑处事才能实现理想呢?这其中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既要懂变通,同时树立起自己的准则。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乃为人之道也。教育家黄炎培曾给儿子写道:“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方是刚,圆是柔,只有刚柔并济,才能合成世间最坚韧的力量。
因此,我们要做“智圆行方”的人,不能过于方正,让条条框框限制思想的进步,也不能太过圆滑,待人没有真诚。所以,不要纠结方与圆的差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方外有圆,圆内有方,便能悠然看人生。
圆者,处事之锦囊也;方者,为人之骨气也。方圆合一,妙然天成。
圆里画个方,坚守人之本心;方里画个圆,装下整个世界。
评点:宋子文同学开篇引入“方圆”的概念,核心立意明确。在论证时以群像呈现人物事例:爱国诗人文天祥、北宋名臣包拯、人民公仆焦裕禄,极具代表性。先论证“方”,再论证”圆”,然后论证二者如何转化为统一体,统一后有何意义,整段文字紧扣“方”与“圆”的关系分析,鞭辟入里,思想深刻。结尾“圆者,处事之锦囊也;方者,为人之骨气也。方圆合一,妙然天成。”语言典雅蕴藉,意韵深厚。
看我方圆并存,人生一路生花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杨佳悦
梅花魂如昔,方骨永存;梅花香远飞,万世共圆。教育家黄炎培曾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内心正直,是谓方;变通灵活,则是圆。二者相互依存,相融相生,才是人间大智慧。
方是底色,圆是智慧。君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但在这“直”上添上一丝“圆滑”,便是人生智慧。《资治通鉴》中记载,魏王攻陷城池,大宴群臣,席间问诸官:“你们说我是明君还是昏君呢?”百官争相夸赞时,任座却坚定地说大王是昏君,并指出其分配不均,魏王龙颜大怒,将任座赶出去了。此时一位大臣站出来:“大王是明君。”魏王窃喜,忙问缘由,大臣说:“明君手下都是直臣,现在有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魏王彻悟,重把任座请回。任座和那位大臣都内心刚正,但后者的处理方式得当,恰到好处的“圆滑”使魏王听取忠言,足见其智慧。
方是初心,圆是发展。如同草木之根,大江之源,方代表了一个人为什么要出发;而圆好似风吹日暖,重流奔腾,昭示着前进的姿态,告诉我们怎样成功。孙膑是战国名声赫赫的军事家,却引同窗庞涓嫉妒,被施以膑刑和黥刑。为了坚持兵法梦,他被迫选择装疯卖傻,甚至吃猪食……回到齐国的孙膑,用兵桂陵,征战马陵,围魏救赵,名扬天下。初心未改乃方,变通灵活成圆,这是孙膑成功的秘诀。反观方正率性的苏轼,却有着“一肚皮的不合时宜”。王安石上台,他反对新法;司马光上台,他反对旧法,终究“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一贬再贬,直至儋州,空留“兹游奇绝冠平生”。由此可见,只有方圆相结合,方能不忘初心,走向成功。既要“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要“非唯孤峭与世绝,吟处斯须能变通”。
方是原则,圆是包容。白杨坚持挺拔向上,无畏风沙,不惧石砾,但同时包容了身边的一切。茫茫戈壁,飞沙走石,它爱着所处的荒野,它知道那是它的诗和远方。世间万物皆如此,中国坚持建立多极化世界,却与致力于发展超级大国的美国,以“互相尊重,互利共赢”为原则进行交往。华夏民族既坚持了原则,又因为包容而促进了自身发展。庄子曾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包容使原则更闪耀,原则使包容不动摇。方圆结合,方能打破界限,使“道不同”也可“相為谋”。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遥想多年以后,我回望这一路风雨,是否坚守住内心的正直?又是否灵活处事,外圆内方?当我银发如霜,面对这一生,又是否拥有了这方与圆之间的新的理解?方圆代表了我们的一生,既坚持本心,永葆方正骨气,又处事圆融,以变求和谐。外圆内方,方圆交融,才能为我们的人生添上新的注脚。
存我方骨,傲立风沙;留我圆融,点石成金;看我方圆并存,人生一路生花。
评点:杨佳悦同学以排比句开头,既有结构的整饬美,又简明扼要地引述材料,生动简洁。开篇紧扣材料核心立意,中间三个议论段中的例证具体详实,有很强的说服力,尾段联系实际发散,让文章显得深刻厚重。文章纵骈文式结尾,优美大气,并且富有哲思,文风端正。
(评点: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李妍/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