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 利,林芳羽,蒙干芳
(阳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 桂林 541900)
柑橘红蜘蛛是柑橘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等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1 年约发生25 代,以卵和成螨在枝条裂缝及叶背越冬,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因柑橘红蜘蛛繁殖快、代数多、抗药性强,为防治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防治效果不理想或不及时使受害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灰白色小点,失去光泽,严重时一片苍白,造成大量落叶,影响光合作用。果实受害严重时会引起落果,果实表皮灰白,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大多数科研单位和人员主要考虑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技术,筛选能有效防治柑橘红蜘蛛的农药,而很少系统地研究综合防治柑橘红蜘蛛的措施。当前,单靠某种防治措施已经很难有效地防治柑橘红蜘蛛。因此,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柑橘红蜘蛛最有效、系统、科学的方法[1]。
柑橘红蜘蛛又称柑橘全爪螨,是柑橘中为害十分严重的害螨,在我国广大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如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省(自治区)。在阳朔县主要种植的果树以金桔、沙糖桔等柑橘类果树为主,柑橘红蜘蛛全年都可对其造成为害。
成螨和蜘蛛较相似,但体长一般只有0.3~0.4 mm,呈暗红色,椭圆形,背部有很多小毛瘤。雄螨体形略小于雌螨,卵近球形,红色,具卵柄,柄端有辐射状的细丝将卵固定在叶片上。幼螨与若螨均似成螨,但幼螨仅有3 对足。
柑橘红蜘蛛1 年发生代数与气温密切相关,年均气温大约在20 ℃时,1 年约发生20 代,田间影响柑橘红蜘蛛发生数量的因素有食料、天敌、温度及人为因素。气温在20~30 ℃时柑橘红蜘蛛多发,当气温约在20 ℃时其发生速度最快,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是4—6 月和9—10 月。
柑橘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嫩梢、花蕾等,被为害的叶片会出现许多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会变成灰白色,造成枯梢和大量落叶,影响果树产量和果树生长。柑橘红蜘蛛为害高峰期,果实的表皮会布满斑点,整个果子变灰白,品质差、售价低。
阳朔县地处广西东北部,东西最大横距51.5 km,南北最大纵距62 km,辖区面积1 403.82 km2。境内山峦叠嶂,地形错综复杂,有中山(土岭)、低山(土岭)、石山、丘陵、平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形特点是东北部和西部为中山、低山盘踞,地势较高;中部、东部、南部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在县内中心地带有一块方圆150 km2的丘陵台地,是阳朔县主要水果产区。
阳朔县处于中亚热带的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1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646.7 mm,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季低温阴雨多,日照少;夏季多暴雨洪涝;秋冬干旱明显,冬霜重,昼夜温差大。
阳朔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中国最适宜栽植宽皮柑橘的地区,目前,全县柑橘面积约2 万hm2。金桔、沙糖桔种植面积在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占比超过60%,自从“三避”技术在阳朔县推广后,金桔、沙糖桔冬季需树冠盖膜,金桔盖膜时间为当年11 月至第二年4 月,沙糖桔盖膜时间为当年12月至第二年3 月。
柑橘红蜘蛛全年发生于柑橘果树,在单个品种、单个户主果园发生表现有所差异,一般1 年中春、秋两季发生最严重。阳朔县在3—5 月、9—11 月日平均气温为15~25 ℃,极适宜柑橘红蜘蛛的发生。同时,阳朔县冬季采用树冠覆膜的柑橘品种(金桔、沙糖桔、马水桔等)种植面积大,覆膜后膜内温度相比膜外偏高,且不受霜冻及雨水冲刷等影响,膜内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如果盖膜前防治不彻底,柑橘红蜘蛛虫口密度就会快速上升,冬季也会严重发病。可见阳朔县柑橘红蜘蛛除6—8 月夏季高温天气使虫口密度下降外,在春、秋、冬3 季的为害程度都比较严重,对于柑橘红蜘蛛的防控任务艰巨,且难度大[2]。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出口最大的障碍之一是普遍存在化学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这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其原因是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这对生产安全优质果品是巨大的障碍。
目前,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安全、优质、营养的果品才受市场欢迎。当前在国际市场中,“绿色壁垒”已是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发展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果品等安全水果产品势在必行,在水果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已迫在眉睫,生物防治柑橘红蜘蛛是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生物防治的方式在当前主要有投放害虫天敌和应用生物农药[3]。
2.1.1 人工繁殖和投放天敌
当前,主要应用胡瓜钝绥螨(以下称捕食螨)防治柑橘红蜘蛛。捕食螨是一种肉食性螨类,以植食害螨为猎物,即捕食害螨的卵、若螨、成螨,是全程跟踪捕食柑橘害螨的强大天敌。由于捕食螨具有根据害螨分泌物自动追踪捕食的特性,往往使害螨无藏身之处。所以,“以螨治螨”是公认的控制柑橘红蜘蛛的最佳途径[4]。
捕食螨的食性较广,除柑橘红蜘蛛外还捕食微小昆虫,果农应在果园里适当种草,为捕食螨营造一个适宜其生存的“家”。
2.1.2 利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作用方式特殊,防治对象较专一,对人类和环境潜在危害比化学农药小,且害螨不易产生抗药性。目前应用于防控柑橘红蜘蛛的生物农药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甲酸盐、浏阳霉素、印楝素等。例如浏阳霉素低残留、低毒,防治效果较好,对叶螨起到良好的触杀作用,无内吸性,药剂具有亲脂性,不杀伤捕食螨,害螨不易产生抗性,杀螨种类较广,可有效灭杀叶螨、瘿螨。因此,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柑橘红蜘蛛效果较理想。
2.2.1 生草法
在果园行间大多种植豆科牧草,果农经常种植的草种有百花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等,其生长期长、发芽早,可以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还是捕食螨的中间寄主植物,为捕食螨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和充足的食料,可使捕食螨大量繁殖,有效地控制害螨的为害。
喷洒农药时尽量不要喷在益草上,割青每次割除1/3~1/2 为宜,对于严重的植株可将割下的益草挂到其树杈上,使捕食螨上树捕食害螨。
2.2.2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枝修剪
合理施肥与灌溉可改善树体的营养条件。加强土肥管理,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肥力和树势。合理整枝修剪,结合抹芽放梢控制新梢的发生和生长量,使果树生长发育健壮,保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季大雨冲刷全部树冠,制造不利于害螨发生的环境条件,可减少柑橘红蜘蛛的发生。
目前,化学防治红蜘蛛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在种植金桔时,化学防治的防治费用占防治病虫害总费用的1/2 以上。
阳朔县的果农对于化学防治的应用常常不够规范和科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污染环境和果实、产生药害、降低药效、加速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有益生物等不良后果。科学、规范地对柑橘红蜘蛛进行化学防治,应掌握下列原则。
2.3.1 了解不同杀螨药剂特性,选好适配农药
一般情况下,每种农药可以防治很多种害虫,有主要防治对象和兼治对象,大多数农药的防治对象基本上是同一类群的害虫,如鳞翅目类、螨类等,因此选用农药时,要了解果园发生的主要害虫,施用最适合的农药,如噻螨酮虽然是杀螨剂,但其防治柑橘红蜘蛛的效果显著,对锈壁虱的防治效果却不佳;而虱螨脲对锈壁虱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治柑橘红蜘蛛效果好,但其不杀卵且持效期不长,因此不宜作专用杀螨剂,应在蚜虫、蝶蛾类等害虫多发时使用兼治柑橘红蜘蛛最适宜[5]。
2.3.2 掌握好用药浓度
部分果农在喷药时随意提高用药浓度,也有不少果农虽按说明配置用药浓度,但在施药时造成药水随意流,这也相当于提高了用药浓度。
化学防治柑橘红蜘蛛不能随意提高用药浓度,这种做法除了增加用药量、提高防治成本外,一些杀螨剂还会产生药害,给果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果农应按照药剂使用说明的浓度用药,常规来说,按说明中的最高浓度用药效果显著。很多果农存在用药的错误想法,希望用1 次药就将病虫彻底灭杀,但现实却不尽人意,即便是防治效果特别好的药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有部分虫体能躲避过去,继续繁殖为害果树。根据生物种群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自然规律分析,1个物种不会轻易被消灭,一般要求杀虫、杀螨剂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控制病虫害使作物基本不受损失,这是综合防治的需要。
2.3.3 轮换用药、合理混配
首先,对于轮换用药,柑橘红蜘蛛极易产生抗药性,特别是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容易导致柑橘红蜘蛛产生抗药性。很多果农常常反复使用对于红蜘蛛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直到其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失效后才不再使用,这种使用方法并不恰当,容易使柑橘红蜘蛛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浓度越来越高,使用效果却越用越差,甚至无效,不仅提高了防治成本,还极大地缩短了农药的使用寿命。在生产过程中,最适用的防治方法是交替使用数种无交互抗性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可果农常常忽视轮换用药方式,认为某种杀螨药剂效果好,就会默认长期连续使用,使柑橘红蜘蛛产生抗药性。一般来说,1 种杀螨剂1 年内最好使用1~2 次。
其次,对于混配用药,虽然柑橘红蜘蛛易产生抗药性,但不同类型的药剂通常无交互抗性,应该倡导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螨剂进行合理混配使用,从而达到减少施药次数、提高杀螨效果、延缓抗性产生的效果。例如在柑橘红蜘蛛虫口密度高时,可将炔螨特、噻螨酮混合使用,不仅能杀卵,又能杀成螨,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2.3.4 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
在柑橘红蜘蛛的防治中,不需要全部彻底地消灭柑橘红蜘蛛,而是要将柑橘红蜘蛛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范围,这时的柑橘红蜘蛛数量就是常说的经济防治指标,只有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适时进行“普治”和“挑治”,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目的。
当前有些果农发现果树有柑橘红蜘蛛为害时立即喷药,他们不对病虫害进行调查,也不了解其发生为害情况,盲目凭经验喷药,有时1 个果园为了防治柑橘红蜘蛛要喷十几次农药,不仅会造成防治成本增加,还容易使柑橘红蜘蛛产生抗药性[6]。
在桂北地区,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指标大约在15 ℃时,3~5 头/叶;大约20℃时,5~8 头/叶。桂北地区柑橘红蜘蛛在3—6 月和8—10 月有两个高峰期,在高峰期应进行全面防治,其余月份发生较少。特别是夏季,虫口低于防治指标的果园一般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化学防治,利用天敌能够自然控制,此期应改“普治”为“挑治”。如果进行全园喷药防治,不但费工费时,成本高,还会伤害有益生物,影响果实质量安全。
2.3.5 重视清园工作,降低红蜘蛛虫口密度,减少为害来源
柑橘采摘后,树势会衰弱,要想持续达到稳产提质,保障效益,需要做好柑橘清园施肥工作,这样才能快速恢复树势,杀灭病虫害。
以金桔的柑橘红蜘蛛为例,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委赖玉梅金桔果园,全园面积12 hm2,采果结束后3 月底至4 月中旬,揭开覆膜后应先用绿颖(矿物油)加融杀蚧螨进行清园,相当于其他品种的冬季清园,之后进行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修剪完后4 月下旬用生物农药防治,如阿维菌素加苦参碱等。5 月初至7 月上旬是金桔春梢萌发、第1~3 批花的开花期,由于该段时间是金桔黑星病、柑橘蓟马及象甲虫的发生高峰期,必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才能控制。7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用生物农药防控,9 月起开始进行生草留草,保持果园生态的多样性。10 月下旬开展树冠覆膜前的清园工作,一般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防治,树冠间留草不喷药,控制柑橘红蜘蛛虫口密度在每叶1 头以下。11 月中旬释放捕食螨,在树冠覆膜期间将柑橘红蜘蛛虫口密度控制在防治水平。
近年来经过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果园柑橘红蜘蛛得到有效控制,产量好且果品优质,多年来通过农业部国检,农药残留均未超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柑橘红蜘蛛防治工作中,从农业生态总体出发,首先,应该考虑运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控制的作用。其次,应该选用化学防治,在化学防治过程中注重维护害虫与天敌之间生态链平衡,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避免伤害害虫天敌,科学运用综合防治体系,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