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佳县水利工作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299)
近年来,黄土高原区农村饮水出现的困难和新问题,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对国家安全饮水工作的认识。为提升黄土高原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供水保障能力,满足人员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对饮水的需求,现以佳县为例,对黄土高原区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建设进行探析[1-3]。
佳县位于吕梁山片区,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目前,佳县供水入户率(包括分散入户简易管网)达98.3%。全县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有水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供水。
目前全县有该类工程2处,分别为乌镇郭家畔村、坑镇关甲村,覆盖人口占比为1.2%。以泉水为水源,经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后供水,其水质、水量和供水保证率均有保障。
目前全县有该类工程653处,覆盖人口占比为62.7%。以泉水为水源,经沉淀、消毒处理后供水,其水质、水量和供水保证率相对较高。
目前全县有该类工程1520处,覆盖人口占比为36.1%。以泉水为水源,水质水量基本可保障。
为了摸清农村供水存在问题,先后调研了张家坪村、申家湾村。
佳县大佛寺便民服务中心张家坪村位于佳县南45 km处,包括张家坪、前坬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69户790人,没有可饮用地表水资源,多年来依靠地下水饮用。张家坪没有集中供水工程,当地居民多以自备浅土井抽取浅层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水量小,标准低下,不能满足农户用水需求,且饮用水没有经过消毒直接饮用,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需要新建供水工程,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佳州街道办事处申家湾村位于佳县城南3 km,包括申家湾、大西沟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98户788人,项目高位水池和配水管网完好,由于近年来水位下降,现有水源水量已不能满足居民饮水要求,需通过新建水源井并配套上水管网,从而解决居民的饮水要求。调研中发现,申家湾村农村饮水工程缺乏长效管护机制。随着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和农业灌溉发展导致用水需求得不到保障,供水已成为下阶段该村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希望“喝好水”的愿望日益强烈,对水质要求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佳县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除要求满足日常生活饮用水量(喝水、煮饭、洗涤等家庭生活必需饮用水量和散养畜禽等用水量)的需求外,还对生产、生活用水(如扩大养殖规模、房前屋后浇灌菜园子、游泳等)要求提高,而现行的供水远远不够,存在供水不稳定、没保障情况。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
佳县农村大多地处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形条件复杂,农户居住较分散,水源条件有限且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加之农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偿取水还不接受。同时,受外出务工影响,在家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生活贫困,水费征收困难。由于村民思想观念、用水习惯还没有转变,供水管护中讲究人情水,村民吃“免费水”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近10多年来,佳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由于群众节水意识不强,管理松散,饮水有问题时村组长召集受益户投劳维修处理,工程损坏较大时,没有资金来源,只有申请水利局解决,使得饮水工程寿命较短。受现实条件影响,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供水管护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一,村级管理没有落实,呈现出重建轻管的不良局面。同时,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工程分散、维修养护成本高,加之群众管水护水的意识不强,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
宣传工作不够到位,特别是对安全饮水、自来水概念、水费收缴政策、供水设施日常管护方面。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宣传还不够,农户思想意识没有转变。
根据佳县“撤县设区”的总体思路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综合产业发展变化分析,佳县今后用水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尤其是养殖业和果业)对用水提出了新的需求;二是佳县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产业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三是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针对这些农村需水新变化,急需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提升建设。
黄土高原区地势不平,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要想提升农村供水工程供水能力,必须统筹规范,按区域建设集中连片的供水工程。根据佳县地形地貌特征,佳县供水区可分为3个区:
(1)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北起朱家坬镇武家峁村,南至螅镇,包括朱家坬、通镇、佳芦镇、峪口便民服务中心、木头峪、坑镇、螅镇等7镇(含便民服务中心)的130个村庄。
(2)西南丘陵沟壑区。东与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相连,北与北部风沙区相接,西邻米脂,南接绥德、吴堡,面积106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2.2%。包括金明寺、乌镇、店镇、康家港等15镇(含便民服务中心)的394个村庄。
(3)北部风沙区。该区介于秃尾河和佳芦河之间,属毛乌素沙漠南缘。面积为61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0.4%。包括上高寨、方塌、刘国具、王家砭4镇(含便民服务中心)的129个行政村。
佳县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北部风沙区,可依托既有水源或适当新建小型水源工程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以佳州街道办事处申家湾村为例。西南黄土丘陵沟壑区基础设施薄弱,现状供水规模小、供水保障率低、管理难度大,综合采取维修养护、达标改造、辅以新建等措施,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以大佛寺便民服务中心张家坪村为例。张家坪村居民居住极为分散,集中供水管网一次投资过大,后期运行管护成本高,充分结合现状取水情况,宜采用分散式集中供水点方式,分为5个供水区。每个供水区均为新建水源井,自备井水量不足的村民可自行配置抽水泵,提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通过集中供水点+自备井的供水方式,将彻底解决供水不足问题。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标准化水厂,扩大供水范围。要充分发挥佳县中心集镇供水工程作用,建设一批以县城、白云山、通镇等人口聚集地为单位具有辐射能力的“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要统筹考虑工程沿线周边农村饮用水需求和输水管道建设。以城带乡,通过县城供水管网延伸周边村镇,扩大县城供水工程覆盖范围。以人口集聚的乡镇或行政村为中心,依托既有乡镇水厂或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扩大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受益。
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和“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加强设计优化,在集中力量解决枯水期水源水量不足等共性问题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采取农户投工、政府补贴或免费提供材料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入户提升改造项目,解决“小而散”的个户饮水问题。
充分借鉴城区自来水公司的管理模式,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建议对条件成熟的村庄尝试安装智能水表,逐步实施先缴费后用水的管理模式,破解农村水费难收的老大难问题,充分发挥饮水工程效益。部分高位水池及水源蓄水井施工条件困难,采用玻璃钢蓄水池代替传统的砌体结构,这样一来施工更快捷。
印发《佳县农村供水应急预案》《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制度,为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及工程持续良性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对管水员的培训,积极探索引进企业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的日常维修管护工作等,保证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体制,扭转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服务的现象。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努力解决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健全价格机制,用政府引导、市场定价、适当补贴的办法,形成合理的水价,减轻农民的负担。
做好饮水安全宣传工作,对照饮水安全“四项标准”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工作,提高群众用水交费和爱护供水设施的意识,主动参与到供水保障工作中去。
佳县农村饮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既是个性问题也是共性问题,突出反映了新时期下黄土高原区农村用水的新情况。文章通过典型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分析供水矛盾,抓住重点,从顶层设计、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完善、建立机制和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对策,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可供情况相近区域在解决饮水问题中进行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