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肖培东老师思辨阅读教学之径

2023-01-11 15:50翟常德
中学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装孔乙己童话

翟常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学生对课程中语文材料丰富内涵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精神领域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建议”部分又明确,阅读教学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此,基于文本事实的多元解读在增强学生思维丰富性同时,也为思辨性阅读提供了有效路径。

多元解读是在个性发展中训练创新思维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有别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鼓励多元思维、思辨碰撞。基于多元解读的思辨性阅读要求读者与文本建立起具备理解与思辨意义的真正多元对话关系,读者与文本零距离,在文本世界里走个来回,进行细读品析,移情体验,综合判断,以实现读者生活逻辑与文本言语逻辑的碰撞,以读者的独立立场与敏锐眼光构建广阔的多元对话空间,思辨阅读,创新思维。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一书,收录了肖培东老师16篇经典课堂实录。肖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多元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训练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质量,为我们阅读思辨教学带来了新的路径。

一、标题巧化,多元引入,凸显思维的独立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也是读者进入文本的有效路径之一。借助标题,引入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肖培东老师巧化标题,多元引入,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经典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现编入统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但是,童话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要想把它给七年级的学生说清楚是有困难的。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对这篇老少皆知、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的学习,以期达到常读常新?请看肖培东老师的课堂引入实录片段。[1]

师:大声地喊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生:《皇帝的新装》。

师:你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一篇——

生:童话。

师:好,问题就来了,同学们,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别忙着举手,想想看。

……

在肖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思考以上提问。最终,大家共同努力,明确了童话的最基本特点是想象和夸张,为下一环节读出夸张之处张本。在这里,肖老师并没有简单粗糙的直接告知——走进安徒生的童话,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主动探究,进而明了童话的显著特点。这样一个充分凸显学生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导入,看似简单,实则在对话中渗透知识教学,变“告知”为“探知”,由“已知”建“新知”,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而《孔乙己》课堂引入,肖老师则从聊课题开始,以对孔乙己的“不记得”和“记得”为话题展开,既引导学生交流原初的阅读体验,又巧妙地搭建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让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阅读文本,启发思考,将独立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肖老师在训练学生思维独立性时非常注重“化读为思”。

二、文本思辨,多元解读,训练思维的丰富性

旨归于“批判性思维”的思辨,并不简单地隶属于或形象、逻辑,或集中、发散,或复制、创新思维中之一种,而是思维的高阶,是“使思考从一维走向多维,从浅表走向深层,从碎片化走向链条化”[2],是在多元解读的基础上,众多思维类别的综合运行,是有深度、有品质的读写活动过程。

《孔乙己》是经典名篇。肖培东老师课堂教学紧扣“记”字,由三个主问题以“文本图式”逐步展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多元解读,立体认识、感悟孔乙己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首先,肖老师从读者角度诱发学生思考:在那时那地没人记住孔乙己的真实名字,现在,请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阐释你记住的孔乙己。学生经过思考,答案很丰富,分别有“可怜、守信、迂、骄傲、穷、悲、落魄、长衫、清高、贫穷、痛苦”等等,并且学生都围绕自己记住的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这个环节中,肖老师引导学生从读者角度,由己及孔,认识孔乙己,并在认识中不断提升,凝练,不仅将人物形象得以聚焦,也帮助老师“高效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视野”。

在同学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充分阐述了各自对孔乙己的“记住”之后,肖老师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对孔乙己的“记住”。在这里,肖老师带着学生相继快速切入文本相关细节,进行定点品析,通过一系列的品读,分析,判断,评价,提炼出酒客们记住的是孔乙己的“心灵伤疤”,以及与“伤疤”同在的诸多“笑料”;掌柜记住的是孔乙己欠他的十九个铜钱;酒店的小伙计(二十年后的“我”)记住的孔乙己引发的“笑”的场景。在这里,肖老师引导学生从读者视角对孔乙己的评价,转向文本视角下作品中的人物对孔乙己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就由独立于文本之外而融入文本之中,由此感悟到孔乙己在众人眼中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只是一个冰冷的“符号”。

第三个主问题由“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开启,以此进行主题挖掘。在“记”与“忘”之间,将视角触及“看客”。肖老师总结说:被人屈辱的记着,被人残酷的忘记,这就是孔乙己!在这“忘”与“记”之间游移的都是嘲笑奚落打击,都是冷冷的讥讽的目光。

课堂问题多元化,是撬动学生思辨思维的杠杆。肖老师多元解读的教学艺术让我们受益匪浅。《孔乙己》是鲁迅最喜欢的短篇小说,意蕴丰富,有非常大的解读空间。如何解读?肖老师的三个主问题由浅入深,多元探寻,自成体系,构建了解读的支架和抓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求证,在求证中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训练的正是学生思辨思维的基本素养。“尊重多元,合理主见,这正是批判性思维的精华”。[3]

三、结尾关联,多元反思,增强思维深刻性

后经典叙事理论在承认“结尾”存在的同时,“认为叙事是开放的,因为,任何‘结尾’都可能在读者的阅读中成为新的故事情节的起点,从而将已经打成的‘结’再度打开,于是阅读成为‘解结’”。[4]对文本结尾进行改写,不只是迁移,生发,更是多元化对话教学,是“解结”的过程,从而突破与领悟结尾的意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临近尾声,学生在“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学习环节中,明白了是所有的大人不约而同地导演了这场荒唐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成人世界,挖掘出《皇帝的新装》“其实讲的就是成人世界的故事”。在此探究的基础上,肖老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究,以一个颇具思辨意义的巧妙反思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以雕琢思维的深刻性。请看肖老师教学实录片段[1]310:

师:下一个题目,会更难一点。

PPT显示:

“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

生(27):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生(28):不如说是一场谎言。

生(29):不如说是一块诚信的试金石。

师:诚信的试金石!了不起,鼓掌!

……

师:所以,同学们,与其说是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xīn装。哪个xīn装?

生:心装。(有所悟)

……

师:“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如果让你从这里写你的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学生思考,讨论)

尾声阶段,肖老师采用“结尾关联”的方式以“拓深对童话的理解”为小标题引导学生改写童话的结尾。这一看似常规实则巧妙的精心预设,一石激起,学生的思维大门被彻底打开,对结尾的设计精彩纷呈。比如:小孩说真话被大人训斥;群众说真话,皇帝无地自容,红脸走向皇宫;大家齐呼“皇帝裸奔啦”,皇帝在嘲笑声中逃回皇宫,等等。

然而,我们发现,学生的回答虽然不乏精彩之处,但是深度明显不够。肖老师顺势展示出自己的结尾设计,将大人与孩子进行身份互换,让大人说出真话,并引导学生思考,小孩子原本具有世界上“最真诚的声音”,可“现在有小孩子会说假话了”,根源在哪里?“能不能对在场的大人们说点什么?”这样的教学设计,一线教师也许会用,但是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学生只要对结尾进行了更改,也不论改的如何,仿佛就明白了童话的特点,学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提高,实则已经脱离了文本,学生的结尾改写也已经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解结”的意义不复存在。

多元思维里有建构也有批判。“语文教学引入批判性思维,开展思辨性阅读,目的在于以思辨的姿态迫使学生‘动脑筋’‘有心思’,而不仅仅是‘动感情’‘有感觉’,从而使阅读过程成为学生深入、多元、理性思维力养成过程。”[5]。肖老师设计出了能够激发学生真正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结尾形式——安徒生的结尾、学生的结尾、老师的结尾。有不同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辨别,有辨别就有思维的生发,而这正是思辨阅读的基本逻辑所在。学生在自主思维基础上,课堂成了多元思维,情感共鸣的教学场,在细读、慢品、轻说之中,思辨的触角已然缓缓伸向成人世界复杂的内心,童话不仅是孩子们的童话,也是成年人的童话。

肖培东老师教学立足于学生,关注“言”与“思”,无论是课始地导入,课中地解读,课尾地迁移,均渗透多元解读理论,极大包容了学生在合理框架内对文本的解读,保护了学生的自我阅读、独立思考与审美感受,鼓励学生多元思维,思辨碰撞,在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略文学的妙处,提升文本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思辨活力。

其次,语言文字是载体和媒介。反复诵读,能培养我们的语感,有助于品味语言。比如,在《皇帝的新装》中,“真是美极了”这句话,先后由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随从等人说出,朗读时,我们可以从他们众口一词的浮夸腔调中,感受到这些人的惶恐不安,同时,对他们愚蠢和虚伪的可笑本质,也能有所体会。

第三,朗读不仅能帮助我们加深对文字的感受和理解,也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实现对它的再创造。比如,当我们反复吟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诗句时,那鲜明的“黄”“翠”“白”“青”四种色彩,那黄鹂在翠柳枝叶间清脆鸣叫的景象,那新鲜而优美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地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一幅“晴空万里,一碧如洗,柳枝轻漾,黄鹂鸣唱,白鹭翱翔”的绚丽图画,如在眼前。

——《中国青年报》2021 年12 月20 日

猜你喜欢
新装孔乙己童话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开关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