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雷
(阜阳市农业干部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
我国芝麻栽培历史已有2 000 多年,芝麻种植面积广泛但单产低。研究发现,根据芝麻苗期根系生活特点,科学选择栽培技术,可提高芝麻栽培品质,最终达到丰收增产的目的。因此,相关地区在种植芝麻过程中,要提高对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学习各个地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栽培理念,科学管理芝麻苗期、生长期等,保证芝麻生长品质。
芝麻叶子为矩形或卵形,长度在3~10 cm,宽度在2.5~4.5 cm,下部叶常掌状3 裂,中部叶有齿缺,上部叶近全缘,叶柄长度在1~5 cm,果实呈矩圆形,长度在2~3 cm,直径在6~12 mm,有纵棱,直立。研究发现,芝麻原产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喜温,多生长在40°N~45°S,种植区域集中在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
据统计显示,全国芝麻的种植面积在80 万hm2左右,产量约在60 万t。分析芝麻品种类型发现,根据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杆型和分枝型,前者特征表现为节间较短,茎秆坚硬,成熟较晚,适合密植;后者节间较长,蒴果成熟较早,不适宜密植。根据芝麻颜色分为4 种,白色芝麻主要用于糕点制作,黑色芝麻主要用于糕点及药用,黄色芝麻主要用于芝麻酱制作及榨油,杂色芝麻主要用于榨油。根据蒴果棱数分为四棱、六棱、八棱及多棱芝麻[1]。根据芝麻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80~90 d、中熟品种90~100 d、晚熟品种100~120 d。由于芝麻需求量越来越大,积极探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芝麻经济价值发现,芝麻在我国食用油料作物中的地位较高,从芝麻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可用作食用油,并可用于医用按摩油中。有研究指出,芝麻可作为软膏基础剂、解毒剂使用。同时,糖制的芝麻可制作奶油,从芝麻花朵或根茎中提取成分,可用于制作化妆品及香水。另外,热榨芝麻可制作复写纸,芝麻茎秆可用作燃料。芝麻应用途径广泛,应用价值非常高,为各行业、各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研究发现,芝麻可用于工业领域,制作肥皂和润滑油,且芝麻饼粕中的蛋白质含量极高,为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料。研究发现,芝麻饼粕中含有6.0%左右的氮元素,含有3.5%左右的磷酸,含有1.6%左右的氧化钾,用作肥料安全可靠[2]。研究发现,我国芝麻总产量有所下降,然而,人们对芝麻的需求越来越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基于现代人对养生的关注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芝麻及芝麻制品的需求量呈现持续攀升趋势。在此种背景下,我国芝麻的进口量增加,为此,提升我国芝麻高产栽培技术迫在眉睫。
研究芝麻的食用价值发现,芝麻是很好的烹饪原材料,制作的糕点、馅饼、烧饼等食品受到青睐。当前,人们常食用芝麻糊、芝麻饼、芝麻酱等芝麻制品。有研究指出,芝麻的保健作用显著,常食用芝麻可保养皮肤,促使皮肤有光泽、细嫩,有便秘症状人群食用芝麻可加速肠内毒素排出。研究发现,芝麻中含有大量的蛋黄素、肌糖、胆碱等成分,在减肥期间进食芝麻可改善皮肤粗糙的问题。
分析芝麻营养价值发现,芝麻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芝麻素、芝麻酚、烟酸、卵磷酸、维生素、蛋白质、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亚油酸成分可有效调节胆固醇,维生素E 可防止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抑制有害物质集聚。有研究已经证实,芝麻中的维生素E成分可防止各类皮肤炎症。另有研究指出,芝麻的养血功效显著,在治疗皮肤干枯、粗糙等方面效果明显。相关文献报道指出,芝麻适宜肝肾功能不全所致眩晕、腰酸腿软、耳聋耳鸣患者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分泌量不足者食用,适宜伴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食用,适宜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患者食用,适宜食用群体十分广泛。研究发现,芝麻同桑葚同食,可起到降血脂作用;与冰糖同食,可起到生津润肺的作用;与柠檬同食,可预防贫血;但不可与巧克力同食,会影响消化功能[3]。
研究芝麻中药药用价值发现,芝麻在益精血、补肝肾、通乳等方面的功效十分显著,治疗身体虚弱、高血脂、头晕耳鸣、大便燥结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显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芝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本草从新》记载:“胡麻服之令人肠滑,精气不固者亦勿宜食。”中药食疗中,“芝麻粳米粥”用于治疗肝肾两虚、筋骨不健、四肢酸软无力;“芝麻冰糖水”可润肺、止咳嗽;芝麻聪脑汤可增强记忆力,治疗头晕、失眠、健忘效果明显;“芝麻木耳茶”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同时,还可炒食芝麻、打磨五谷豆浆等,药用价值较高[4]。
为保证芝麻健康生长,应科学选择种植地。虽然芝麻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但为了提质增效,必须首选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透水性好的土壤,进而满足芝麻生长需要。试验发现,芝麻连作,会加剧病虫害风险。有数据统计显示,芝麻每连作1 年,大田的发病率将达到50%以上,连作两年,大田发病率会达到80%。因此,适当轮作倒茬可降低芝麻病虫害发病率,提升土壤肥力。若在同一地块种植芝麻,要采取轮作模式,与玉米、甘薯等作物轮作,预防病虫害,同时起到增加产量的作用。研究发现,芝麻生育期较短,因此,适宜尽早播种,且地块最好是前茬种植过油菜、豌豆等作物,增产效果更显著。
选择合适地块后进行整地处理,一般在小麦收获后整体播种,采取随犁随耙模式,及早进行病虫害防治,预先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0~45 kg/hm2进行拌土,进而提高芝麻苗期生长抵抗力,减少病害侵袭。将耕地的深度控制在18~25 cm 最佳,耙地过程中以“耙实、耙平”为基本原则。做好上述工作后开始作畦,将畦宽设置在1~1.2 m,将畦沟宽设置为30~35 cm,将畦深设定在15~20 cm。
芝麻生育期较短,对肥料的需求较为集中,建议增施底肥,为芝麻丰产增收提供保障。整好地块后,开始施基肥,将基肥施足,进而满足芝麻育苗期和生长期需要,满足芝麻生长所需的营养,还可施加75 t/hm2优质的农家肥,并掺入一定量的氮、磷、钾肥料,进而保证施肥效果。
研究发现,氮、磷、钾肥料的吸收比在1∶0.15∶1.25,肥料作用效果最佳。基肥施肥量占整个肥料的70%左右。在芝麻初花期,可施尿素75~90 kg/hm2,盛花期可在芝麻叶面喷施硼肥等肥料。
育苗前,优选抗倾倒能力强、品种优、抗病害能力强、发芽率高、籽粒饱满、产量稳定的芝麻品种,例如宜阳白、鄂芝2 号、中芝7 号等品种。
将发霉种子、残种去除干净,挑出枝条及杂质,保证种子干净。播种前,可将种子晾晒1~2 d,相关试验研究发现,播种前晾晒处理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保证出苗率。也可先将种子浸泡在52 ℃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0~30 min,将种子捞出后进行晾晒。同时,可进行拌种处理,预防病虫害发生,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使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 mL+水10 mL 进行拌种,拌种后晾晒,之后播种,可以有效预防芝麻苗期出现根腐病、立枯病等病害,增强了芝麻幼苗的生产能力,保证生长品质。
有研究发现,芝麻适时早播可增加产量。实践研究发现,芝麻适宜在25 ℃播种,播种越早,芝麻的产量也就越高。夏芝麻每早播种1 d,产量可以提高22.5~37.5 kg/hm2,建议夏芝麻播种期选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最晚在6 月中旬播种完毕[5]。在具体播种过程中,以撒播、点播等播种方式进行,保证均匀播撒,避免出现漏播现象;将播种深度控制在3 cm 内,将播种宽度控制在40 cm,播种量在7.5 kg/hm2,进而保证出苗率。将芝麻种子播撒后,使用细土覆盖,待芝麻出苗后,会减少对水分的吸收量,因此,在本环节要适时间苗,结合芝麻幼苗生长态势灌溉,将苗床灌透,起苗时,带土起苗,并将弱苗、残苗剔除。
移栽芝麻幼苗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株间距,一般在22~32 cm 为宜,具体可结合栽培的芝麻品种。移栽完成后,封半穴土,浇灌适量的水,待水分全部渗透后封土,进而提高芝麻幼苗的成活率,保证芝麻茁壮生长,确保产量。芝麻进入蕾花期,生长发育快,对养分及水分需求量大,对肥料吸收量大,此时需要施加氮、磷、钾肥料,加速芝麻幼苗生长,尽可能减少蕾花脱落,延长花期。
芝麻花期对外界的敏感程度高,因此,必须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防范病虫害的发生。当芝麻进入生育期后,要适时对芝麻喷施叶面肥,目的在于促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增强根部的吸收能力,保证芝麻健康生长。重点在芝麻第1~2 对真叶期加大管理力度,芝麻种子播种后,结合天气状况开始浇水,待第一对真叶出齐后,开展间苗工作,去除弱苗、小苗,留壮苗、纯苗、健苗、将杂草清除干净,促使幼苗健康生长。在每次间苗后施肥,可施加尿素、多效唑等,促进芝麻苗期生长。同时,加强芝麻蕾期管理,芝麻株高在60~80 cm,出现6~8 对真叶时现蕾,株高增长较快,高1.0~1.5 cm,芝麻营养需求发生变化,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并进入到生长高峰期,加大此阶段的田间管理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可适当降低蒴高度,实现芝麻高产目标。在蕾中期管理过程中,要兼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防治。
田间管理可预防芝麻早衰,起到防倒伏、促进籽粒灌浆的作用,因此,为保证芝麻优质生长,必须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开展除草。一般中耕进行除草,将土层表面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起到抗旱效果,可发挥排涝作用。第一次中耕适宜浅锄,可在芝麻幼苗生长有1~2 对真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可在芝麻幼苗生长3 对真叶时开展,将深度控制在5 cm;第三次中耕在芝麻幼苗生长到5 对真叶时进行,做好田间沟开挖工作,避免积水。中耕除草期间,主要以人工除草为主,避免化学药剂伤害芝麻幼苗。调节温度、水分等条件,可在盛花期停止中耕,减少对芝麻植株的伤害。同时,应该在芝麻幼苗出苗7 d 左右开展灭草工作,保证芝麻幼苗的透光性,促使芝麻尽早成苗,降低幼苗死亡率,避免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
应该合理选择间苗时间,一般在芝麻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间隔5 cm 保留1 株,留下单生状苗,间苗过程中,注意保护留苗的根系,保证芝麻苗生长效果。与此同时,要做好芝麻苗定苗工作,当芝麻苗真叶生长到4~6 对时,可进行定苗,将宽行控制在40 cm,将窄行控制在20 cm,将株间距控制在20~22 cm,将密度控制在16.5 株/hm2。定苗后4~5 d,可进行中耕,将中耕深度控制在6~10 cm,并控制在宽行内进行,将沟垄高度控制在10~15 cm,防范涝灾发生,增强芝麻抗倾倒能力。在芝麻中期管理过程中,要适时追肥,保证芝麻肥料充足,将施肥时间控制在植株第一朵花开放时,施肥深度控制在15 cm 左右,促进芝麻根系吸收。追肥后的2 d,需要进行又一次中耕,将杂草清除干净。在芝麻生产后期管理期间,重视排水防涝工作,监测有无病虫害发生,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手段进行防范,避免影响芝麻产量。
芝麻灌溉水量要合理,避免灌溉量过多或过少,保持土壤中的含水量适宜。当土壤含水量<50%时,要及时进行灌溉,避免出现干旱情况;当土壤中的含水量在90%左右时,及时做好排涝工作。同时,根据芝麻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保证芝麻生长期营养供给充足。研究发现,芝麻种植土壤肥沃、底肥充足时,可促使芝麻生长发育。在芝麻盛花期进行追肥,此时追肥效果最好,本阶段施加尿素最佳,增产效果好。在盛花期喷施0.4%磷酸二氢钾,能增加萌果颗粒重量,提高芝麻果实的含油量。
3.7.1 病害防治
芝麻病虫害防控效果,直接关乎到芝麻的生长品质及产量。芝麻在栽培过程中常见多种病害,包括茎点枯病、炭疽病、立枯病、疫病、青枯病等,严重影响芝麻生长发育。芝麻茎点枯病、病毒病及叶斑病害发生多,造成芝麻早衰、落叶及死亡等,影响芝麻产量提升,具体的防治办法如下。
1)茎点枯病。茎点枯病是芝麻生产中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率高,集中发生在芝麻开花期,病情严重时,芝麻植株叶片出现卷缩萎蔫状态,顶梢弯曲下垂,叶片和蒴果变为黑褐色,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主要使用50%多菌灵1 0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施,每隔7 d 喷施1 次,结合病害恢复情况,酌情开展防治工作。
2)青枯病。芝麻青枯病发生率高,生长初期患有青枯病会造成全株倾倒的情况,主要发病阶段在苗期,茎部出现绿色病斑,并在病情进展下呈现黑色的条状病斑,下部的叶片呈现挂垂现象,且从发病到芝麻植株枯死仅需3~5 d,危害性极大,威胁芝麻健康生长。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或施用3%甲酚愈创木酚50 mL+50%多菌灵丹100 g+50 kg水混合溶液。
3)枯萎病。芝麻枯萎病发病率在5%~10%,严重时可达30%,此种病害属于芝麻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病害类型,危害性大,且枯萎菌以带菌种子及病残体越冬,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芝麻产量。可使用40%克菌灵800 倍液、2.5%适乐时1 000 倍液、50%速克灵1 000 倍液+40%抗枯宁1 000 倍液。
4)疫病。芝麻疫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芝麻的茎基本部遭受侵害,发病初期可见水渍状深绿色病斑,并随着病情发展呈现红褐色病斑,在潮湿环境条件下生长出棉状病丝,对芝麻危害性强。可施用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3.7.2 虫害防治
芝麻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芝麻螟蛾等。主要采取农业防控手段及综合防治技术,包括优选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模式等。针对严重虫害,可进行药剂防控。防控蚜虫时,喷施40%乐果乳油2 000 倍液,防控效果较好。
待芝麻植株呈黄色或黄绿色时,可开始收获,观察芝麻籽粒是否充分成熟,将收获的芝麻籽粒运到晒场进行晾晒,并做好贮藏工作。
芝麻在我国分布广泛,集中种植在江淮地区、华北平原等产区,按照播种时间不同分为春、夏、秋芝麻,夏芝麻的种植面积最广泛。人们对芝麻的需求量增加,而芝麻产量下降。文章探究了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采取科学的管控手段,可提升夏芝麻产量,满足人们对芝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