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0540)冯亚孟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教育”的诞生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如空中课堂不仅能解决广大师生的燃眉之急,而且能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助力教师拓展教学空间。
2020 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居家隔离”“云拜年”“延迟上班”“延迟开学”等成了热门词语。疫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让家长、教师、学生手足无措。为了尽快解决广大师生的“上课难”问题,空中课堂应运而生。
通过观摩空中课堂,笔者发现空中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大有不同。一方面,空中课堂中没有真实的学生,因此也就缺少了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环节,其所开展的教学更倾向于讲解知识、传授方法,是教师抛出问题并自行解决的“自问自答”式教学。另一方面,空中课堂缺乏针对性,如上海市的空中课堂是由选拔出的优秀教师精心打磨相关的教学设计后录制的,面向的是上海市的所有学生。这便出现一个问题,一线教师应如何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学情,实现空中课堂的灵活运用?
正逢部编本教材在上海市的推广使用期,如何使用部编本教材成为上海市一线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多年未改变,已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空中课堂的出现,一方面为一线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另一方面也对一线教师革新教学方式及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
笔者以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所进行的初步探索。
以下是笔者基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的片段。
将本课的中心问题设置为:本文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交由学生在课前解决,并在课上进行集中探讨。
【片段一】
师:(用PPT 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这是哪位同学的作业?
(生1举手)
师:请你为我们解读一下你对文章导语部分独特性的理解。
生1: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其他的新闻报道只是客观地陈述香港回归这一事实。这篇文章的导语则通过描述“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细节来展现香港回归了,暗含作者的情感。
师:现在让我们把这篇文章的导语和同时期同主题文章的导语进行对比。(展示PPT)左侧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导语,右侧是本文的导语,请大家先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两则导语有何不同之处呢?本文导语的独特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2:本文导语提到了英国国旗的降落,表明英国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香港回归了。
师:为什么写米字旗的降落,而不写五星红旗的升起?
生3:本文的标题是《别了,“不列颠尼亚”》,重点突出对英国的告别。
师:具体告别英国的什么?
生3:告别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师:这两位同学解读得很好。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其他新闻的导语侧重于写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而本文的导语则通过写米字旗的降落和“不列颠尼亚”号的撤离,从侧面表现香港回归了。这体现了本文写作视角的独特性。(板书:视角新颖)
【片段二】
师:请这位同学分析一下你对标题独特性的理解。(用PPT展示生1的预习作业)
生1:“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的皇家游轮。它即将退役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师:你提到“不列颠尼亚”号是一艘船,而本文标题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正常情况下我们会跟一艘船告别吗?船上有查尔斯王子一行人呀,为什么不跟船上的人告别呢?
生1:船象征着英国。船的离开意味着英国结束对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
师:所以告别的不仅仅是船,还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更是这段屈辱的历史。
师:我们再来看看“别了”这个词,它与其他表告别的词不同,它隐含“一别便是永远”的意味。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文的标题,细细品味“别了”背后的情感内涵。
(生2读)
师:我发现他在读“别了”的时候语气比较干脆、利落、果断。那像老师这样读行不行?(用悠长、缓慢、深情的语气读)
生3:不行。
师:为什么?
生3:这样读表现出的是不舍的情感,而英国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是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情,因此读的时候语气应该干脆利落。
师:那么,标题为什么不是《“不列颠尼亚”,别了》?
生4:把“别了”放在前面,是用倒装手法来强调情感,有效传递出英国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的信息,表现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自豪之情。
师:非常好!大家对标题独特性的解读非常到位!(板书:标题巧妙)
【片段三】
师:我们知道紫荆花是一种亲情之花,代表着家庭和睦,它是香港的区花,象征着香港与祖国骨肉不分离,永远在一起。本文标题其实化用了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的标题,同学们能否仿照本文的标题,为描写欢迎香港回归的文章拟个标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生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出来的标题。
生1:我们小组拟的标题是“你好,紫荆花”。紫荆花是香港的区花,我们便用它来代指香港,而“你好”则表达出祖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欢迎。
师:说得非常好,老师觉得这个标题拟得很棒!还有小组要分享吗?
生2:我们小组拟的标题是“早安,紫荆花”。这里的“紫荆花”代指香港,而“早安”则意味着香港抛开屈辱的历史,迎接新的开始。
师:说得太好了!这个标题既能表达出祖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欢迎,又能表达出香港对过去屈辱历史的告别!
优质的空中课堂,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多个备课思路和备课方向。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上课前多观摩相关的空中课堂,深究其中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空中课堂是这样讲解导语部分的独特性的:先分析《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文的导语,得出结论——以“中方接管”为视角,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为核心场面;随后再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导语,得出结论——从“撤离”的角度写“回归”,独辟蹊径,巧妙选材。笔者在观摩这一空中课堂后认为,通过对比分析同时期同主题的报道,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解读本文导语的独特性。因此,笔者也想借鉴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独特性之一是写作视角新颖。但是,笔者所教学生对新闻这一体裁的特征不甚了解,如果让其当堂对比分析两则新闻的导语,可能很难获得成效。于是,笔者基于学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第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新闻这一体裁的特征;第二,阅读《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文,了解同时期报道香港回归的文章的写作特点。
空中课堂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多个教学方向和方法。一线教师可结合本校学情对相关的空中课堂资源进行取舍性整合运用,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有效整合既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又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中都提出了“整合”的要求。从学习任务群出发,语文教学设计的最基本单位便是单元。教师可通过单元知识整合,构建整合式语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空中课堂在讲解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时,为了解决“该诗是以什么视角展开的?”这一问题,首先对该诗的标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地球边上”是指“海边”,通过观察“立”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得出“立”是指一个人站在大地上,姿态从容且坚定,进而解读出该诗具有双重写作视角。这为笔者讲解《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独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言为心声,题为文眼”。本文的标题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本文标题所使用的借代、倒装等手法,让他们知道本文借“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写英国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而作者在拟定标题时将“别了”前置,则表现出其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进而感悟标题的独特性。分析标题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师生解读文章指明方向。
通过观摩众多的空中课堂,一线教师可以学到多种教学方法,打开教学思路,实现知识点的整合,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没有创新就难以进步,一味地模仿和借鉴容易故步自封。通过整合相关空中课堂资源,笔者基于《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了标题仿写活动。先明确本文标题化用了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的标题,再让学生模仿本文的标题,为描写欢迎香港回归的文章拟个标题。通过仿写标题,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本文标题的巧妙,以及本文所传达的情感态度。笔者预设学生拟写出的标题是“你好,紫荆花”,在课上,也的确有学生小组拟出了这个标题。出乎笔者意料的是,有一学生小组拟的标题是“早安,紫荆花”,意即香港抛开屈辱的历史,迎接新的开始。笔者觉得这个标题拟得比自己预设的好。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创新,也是整堂课的亮点,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整合相关空中课堂资源的基础上,一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创新,实现新旧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对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后,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空中课堂是由选拔出的优秀教师在广泛查阅资料、充分研读文本、热烈探讨和精心研磨相关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录制的,是优质的在线视频课。通过观摩空中课堂,一线教师可以收集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资源整合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如本课中,课前的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基于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的文本分析,以及学生的自由讨论和自由发言等,都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着重完成“教”的任务而忽略学生“学”的任务,以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失去创新力,易产生厌学情绪。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