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凡 熊远航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新媒体能在承载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在观看形式、信息接收终端、传输载体等方面均实现了对传统媒体形式的升华。对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更加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媒体形式。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阅读推广方式,没有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新媒体的出现能为读者与数字化图书馆之间搭建信息交流的桥梁,也能通过数字化资源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补充。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均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将传统文献内容转换为数字化文献内容的辅助工具,也是促使图书馆在文献形式转换过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优势,为其运行过程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种类以及资源数量,增进了阅读推广活动的纵深发展,提升了师生读者的满意度,推动了资源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同时又为图书馆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
高校图书馆能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信息的储存,并通过电子设备将数字化格式文献进行传递,并且能将高校图书馆与网络中的虚拟信息进行连接,为用户提供细腻化的服务,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是实体化或细腻化的信息提供与传递机构。高校图书馆的具体特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资源数字化;第二,内容多元化;第三,传递方式网络化;第四,技术普及化;第五,信息揭示多维化;第五,机构虚拟化;第六,服务分散化;第七,用户服务个性化。总体来说,在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本馆各种传统载体文献的数字化;(2)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3)实现数字化资源的传送与发布;(4)能为用户(读者)提供有效的资源访问、检索与查询。
2.1.1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充分
纵观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信息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建设情况,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不符合其根本需求。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对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原有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受阻,或管理系统运行中出现较多故障从而影响资源管理的效率及读者阅读体验,如:读者办理借还书手续时遭遇管理系统反应滞后、卡顿,在线获取电子文献资源时,因网速慢,导致掉线,无法下载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读者检索并获取信息资源的体验。
2.1.2 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
数字资源管理人才即数字馆员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保障力量。[1]但是,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信息化模式的实践看,部分数字馆员信息素养并不高。体现为专业技能不强,不善于学习提升;思想固化保守,不敢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有限;不能意识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仅仅是照搬其他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成功经验,不能与本馆发展特色相结合,使得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模板化,不符合高校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高校数字图书馆也缺乏对数字馆员的系统性培训,导致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受阻。
2.1.3 信息资源安全性不够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提供数量,能为读者的学习以及知识获取提供保障,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良网络资源对高校学子的身心健康势必产生不良影响。[2]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重视对信息资源安全性的把控,加强对资源的梳理和筛选,为读者营造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但苦于专项资金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因素,影响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
2.1.4 数字资源推广服务不充分
当前,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数字化信息的使用,能在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实行有效地推广活动。例如:图书馆馆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图书馆网站、图书馆读者QQ群、制作易拉宝等方式向学生展示馆藏文献资源,以丰富多样的推广方式吸引读者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能就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读者的特殊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库培训活动,如:针对大四的毕业生读者开展“专题数据库培训讲座”的活动,即专门为大四毕业生讲解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利用相关的数据库资源查找并阅读文献。尽管诸多高校图书馆注重对电子资源的推广和宣传,加大对读者使用数据库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的点击、下载量,然而,一旦宣传推广活动结束,电子资源的点击量和下载量又会呈现下降趋势。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有本质上的区别,数字图书馆在资源的发现、整理、检索、查询以及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3]
2.2.1 资源影响
在传统媒体发展的阶段中,高校图书馆更多的是通过文字记载等方式进行文献的传递,但新媒体的产生以及应用,能为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资源,能将文献以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进行传递,传递过程更加轻松高效。[6]能为读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充分检索及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其知识水平的提升及知识获取途径的增加均有积极的意义。
2.2.2 技术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产生能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资源管理技术。新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共同作用,能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及信息提供途径,让读者随时随地进行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及获取,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读者在这一过程中,其自身角色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从信息的获取者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图书馆员也能通过多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实现读者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动。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根基在于对数字资源的高效有序管理,既要增加资源的数量,又要保障资源的质量,还要确保其与新媒体环境的融合。合理整合资源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服务。
3.1.1 建立严谨的资源管理规范
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必须专业、准确、高质量,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资源建设还应秉持标准化的原则,即以统一的标准开展资源建设工作,保障资源内容的规范化及各个资源模块的专业化,并维持资源服务系统的稳定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帮助读者快速地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3.1.2 制定严格的资源建设标准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遵守以下基本标准:数字资源纳入标准、数字资源存储标准、数字资源领域或门类划分标准、网络传输和网络资源使用标准、资源存储管理及运营标准的基础上[4],同时结合行业的经验和准则,按照系统的执行标准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1)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加工和处理,形成虚拟信息资源库;(2)搜集各类电子出版物,充分利用各种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3)建立和完善各种书目数据库,形成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联合目录。这就对数字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字馆员不但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的检索、储存、安全防护、加密等技术,而且要能将上述技术应用到资源建设工作中,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1.3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高校数字图书馆可综合其所在地理位置、人文特点、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掘并打造特色化的信息资源。如:尝试建设特色数据库,成为全国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并就特色数据库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引发读者的兴趣。
3.1.4 积极开展合作
为更好地整合与管理各类资源,高校数字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企业、科研单位等进行合作,以获取经验及支持。[5]表现在与其他数字图书馆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优化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提升文献资源的学术性、专业性等。
读者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使广大读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高校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应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阅读体验。
3.2.1 改进网站界面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站(主页)是读者了解数字图书馆的窗口。因此,在搭建主页界面时,应保证图片的简洁大方,文字的简约规范,数字的清晰明了以及操作的简单方便具有亲和性,保证网站(主页)能清晰、直观地展示图书馆的服务项目、特色和图书类别,以吸引读者的浏览、查询。
3.2.2 优化网站结构
区域及模块划分明显且具有优良结构性的数字图书馆网站,有助于读者方便快捷地查找并获取不同类型的资源。因此,作为数字图书馆入口的网站(主页)需要特别注意将网站中的资源进行模块化的归纳整理:即按照资源的不同类型,将其进行分区,划分成不同的栏目;并为读者提供极具操作性的检索方式,同时还能满足读者跨库、跨学科、跨领域检索的要求,方便读者快速、高效、便捷地获取资源。
3.2.3 搭建互动平台
为读者搭建线上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读者能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发表自己的建议及想法。图书馆可采用微信公众号和企业微信作为主要信息交互与资源推送平台,辅以 QQ 平台组建读者交流群,以多平台结合的方式构建数字图书馆新媒体平台。同时,数字馆员通过平台后台数据,搜集并掌握读者的真实需求及阅读意愿等反馈,及时对平台及资源进行调整,为读者推送符合其需求的资源。[6]
3.2.4 实时更新数字资源
应注重对资源进行实时更新,保证其实效性,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本馆资讯、图书推介、活动推广等信息,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网站、移动客户端等进行升级更新,为读者推介新的功能,以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使读者既能通过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接收图书馆推送的资源及信息,又能在线检索图书并对图书内容进行浏览。
3.2.5 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信息资源
大数据技术令深入挖掘读者需求变为可能。读者在浏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会留下检索痕迹和检索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检索记录进行分析,并以此推断出读者的阅读偏好和检索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推送其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提升满意度。
3.2.6 积极利用移动终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查询、检索、浏览文献资源。因此移动图书馆变成了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搭建本馆网络平台,如:引进超星学习通(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吸引更多的读者通过手机、Ipad、Kindle等移动终端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阅读和文献资源的获取。
3.2.7 打造虚拟阅读空间
新媒体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不能单纯地将信息资源的存储、检索、获取及利用局限于物理空间,应尝试为读者打造开放的虚拟阅读空间。如:引进“博看AI光影阅读”终端,该终端利用激光投影和成像技术,将电子版的万余种优质图书、报刊资源投影到桌面、幕布、墙面等位置,读者直接在投影位置(平面)进行单击、滑动、放大等触控操作,即可享受大屏阅读。同时,该阅读终端带有音箱,能进行智能朗读,满足读者听书的愿望,嵌入AI语音交互科技,实现人机互动交流,从而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人才建设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7]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馆员须掌握专业化的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以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的运营及管理。
3.3.1 注重人才招聘
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应聘人员的各项能力。其不仅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化的技术,更要能将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
3.3.2 强化人才培养
对已经引进的数字馆员,应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及培养。一方面注重提升数字馆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注重提升数字馆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思想素养,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8]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文献信息资源存储和利用,调整馆藏文献资源结构,突出文献资源特色,拓宽读者服务领域,以满足读者日益丰富且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保障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