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杰
(河南省科协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新媒体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以其简约的界面风格、便捷的操作模式、智能化的沟通交流方式而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捧。据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微信用户已经达到9.84亿人,而科技类知识传播者正是抓住了微信公众平台这种受众群体数量多的特点,将科技类知识的传播过程与微信公众平台绑定在一起,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端技术及时在平台发布科技类信息与科技类最新产品,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不仅增加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技含金量,同时,也使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公益性与专业性特点逐步凸显出来。
所谓科技类知识主要泛指信息技术、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知识领域,而科技类知识传播则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为知识共享与知识流通的过程,在知识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于第三方传播载体的支撑,所要传播的知识才能传递给目标群体。过去,科技类知识属于“小众化”知识类型,受众群体也多集中在科技人员或者科学技术爱好者身上,这就使得科技类知识传播过于局限。尤其在传统媒体时代,科技类知识的传播载体主要依靠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类型,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逐步与新媒体融合到一起,其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给科技类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在知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构建一个双向互动、多向分享的新型传播模式,这就使科技类知识的传播拥有了一个具有“无限用户潜力”的平台,而该平台的应用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型的社交模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推广和使用,平台用户也呈现出指数级上涨态势。据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微信用户数量为6亿,而到了2020年,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达到9.84亿,之所以拥有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究其原因是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各种信息时,具有即时性、快捷性、易获取的特点。由于用户群体分布范围广,以至于科技类知识传播者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相关知识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平台无限量转发的功能优势,经过一次转发、二次转发……N次转发以后,知识接收者的数量将越来越大,人们只需要利用智能手机登录微信公众平台,便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各种科技类知识,这不仅拓宽了科技类知识的传播渠道,而且覆盖的人群数量也将呈指数级增长。[1]
众所周知,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订阅功能,微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针对性地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与科技类知识相关的文章、短视频、图片等信息。比如航天科技爱好者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浏览与航天科技知识相关的文章或者短视频,并且在订阅之前,只需要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搜索功能便可以直达订阅通道。因此,这种“一对一”的知识传播模式不仅轻而易举地锁定了目标群体,同时,能够进一步扩大知识的曝光度,在这种目标确定的状态下,科技类知识的目标群体能够节省大量的信息查找与筛选时间。
传统媒体传播各种信息时,通常只是一种单向的传播行为,难以得到信息接收者的反馈信息,这种传播模式对科技类知识的进一步扩散将起到抑制作用。而微信公众平台则具有交互性特点,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可以利用语音、文字交流的方法,进行实时互动,这就使科技类知识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比如目标群体锁定了一个科技类知识的订阅号,在浏览文章、网页以及视频影像信息时,可以随时对这些内容进行转发、点赞、评论等互动性操作,当用户执行这些操作行为之后,科技类知识订阅号的后台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这些信息,并且可以根据目标群体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进行针对性回复。同时,也可以对传播和推送的内容进行修订与改进,在这种情况下,科技类知识传播者更容易掌握目标群体的个人需求,这对增强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订阅号功能给广大科学爱好者提供了便捷服务,过去,在利用传统媒体传播科技类知识时,一些科学爱好者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信息。而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海量化数据存储功能,即便是一年前、两年前发布的信息也将统一存储在后台数据库当中,即便订阅者错过了最佳的信息浏览时间,也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浏览相关信息。这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点,也使科技类知识的受众群体数量越来越多。[2]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科技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既可以扩大科技知识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冲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的禁锢,使平台推送的科技类知识更具权威性、专业性与针对性。与传统媒介的传播运营方式不同,微信公众平台的人性化与特色化的点对点订阅功能,给科技类知识的快速高效传播提供了一个专业化渠道。目前,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主要分为服务号与订阅号,其中,服务号偏向于服务类,主要为企业或组织提供强大的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能力,其功能类似于12315、114等。而订阅号则是在微信侧为用户传达资讯,主要为媒体与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功能类似于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和杂志。基于对服务号与订阅号的比对可以看出,在构建科技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时往往更倾向于订阅号的推送形式,这种形式的目标性更强,能够快速锁定目标群体,传播效果将更加显著。
科技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核心资产是平台推送的内容,对于科技类知识来说,本身对用户属于一种“未知”的知识类型,如果推送的内容失真或者毫无价值与意义,那么关注度也将大减,在这种情况下,也失去了平台创建的实际意义。因此,为了增加平台的关注热度,平台运营人员首先需要对推送的内容进行仔细斟酌,并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筛选优质稿件,逐步形成品牌效应。第二,加快平台推送信息的更新速度。如果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那么,平台“粉丝”也将大量流失。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运营人员应当定期定时对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更新,以博取更多人的眼球。第三,推送内容所运用的语言文字应当具有亲和力,以牢牢锁住“粉丝”的胃口。对推送内容当中涉及的图片资料,应当经过美工处理以后再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第四,增强用户的体验效果,即关注界面、点赞界面、评论界面应当体现出人性化特点,以便于和用户之间能够进行实时沟通,进而达到增加平台流量的目的。[3]
在建立微信公众号之前,平台运营人员首先需要调查和分析科技类知识的受众群体,即面向的用户是学生群体、青年群体还是中老年群体,然后再对推送的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即每一个群体适合于接收哪一类科技知识,接下来,由平台运营人员对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优化配置。比如信息推送功能、在线阅稿功能、文献检索功能等。以在线阅稿功能为例,目前,多数用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浏览科技类知识时,更倾向于操作方便、界面简洁的平台,因此,平台运营人员应当满足多数用户群体的需求,对在线阅稿功能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个富有创意的标题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的驻足,进而使微信公众号的热度大幅度提高。因此,平台运营人员针对每一篇文章或者短视频,应当从用户的主观需求出发,设置一些醒目的标题。比如:“智动未来、科技之光,创造未来、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等,当这些简短精练的标题出现在用户面前时,能够激发用户的阅读与浏览兴趣,这对增强科技类知识的传播效果将大有裨益。尤其对微信公众平台来说,当用户点开订阅号以后,一般情况下,订阅号首页显示的文章内容只有一行文字,而这行文字恰恰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如果标题新颖、醒目,那么用户也将直接进入到文章的订阅界面。另外,如果用户将文章内容转发到微信朋友圈,那么最为醒目的仍然是文章的标题,因此,一个醒目的标题既能够增加平台流量,也能够提升科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4]
微信公众号的界面如同纸质版的书册,如果忽略了美工这一环节,那么映入用户眼帘的界面内容也将失去吸引力。因此,美工人员应当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公众号平台界面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美化处理。比如文字内容应当保证字体、字号一致,以防止产生视觉疲劳,排版时,应当注意文字的行间距与字间距的合理性,避免出现排版混乱,段落不清晰的情况。在对图片进行处理时,应当调配好图片颜色与图片分辨率,避免出现图片失真的情况。目前,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美工人员较为常用的界面美化工具包括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如果合理运用这些软件,将收到事半功倍的美化效果,这样也可以吸引大量的“粉丝”。
增加订阅量的两种重要方式是阅读与转载,而只有平台发布的科技类文章具有可读性,用户才能以转载的方式来传播科技知识。就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目标群体中的多数用户虽然选择了订阅和关注,但是,转载的文章数量则少之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常常一目十行,采取“短平快”浅阅读方式,甚至有的用户为了节省阅读时间,只是采取“标题式”的阅读方法,即通过标题来猜测文章内容,这两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往往会造成大量用户的流失,进而给科技类知识的传播制造了一道障碍。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科技类知识的传播载体,所发布的内容完全受到平台终端的监督,因此,信息的真实度相对较高。但是,受到管理机制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科技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也常常出现偏差,尤其在互联网信息量激增的背景下,一些非科技研究机构或者个人也可以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一些与科技类知识息息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既没有可靠权威的出处,也没有确凿的理论依据,一旦推送至平台上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会以讹传讹,通过转载等方式,将信息快速传播到网络平台,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特点,当这些错误的信息内容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在网络空间扩散时,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比如官方发布的自媒体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科技知识,60%以上的用户则更加相信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发布的科技知识,一旦形成这种局面,科技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热度将锐减,受众群体数量也将大幅缩水。
互联网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侵权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以科技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常常采取“蹲点”的方式,对平台发布的科技类知识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发现某些科技类知识属于时下热点,那么这些不法分子就会采取“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将原文章的标题换作另一个标题,然后更换署名,开始在网络平台上疯狂转载。在这种情况下,原文章作者或者科研机构将蒙受巨大的名誉损失以及经济损失。[5]
即时性是科技类知识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个显著特点,任何一个平台用户都希望浏览到最新的科技资讯。对一些连载性的科技类知识来说,如果信息发布者断更一天,那么用户数量也将骤减,如果断更一个星期以上,潜在用户的流量率将大幅上涨。比如信息发布者因为工作繁忙,将推送时间调整为2-3天推送一条,而用户原本对这一类信息较为感兴趣,当看到推送间隔时间以后,这种兴趣也荡然无存。
目前,对于多数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而言,信息展示界面大多都是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既没有动态视频影像的衬托,也没有多样化的信息展示效果,久而久之,平台用户也将出现视觉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之下,多数用户会取消关注,甚至将此类信息拉黑。比如在发布航天类的科技知识时,从知识类型看,这本身就属于一种能够激发用户好奇感与浏览兴趣的科普知识,当用户看到文章标题以后,眼前会立刻出现神奇的宇宙空间,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平台运营人员只是用一大段流水账式的文字对这些内容进行阐述,以至于直接打消了用户继续阅读与浏览的兴致,这时,平台用户量也将大幅减少。[6]
在构建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当遵循“人性化”理念,处处为用户着想,处处想用户所需,进而使用户能够收到最佳的阅读体验效果。首先,平台运营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推送内容的筛选力度,即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筛选功能,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剔除一些参考应用价值低的信息,然后将一些时下的热点科技事件置顶,以吸引更多用户的眼球。其次,转变平台的运营模式,事先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获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有的用户倾向于信息科技、有的用户倾向于智能科技、有的用户倾向于航天科技等,当掌握了这些信息以后,可以对平台的功能进行优化,即可以利用“访问留痕”的方式,对用户浏览过的信息予以标记,然后对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这样一来,平台运营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用户群体对哪些领域的科学技术感兴趣,对哪些科技产品情有独钟,进而在发布科技类知识时,可以“对症下药”,这样对提升平台关注度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合理控制科技类知识的难度与深度,一些运营人员为了凸显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往往将一些用户不感兴趣的推导过程及科研产品的研发原理发布在平台上面,如果不及时调整思路,平台关注的人数将越来越少。因此,在发布信息之前,平台运营人员应当及时对信息内容进行反复校对和审核,当确定发布的内容通俗易懂后,方可发布。
“科学”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基于这一特点,平台运营人员在发布科技类知识时,应当反复对内容进行检验,一旦发现疏漏应当及时予以纠正,以避免出现低级错误。比如在文字运用方面,错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全篇文章的释义,因此,平台运营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文字运用与组织能力。同时运营人员发布的信息应严格遵守科技类文章的行文架构,即主题——图片——文字的行文顺序,在主题处理方面,应当避免出现“标题党”的情况,标题与内容应当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在图片处理方面,杜绝引用其他网站的图片,图片内容与文字内容应当相得益彰。在文字处理方面,应当利用丰富多样的语言组织形式,以防止用户产生视觉疲劳。[7]
为了净化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环境,防止侵权现象的发生,平台运营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原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对制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障科技类知识发布者的切身利益。尤其在针对违规操作行为时,平台运营机构应对信息发布者推送的科技知识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应当追究其侵权责任,严重的可以诉诸法律,进而来保证信息的原创性。
为了避免出现信息推送不及时的情况,平台运营机构应当指派专人负责对推送信息实时监督与检查,一旦发现信息发布的时间间隔超过24小时,应当及时将责任落实到平台运营人员头上,并督促其设置微信捆绑模式,即通过微信语音或者铃声提示的方法,来提示运营人员信息推送的时间。另外,对于一些受众群体多,关注热度高的科技类知识,平台运营人员应当设置连续转发模式,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8]
信息展示界面元素是否丰富,直接决定着用户群体的多少,因此,为了增加平台流量,扩大科技类知识的传播范围,平台运营人员应当及时对平台的信息展示功能进行优化,并在原有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展示方式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语音元素、视频影像元素,同时,可以在展示界面专门设置信息互动功能。比如用户对某一个关键词产生怀疑,可以选定这一关键词,然后在对话框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实时互动的模式,既可以增加用户群体的数量,同时,也能够加快科技类知识的转载速度。
微信公众平台在科技类知识传播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拓宽了科技类知识的传播渠道,受众群体数量也呈现出明显递增态势。另一方面,全民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更多的用户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科技信息时,能够收到良好的体验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媒体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对科技类知识的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人员与科学爱好者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并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优势,为科技类知识的广泛传播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