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 陈越良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举办第十届民生发展论坛,探讨共同奋斗、创造高品质生活问题,对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与此同时,进入新时代,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还有更多新期待。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对民生事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社区服务是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我国城市居民约75%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到2035年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2021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十四五”时期国务院重点专项规划。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加快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全方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制度机制。优化村(社区)服务功能布局,促进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有效辐射。扎实做好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人心工作,让党的旗帜在社区高高飘扬,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
二是不断丰富服务供给,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提升城市社区就业承载力。着力补齐农村地区服务短板,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强化应急管理、风险防控、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三是完善多方参与格局,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支持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支持社区服务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
四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办理,完善即时响应机制,推广接诉即办等基层经验,及时响应居民需求。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完善服务评价机制,健全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推广社区服务“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
五是加快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部署政务通用自助服务一体机,完善村(社区)政务自助便民服务网络布局,增加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数量和种类。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习惯和特点,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社区服务圈、智慧家庭建设,促进社区家庭联动智慧服务生活圈发展,构筑美好数字服务新场景。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更是各部门工作落实的支撑。做好社区服务工作,需要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努力。新时代新征程,民政部门将始终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用心用情书写好新时代的民政答卷,与各位同心协力,持续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