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亮,史栋梁,任博文,刘兆含,王振涛
(1.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3;2.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长期反复的在慢性劳损作用下纤维环发生部分或全部破裂,炎症因子刺激椎间盘周围窦椎神经引起腰痛,或者突出的组织压迫、刺激硬膜囊产生硬膜痛,同时神经根受压引起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1]。该病好发于L4~5、L5~S1节段[2],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随之带来的腰腿痛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该病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应用止痛剂、中药外敷、微创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射频及针刺等微创治疗以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史栋梁教授将射频技术与针刀技术相结合,研发了射频针刀技术(专利号:ZL 201520124260.X),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①年龄25~60周岁;②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③在进行此项研究前1个月未经过任何其他项目治疗干预;④患者能够正常沟通、交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配合度差的患者;②伴有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及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③脱出型、游离型等符合手术指征椎间盘突出患者;④妊娠期妇女。
1.3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一科2020年3月—2021年3月诊治并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5~6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椎间盘突出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本研究经河南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1110)。
1.4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健康教育和腰背肌功能锻炼为基础治疗。①健康教育。减少久坐,注意保暖,平时下床可佩戴腰围,较少油腻饮食,改善不良的生活作息等。②功能锻炼。第一式:仰卧位,踝关节背伸,双下肢伸直向上抬起30°,坚持30~60 s,放松,然后依次以60°、最大幅度坚持;第二式:仰卧位,双下肢交替着以斜角40°~60°缓慢地空蹬自行车,坚持30~60 s;第三式:仰卧位,双脚与肩同宽,屈膝、屈肘,头、双肘、双脚顶于床上发力使腰缓慢抬起,最大幅度坚持30~60 s,放松、抬起依次进行;第四式:仰卧位,双膝关节极度屈曲,双手贴合于膝关节上,最大幅度地坐起、躺下,坚持30~40次;第五式:俯卧位,双手贴于身体两侧,双下肢绷紧,上身与下肢共同抬起,坚持30~60 s,放松、抬起依次进行。以上动作均以肌肉酸困为度。③若患者疼痛明显,在不影响实验有效性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80297,75 mg/片)口服以缓解疼痛。
表1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1对照组 射频消融治疗。器材: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R-2000B D1型射频控温热凝器。方润医药器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射频消融刀头,规格型号:FS 01。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下腹部及耻骨下垫枕使腰椎屈曲,充分暴露腰部;C臂机X射线透视下定位拟穿刺椎间隙(选择安全入路“安全三角”透亮区域,L5~S1椎间盘选择“倒三角形”透亮区域[4]),并于对应体表处标记;常规碘伏消毒,穿手术衣、无菌手套,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术者取一射频热凝穿刺针沿标记处穿刺,向着椎板间隙处进针(L5~S1需避开髂嵴),并逐步通过棘突左侧关节突内侧关节面(可分次调整针头前进方向),直至在C臂X射线引导下,正、侧透视示针尖分别位于靠近相应椎间盘突出位置和其中后 1/3 处。将穿刺针接通射频仪,测定阻抗,分别给予运动、感觉神经电刺激证明无相应神经的存在。从60 ℃由低到高缓慢逐渐升温至85 ℃,在患者感到轻度温热感、不出现疼痛的最高耐受度时,维持4~5个周期,每个周期60 s。治疗完毕,温度降至常温后拔出穿刺针,加压包扎,1次/周,连续治疗2周。
1.4.2治疗组 射频针刀治疗。器材: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R-2000B D1型射频控温热凝器。射频针刀(专利号:ZL 201520124260.X)。操作方法:体位、定位、无菌操作及局部麻醉方法同对照组,然后术者取一射频针刀沿标记处穿刺,向着椎板间隙处进针(L5~S1需避开髂嵴),并逐步通过棘突左侧关节突内侧关节面(可分次调整针头前进方向),X射线透视下针尖到达病变神经根出口位置并对卡压神经的韧带等组织进行松解剥离[5]。调整针尖位置,直至在C臂X射线引导下,正、侧透视示针尖分别位于靠近相应椎间盘突出位置和其中后1/3处。将穿刺针接通射频仪,测定阻抗,分别给予运动、感觉神经电刺激证明无相应神经的存在。从60 ℃由低到高缓慢逐渐升温至85 ℃,在患者感到轻度温热感、不出现疼痛的最高耐受度时,维持4~5个周期,每个周期60 s。治疗完毕,温度降常温后拔出穿刺针,加压包扎,1次/周,连续治疗2周。
1.5观察指标 ①疼痛情况: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7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②腰椎功能: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7个月后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包括10项问题,分值越高则对日常生活影响越严重。③炎症指标: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④临床疗效: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评估2组临床疗效。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⑤不良反应:记录2组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疼痛及功能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VAS评分、OD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及表3。
表2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ODI比较分)
2.2炎症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3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1β水平比较
表5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外科证治全书》曰:“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正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故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现代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硬膜囊、刺激神经根等使其产生炎性反应,进而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及疼痛等致敏反应有关,同时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产生的抗原成分导致人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体征[7]。针刀切割治疗可以松解周围软组织粘连,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根口处周围韧带的代谢,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卡压,有助于控制疾病恶化[8]。同时通过射频调控输出高频电流产生高温作用于椎间盘组织,让其胶原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产生固缩,进而减轻了椎间盘形成的压力[9-10]。射频消融治疗作用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患者神经运动的相关感觉变化,从而辨别神经组织的性质,控制射频温度及距离,治疗过程较为安全,并发症少[11]。本研究采用的射频针刀技术取中西医之长,将射频消融与传统的针刀联合起来,由此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射频针刀技术通过针刀切割结合射频的神经调控功能,能够有效打破炎症的循环,并最大限度地抑制机体中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患者病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射频针刀治疗效果更显著。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血清CRP是一种炎症因子,能够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刺激影响腰脊神经根,CRP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椎间盘组织破坏,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12];IL-1β和TNF-α是重要的致炎因子,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比正常椎间盘内表达更高[13-14]。IL-1β可促进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加重对椎间盘组织的损伤,导致神经根水肿。TNF-α与神经性疼痛有密切联系,它能够促使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使得椎间盘中相关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诱导神经痛觉过敏,使患者产生剧烈疼痛[15-16]。本研究中,接受射频针刀治疗患者血清CRP、IL-1β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说明射频针刀疗法能够明显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射频针刀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炎性因子释放,疗效较射频消融治疗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