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 奠定知识基础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3-01-10 16:04逯亮亮
学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高中生中华高中语文

逯亮亮

(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甘肃秦安 741600)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创作了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历史长卷上,而现代人需要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储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发扬的目标。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渗透传统文化的能力,以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教学目标。

一、高中语文学科渗透传统文化的概述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汉语言文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的有机载体。中华传统文化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文学作品、民间手工艺、民族符号、政治制度、宗教思想、文明礼仪、科学技术等,与语文学科教学息息相关的主要是文学作品,如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这些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当前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具有很深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中精心收录了很多古代文学,这些古代文学或是风景的描述,或是风俗习惯的记载,又或是寄托作者的抱负志向,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古代文学,都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

(二)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效果不够理想,这缘于学校教育对这一内容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在文化方面不够自信。基于此,高中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充分认识,最终产生浓浓的爱国之情。具体到高中语文学科,教师要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必须让他们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伟大,让他们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自信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所以,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紧迫性。

高中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联系,除了古代诗歌,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字词、语句、写作等,都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例如很多成语的理解、应用需要结合其产生的背景,写作中如果能恰当运用古典诗词就能增添光彩。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专业知识讲解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不可多得的媒介。为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一共编排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直接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任务群为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任务群为八个,而剩下的八个任务群与传统文化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正是因为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知识联系的紧密型,与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融合性,以及对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要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加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程度。

二、高中语文学科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成长及价值观端正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和价值观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的关键就在于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尤其是强大的文化感召力,从而帮助学生端正价值观念,培养意志品质,健全人格魅力。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古人修身养性的记载、古人待人接物的小故事,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高中生可以更加自觉、有力地杜绝糟粕文化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从而以更加清醒的大脑去学习优秀文化,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有助于增强高中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文化自信培养的基础期和关键期。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语文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与延续的意义。通过这种教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学生的内心会变得非常强大,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骄傲与自豪。文化自信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品质,教师必须通过恰当的教育,让学生散发出由内而外的自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力量,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最佳载体。

(三)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

新时期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如语言素养、写作能力、品德修养、审美素质等。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元素,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绝佳载体,尤其是课本中收录的不同年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文学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必不可少的媒介。

三、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发掘传统文化元素,传递传统文化力量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代文学著作,这些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媒介,但很多现代文学作品中也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要想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既要依托古代文学作品,更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如此才能实现有效的渗透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制订教学计划等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多层面研究,确保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传统文化元素发掘出来,以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从而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陈情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这篇古文的时候,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会背诵、能默写、可翻译等文化知识层面的教学,还要发掘古文中蕴含着的品德教育元素。教师在发掘出这些教育元素后,可以在讲解古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体会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如作者李密将自己对祖母的拳拳深情和孝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其中的忠义和孝心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元素,是个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素质。对此,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这两种品德的力量,进而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坚守中华传统品德,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古人创作时遣词造句、架构文章的方式,还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意象,都可以在课堂上一一加以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介绍史料,提高渗透的趣味性

一些课文本身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因为缺少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再加上字词较为生僻,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还需要提高渗透的趣味性,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史料是难得的“佐料”,尤其是一些名人逸事,或者是故事性很强的史料,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往往对这些史料充满兴趣,在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出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能够起到更好的渗透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的时候,为了有效讲解烛之武的爱国情感,就需要将这篇古文的史料背景作为渗透媒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索与这段历史有关的影视作品,并且进行剪辑浓缩。课文主要内容是公元前630 年,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郑国大臣烛之武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出使秦国,并说服秦国退兵,从而保全了郑国。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创作背景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感受到烛之武为了国家安危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的伟大精神,这种浓浓的爱国之情通过一个小史料就能尽情展示出来,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这种力量,从而实现更好的渗透效果。

教师在拓展史料的时候,需要控制好史料的长度,减少史料对学生精力的占用,同时也能够保证教学进度。在拓展史料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史料内容与将要渗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而确保渗透的高效。

(三)阅读经典国学,拓展渗透范围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几篇古文,或者发掘现代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还不能实现更高层级的渗透和教育效果。为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国学,通过阅读去品味,通过品味去感悟,通过感悟去提升,从而实现渗透范围的拓展,学生也能借此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以实现更全面的成长。教师为了提高经典国学的诵读效果,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本经典国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阅读、讨论、思考与总结,从而在相互讨论中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也就能够获取更多传统文化的力量。

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经典国学诵读的时候,所选择的作品要尽量符合高中生的成长规律和需求,还需要兼顾语文教材内容。如高三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大学》《中庸》《道德经》《政论》等经典书籍,引导学生每天在闲暇之余抽出半个小时阅读这些书籍,并且能够和同桌进行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和教师探讨,从而让学生在紧张的高三复习阶段拥有一个心灵休憩的地方,并能够从繁重的作业中放松自己的灵魂,去体会书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教师还可以组织经典国学诵读活动,以丰富诵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加深对国学作品的认知,从而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四)开展实践活动,转化传统文化渗透的成效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夸夸其谈,而要能够将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让这些传统文化成为自己高质量学习和生活的助推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古代文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当前生活和学习中的体现,明白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渗透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古文的时候,为了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内容、并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有了基本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布置教室环境,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人物,然后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对话。为了达到较好的表演效果,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合适的背景音乐或图画,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来提高表演效果,从而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近距离接触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中语文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专业知识提升和关键品质素养培养的媒介。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尤其是通过发掘传统文化元素、传递传统文化力量、介绍史料等来提高渗透的趣味性,让学生阅读经典国学,开展实践活动,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成效,增强高中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

猜你喜欢
高中生中华高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