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策略

2023-01-10 16:04李振华
学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协同劳动家庭

李振华

(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开展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事业的首要任务,现阶段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教育合力还未有效融合,同时劳动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学生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遭遇多方掣肘。因此,学校必须深化自身的劳动教育主体职能,明晰构建三方协同劳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统筹规划校园、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历练学生劳动技能。

一、基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实施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都局限在校园教育领域之内,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参与力度十分薄弱,不仅削弱学校的劳动教育质量,也难以营造和谐、完善的劳动教育环境,制约了学生劳动素质高效发展。构建三方协同劳动教育体系更符合学生劳动素养培育需要,学校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统领作用。

第一,三方协同能够弥补现阶段的劳动教育体系缺陷。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的树立,仅依靠校园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校通常只能做到基础性劳动理论和技能的传授,家庭和社会才是学生实践劳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主要平台,但目前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劳动教育职能显然有待发挥。学校立足于主导地位,统领家庭和社会力量融入劳动教育体系,可以营建更均衡的劳动教育环境,从而消除劳动教育死角,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劳动技能和品格培养。

第二,实施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包括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等,学校方面的劳动教育资源有限,无法覆盖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所有层面。以学校为主体实施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充裕的劳动机会,比如家务劳动、社区劳动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劳动视野、历练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劳动是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应尽义务。学校方面抓好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对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作用显著。

第三,三方协同可以有效创新陈旧的劳动教育形式。富有新意的劳动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学习的先决条件,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学校现行的劳动教育模式较为陈旧,一般以说教为主,很容易引发学生对劳动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实践教育功用也有待提升。基于学校主体实施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学校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对接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劳动教育资源,将以往书面、口头上的劳动教育升级为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活动,更契合学生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达到最佳的育人目标。

二、基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学校统筹规划,打造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框架

基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统领、牵头作用。以往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力量未能切实参与进来,主要是学校在设计劳动教育计划时,没有考虑到如何有效对接校园劳动教育和家庭、社会方面的教育资源,从源头上阻碍了三方协同劳动教育顺利开展。为此,基于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学校应当落实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职能及资源,打造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框架,为后续劳动教育高效开展构筑基础。

第一,制订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总体规划。学校要根据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实施需求,做好学情调查、劳动课题设计、基础设施完善和资金保障等统筹规划工作。比如,在学情调查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应该负起责任,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表现,定期研究反馈,建立专门的劳动学情档案,为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提供依据。在劳动课题设计方面,学校每个年级都要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策划各学科中的劳动理论教学课题和劳动实践活动课题,同时设计家庭和社会在劳动实践活动课题中的参与方式。比如,在关于垃圾回收的劳动教育课题中,学校要负责向学生输出垃圾分类和回收等劳动知识,劳动实践可以通过家庭干湿垃圾分类、社区垃圾回收等方式开展,实现三方协同的劳动课题设计。在基础设施完善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学校要根据劳动教育课题规划内容,加大劳动教育资金投入,全力建设学农劳动实践基地、手工劳动实践区和校园厨房等基础设施,优化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条件,便于亲子劳动、社会劳动实践的顺利开展[1]。

第二,建设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沟通平台。学校在实施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统筹规划工作时,建设有效的三方沟通平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从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平台建设来说,学校可以建立家校QQ 群、微信群,开通家校劳动教育公众号,方便教师向家长公布学校劳动教育课题和家庭劳动任务,和家长互通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劳动表现。家校劳动教育公众号由专门人员策划运营,每日在公众号上推送科学的家庭劳动教育贴士和方法,通过家校沟通平台指导家长科学劳育。其次,从学校和社会的沟通平台建设来说,学校可以和社区、公园、医院、民间机构和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面谈、线上沟通等方式,交流研讨适用于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的社会研学实践资源,同时开设学校和社会协同劳动教育微博官方号、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沟通平台,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风采表现摄录成照片、剪辑成视频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同时在家校群内公布新媒体账号,吸引家长共同关注,这样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框架就打造完毕了[2]。

(二)课程渗透习劳,夯实学校主体劳动教育基础

在实施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策略过程中,学校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涵育学生的劳动思想、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后续的家庭及社会劳动实践。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上述任务,学校必须加强在课程中渗透习劳教育,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劳动理论教育素材,同时根据劳动理论开发校园习劳精品课程,从而夯实学校主体劳动教育基础。

第一,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观点。在这一步,学科教师要将劳动教育课程化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加强分析所授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素材,找准切入点向学生渗透劳动理论知识和正向的劳动思想。如在语文、英语、历史、道德与法治等人文学科教学中,如果课程中涉及劳动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多向学生展示劳动案例、劳动模范人物的事迹资料,或是引入表现劳动场景、应用劳动技能的视频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对劳动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吸纳充沛的劳动理论知识,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人民可敬的思想态度,提高习劳教育在校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深度。

第二,依托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开发精品劳动课程。在前文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统筹规划工作中我们谈及,学校应当将资金集中投入到校园劳动基地建设中,在初步打造劳动教育基地后,学校还要立足于基地资源开发精品劳动课程。比如,如果学校建成手工劳动实践区,就可以和美术、科学等课程联合起来,跟进开设古法造纸、科学模型制作、竹编艺术、缝纫技能等手工劳动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齐备的手工材料,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示范指导等手段,引领学生参与体验式、沉浸式劳动探索,进一步发挥三方协同劳动教育体系中学校方面的主导效用[3]。

(三)实施家校共育,发挥家庭劳动教育助力作用

基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视野,家庭也承担着艰巨的协同教育责任。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机会也非常多。上文在三方协同劳动教育规划中,已经将家庭列为关键的教育角色,那么下一步学校必须加紧实施家校共育,力求将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劳动教育做精做细,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助力作用。

第一,根据校园劳动教育内容策划家庭劳动教育活动。家校协同式劳动教育必须具备良好的配合力度,学校牵头过程中可以随校园劳动教育课程,策划对应的家庭劳动教育活动。比如,在校园手工劳动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习得简单的缝纫技能,就可以在家校群内发布一项家庭习劳任务,让家长拿出家中有细微破损或是不合身的衣物,指导孩子使用针线、剪刀等工具进行缝补和修改。学生通过劳动将破损衣物修复完整,把不合身的衣服改成时新样式,所获得的劳动成就感是十分强烈的。家长拍摄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作品发送到家校群里,通过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内化发展。

第二,鼓励家长言传身教,盘活家庭劳动教育资源。三方协同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家校共育,并非学校给家长布置强制性任务,而是要鼓励家长言传身教,达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目标。教师可以定期在家校群里发布家庭劳动教育讲座,使家长认识到自身言传身教是最佳的劳育手段,在开展家庭劳动时,带领孩子从旁观察、学习和协助。比如,父亲换保险丝时,可以向孩子讲解换保险丝的步骤、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培养孩子解决生活中劳动问题的能力;母亲在烹制美食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打下手,向孩子介绍做美食的配料、火候,以及电器、煤气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待孩子熟悉后鼓励其尝试自制美食,把创意菜品和甜品成图分享到家校群中,这样既能盘活家庭劳动教育资源,也能发展亲子之间共同的生活劳动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劳动、体悟父母辛劳、乐于承担家务的劳动品德[4]。

(四)开展社会实践,注入社会劳动教育强劲推力

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核心目标,不单单是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更深层的旨意是培植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我们在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统筹规划中确立了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以及学校和社会劳动教育沟通平台建设目标,那么学校后续必须着力开展社会劳动实践,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厚植学生的劳动信仰和社会责任感,强效历练学生已有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用自身劳动服务社会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注入社会方面的强劲推力。

第一,开展社区服务劳动实践。学校应该和社区密切沟通,每周或每月选择一天作为“社区服务劳动日”,策划开展丰富的社区劳动实践活动,如协助社区绿化部门清理公共绿地垃圾、设计制作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识牌等,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热心服务社区的劳动品质。社区在举办节庆活动之前,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协助社区人员布置活动场地,如挂条幅、挂彩灯、安装音箱、整理表演人员道具服装等,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社区劳动服务体验,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素质得到深化和延展。

第二,开展社会机构、企业劳动实践。在开展此类社会劳动实践时,学校和社会机构、企业要协商制订周密的实践计划。比如,在和制造企业联合开展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学校在计划内要设置劳动观摩和劳动参与两项活动,借助比较简单的生产制造工序,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观摩,学习生产人员的劳动技能和匠心精神,再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亲身体验和完成生产制造工序。这样学生就会感知到社会发展的背后是无数劳动者的默默付出,从而增强学生劳动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达成基于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实施目标[5]。

总而言之,实施基于以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策略,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的劳动教育体系缺陷,有利于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是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的科学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应该立足于劳动教育主体地位,落实统筹规划,打造完善的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框架,在校园课程教学中渗透习劳,夯实学校主体劳动教育基础,同时着力实施家校共育和社会实践,发挥家庭劳育的助力作用,在劳动教育体系中注入社会方面的强劲推力,从而提高社会主义劳动新人的培养效率。

猜你喜欢
协同劳动家庭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家庭“煮”夫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热爱劳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