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驱动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

2023-01-10 19:43高源源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发展

文/高源源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硕士研究生

陈 岚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通讯作者)

引言

人居环境跟城市密切相关,是评判一个城市居住和市区环境的科学依据。城市最初是被单独解释为“城”和“市”,并没有综合理解。“城”四面围合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是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市”则是指市场交易。最初二者各自为核,发展自身功能。随着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和“市”逐渐合二为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不再是简单的“城”和“市”的聚合或叠加,而是规模巨大、功能复杂、结构多样的综合体,它伴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是二三产业的载体。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城市问题接踵而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病”问题和令人担忧的人居环境,再加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促使人们建立一门新兴学科,将城市作为人类的居住地,全面研究城市,以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城市居民在经济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人居环境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1 基础背景

1.1 人居环境的缘起及概念内涵

20 世纪50 年代,人居环境学科由希腊学者Doxiadis 提出[1],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问题中跳出来,将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从城市到乡村,从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从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聚居环境问题。20 世纪90 年代,吴良镛首次在国内呼吁建立人居环境科学[2]。1976 年,随着在第一次人类居住大会上《温哥华宣言》的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1898 年,英国城市设计者霍华德便提出“社会城市”的概念,他本人也成为现代人居环境问题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但若要追溯人居环境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人居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以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和建筑本身共同构成的城市环境。它既是二三产业的布局场所,更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其中人居硬环境由居住条件、公服设施、交通等部分组成;而人居软环境太过感性,难以进行客观评价,主要包括环境宜人度、城市安全性等内容[3]。

1.2 产业随城市发展的比重转化

产业分工反映了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顺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中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规律。当中国从最初的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最初农、林、牧、渔是第一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人人都在考虑温饱问题。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出现了,城市文明开始蔓延,一定程度上将城市与农村逐渐区分开来。农村成为了第一产业的载体,而二三产业则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也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

在城市产生初期,三产在城市中占比不高,但随着时代进步,人类已经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在当下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三产早已超越二产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城市职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呈现出国际化、服务化、宜居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加上智力资源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学术界公认的第三产业主要指一二产以外的所有行业,又称“服务性行业”,三产区别于一二产的重要特征是其非物质生产和服务属性。

2 第三产业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1 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工业、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已不能满足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文化、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产的比重制约着城市的经济结构,影响着城市整体功能、发展方向和强大实力;它与城市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随着三产比重的提高,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舒适的生活条件还能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4],从而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精神需求,再加上各种文化旅游的软性加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整个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改善,城市经济繁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中的三产布局遵循五个一般规律:一是均衡布局规律,二是聚集布局规律,三是配套布局规律,四是等级分布规律,五是人口依附规律。不同类型建筑按各自布局规律呈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教育以均衡型布局为主,体现普及教育的特点,直接为城市居民服务;科研以聚集布局为主,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郊区或卫星城;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和医疗卫生是传统的第三产业,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应遵守配套布局和均衡布局原则,形成多层次体系,可结合社区生活圈进行规划调整;文化娱乐业主要遵守分级布局和均衡布局原则,方便城市居民的日常使用。这几类三产的发展、布局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和空间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对于金融、保险、外贸和各企业总部的布局,属生产服务类,一般位于市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且生活方便的地段形成CBD,属当前大城市的重要发力点。

2.2 三产与成都发展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全局性、综合性规划,是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统筹各类空间需求、引领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行动纲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的修编是基于国家赋予成都的重要使命、落实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背景,为了改变单中心集聚、圈层式蔓延的发展模式,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发展格局,治理“大城市病”。通过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包含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强化综合交通信息枢纽功能。总规以三产带动成都快速发展,其中经济、科技和金融是城市最重要的直接收入来源,也能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凝聚力核心。然而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舒适度不一定匹配,还需加强城市安全和社会文化建设,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3 CBD 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3.1 成都的CBD

CBD 是中心商务区,指一个城市贸易、金融、信息化、零售、管理、会展等业态的集中分布区[5]。由美国地理学家R.E.Murphy①的墨菲指数可知,在10 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不存在中心商务区,功能及空间集约化程度与其他地块没有区别。因此,CBD 实际是大城市的特有现象,其具备以下特点:交通便捷、房价高昂、地块容积率大,核心是地块的单位土地经济产出高,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枢纽[6]。在过去几十年中,成都高速发展,CBD 也在不断轮换,从天府广场到金融城,CBD 透露出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成都正在与国际接轨,成为公园城市的全球范本,当前正在崛起的天府总部商务区作为成都下一个十年的重中之重,将打造升级版CBD-CBP,即“中央商务公园”。

3.2 CBD 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成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四通八达的高速网络已经形成,中心商务区的优势来源于聚集效益,聚集意味着更多的人流、车流。成都路网结构呈环状放射加局部方格网,虽然近几年的道路改造和限号政策缓解了部分交通压力,但随着金融城和天府总部商务区功能的日益增强,城市出行呈现明显的“职住分离”。空气污染、交通拥挤、房价高昂导致可居住度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居环境问题不断暴露在我们面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去到大都市发展,导致了城市人口规模不断递增;城市中心高度集聚的CBD建筑把地块密不透风地包裹着,人们被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之中,强烈的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气;再加上城市内部密集的道路布局和高频交通运输释放的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了一个不同于自然气候的人工气候环境,典型特征就是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造成局部空气污染,主要表现为市中心气温比市区高,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再加上成都静风频率较高,日照时数较少,如果城市CBD 区域建筑密度高居不下,内部小气候持续形成,会对人居环境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用地规划,建设健康CB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4 应对策略

其一,优化区域内的交通组织系统,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的交通发展政策,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以期形成更加立体的城市交通组织,让更多的公共绿色出行成为城市居民主导的交通方式;其二,合理规划中心商务区的建筑,注重用自然生态手段调节城市小气候,增加绿地数量,形成“点-线-面”的城市绿地系统以及增加开放空间和水体面积,留出自然通风廊道,借鉴新加坡的成功案例,在建筑立面发展立体绿化;其三,估算城市的人口饱和量,控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的增长,降低人口密度,通过优化城市中心城区规模,建设次级城市、卫星城,形成大城市地区的城市体系。成都下个十年天府总部商务区借鉴了纽约、伦敦、新加坡、上海等城市CBD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经验,基于公园城市的绿色先导发展新模式、轨交先导的高效率发展新模式,持续优化提升城市设计和产规编制工作,提出人城境业融合,在商务区内打造四面环抱的山水林湖和“人”字形望山绿廊,铺筑“林湖交汇、蓝绿交织”,生态用地占比高达45%;同时更加注重立体开发,让休闲、办公和生态绿化“自由生长”在地面上,远期城市轨道交通,预计到2024年底将形成总长超700 公里的轨交网络,地铁成为人们主要出行方式。因此,为了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使得人口、建筑最为密集的中心城区成为一个随时见绿透绿的宜居宜行宜乐地块,且中心商务区创造的经济效益还不能够被落下,这才是我们所追求和倡导的。

结语

如果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比作一艘在海上行驶的巨轮,那么城市的战略定位就是巨轮前进的方向,而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就是实现巨轮行驶的舵。成都最新的战略定位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以及最终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因此需要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建设,三产越发达越能促进城市人居环境良性发展。因此,中国的城市在未来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和CBD 建设。而成都的CBD 建设将促使成都向国际大都市不断靠拢,使成都的商业、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同时也将反作用于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CBD 时,要对交通体系、建筑布局、城市风貌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安排,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引导CBD建设,在各个具体的规划层面上兼顾全局,统筹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建设优美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最终形成第三产业与人居环境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美好局面。

注释:

①墨菲指数包括中心商务高强度指数(CBHI,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和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墨菲将CBHI>1,CBII>50%的地区定位CBD。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发展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