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东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前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有力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养成高尚的品格情操,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推动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带来的重大改变的基础上,阐述构建高校新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措施,力求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指的是运用数字技术和多媒体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新型客户端,实现信息的传播模式。广义上来说,新媒体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也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新平台,具有大容量、超高速、共享性、实时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等鲜明的特点,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技术优势、渠道优势、服务优势极为显著。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发展迅猛,并已普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高校面对的大学生群体基本都是“00后”,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已经成为新媒体的重要应用群体。新媒体已经非常广泛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他们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要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以及来自西方的不良思想观念都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给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三观”尚未科学树立的大学生群体,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异常重要、愈加急迫。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举措,在清晰地把握教育形势的前提下,构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师资提升机制,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绩效,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资源共享性,可以快速传播、广泛共享超大容量的信息。对于思想活跃、更乐于接受新事物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来说,通过媒体技术来充分获取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已然变得非常便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空前丰富[1]。例如许多时代楷模和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送给高校师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育素材。这些教育资源和素材比课堂上枯燥的说教更容易为大学生群体所喜闻乐见,更容易震撼他们的心灵,能更好地引领大学生向模范和先进人物学习,以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交互性。随着新媒体及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新型的网络介质和媒体平台使得信息的传播模式更为自由、平等和开放,且有效提升了互动交流的主观能动性。人与人之间的远程互动变得便利,且极大地调动了高校师生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与学模式的积极性,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即师生之间的关系。当前,将新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高校已是常态。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密切,新型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形成。新媒体的交互性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能有效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2]。可见,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提供了技术和平台上的支撑,并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和身心成熟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创新的技术基础。寓教于乐的、更加灵活生动的教育模式大量涌现,推动了思政教学由线下课堂教学拓展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注重“灌输”,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新媒体的新型思政课堂能够引入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氛围也更加和谐、活跃。如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和大学生MOOC 等教学软件将课件和视频更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弹幕进行师生交流互动,还可以在教师端通过滚动大屏幕来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当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学习知识的模式,也从内容和方式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思政教师可以更加快速、全面地找到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各种素材,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也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借鉴新的、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乃至在课后的空闲时间里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进行针对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也可以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和问题难点进行重点突破,最终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
在以“教师教,学生学”为基本模式的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3]。当前,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态度更加主动,获取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料更加便利,不再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那样依赖教育者。同时,大学生也能够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对教师的教育内容进行验证甚至质疑,这就难免会使学生对教育者的依赖度和信任度有所降低,让教育者压力倍增。高校思政课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教育教学的内容很容易受到来源于网络的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内容持怀疑状态,影响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果。
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思政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确定,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又是思政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在当前新媒体广泛存在的网络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也应随之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不同地域的时空距离,不同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相互交织地呈现在大学生的视野里,都会对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个性化和开放性也使以往较为单一的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但是,当前许多高校思政教育者并没有适时地更新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思政教育还没有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新媒体平台,影响了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很长时间里,高校思政学科的地位和受师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核心课、专业课,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往往存在消极心理,进行课程改革的主动性不强。再加上传统的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育内容、模式等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更新较慢,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的积极性、主动性与专业课教师相比,还略有不足。虽然当前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能力和教育地位都有大幅提升,已不逊色于专业课教师。但是应该看到,既掌握丰厚的思政教育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且具备“新媒体教育思维”的复合型思政教师仍属凤毛麟角,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当前,我国极为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众高校也纷纷出台了激励政策推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许多学者结合新形势、新需求,围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展开了多领域、多角度的研究和论述,既具前瞻性、规律性,又能体现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优秀成果层出不穷,运用新媒体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成果近期也大量出现。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应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基于新媒体的思政教育课程建设”这一新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力度,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催生更多的可资借鉴的成果,同时加强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使其尽快成为新的“教育生产力”,指导高校思政教师尽快构建起具有育人实效的、为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思政课程,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获得教育信息的方式更加广泛,这对思政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有所动摇,因此,教育者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摆正自身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主动学习和利用新媒体,乐于、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媒介,并将其创新地应用于思政教育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新媒体更多地掌握思政学习资源,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改变以往单向度的知识传授途径,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新鲜元素,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更加自我、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提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发育状况,针对他们的思想困惑和成长中遇到的难题,运用新媒体进行更有实效的教育和疏导,引领大学生逐步完善品德素质,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将来能够成功融入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打下基础。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我国物质生活空前富足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 后”,他们同时又面对着多种不良思潮和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袭,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的情况下,更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健康快速地成长。高校思政教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发挥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信息传播快速等特点和优势,将网络作为与课堂同样重要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场所,创新开发出符合时代要求,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具有吸引力、能够为大学生学习、成长提供帮助的新媒体平台和更加鲜活、全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并将其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使思政课程更加丰富、生动,具备更加强大的教育功能,更加符合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提升思政课程的教育效果[4]。
拥有既掌握丰厚的思政教育知识和技能,又能够熟练应用新媒体的“复合型”教师是高校科学构建和逐步完善思政课程的基础。高校要重视思政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不但进行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管理,还要不断激励思想教师集中精力做好基于新媒体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吸纳、聘用与培训,既广纳贤才,又内部挖潜,全力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使思政教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