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3-01-10 16:04陈彩云
学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法游戏

陈彩云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西小学,甘肃张掖 734000)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在课程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师本位”为主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并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复刻活动,这对于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数学课程来说并不合适,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并挖掘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以学生喜闻乐见又能够调动参与感的活动作为学生理解知识、应用技能、形成学习趣味和习惯的有机载体,进而达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理想目标。

一、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仍有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潜意识里将“游戏”和“学习”设置为两种对立的活动,而游戏化教学法正是将这两种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并打破传统偏见的一道桥梁。具体而言,游戏化教学法的成功应用可以降低学生知识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更强的主观趣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客观上看,这种方式也能起到优化师生关系的良好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是天生的“游戏家”,对于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毫无“抵抗力”可言;与此同时,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在他人尤其是在教师和同龄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天性,希望能够在各类活动中通过自身的过人之处来得到他人的肯定。在这两种天性的自然驱动下,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学生可以获得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以自己所熟悉并喜爱的方式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主观认识上获得数学认知的“主场体验感”,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在客观上将游戏的愉悦体验、数学新知的获得成就感和活动成果取得时的满足感有机融合到一起,进而形成更高维度的数学学习情怀,最终为其数学素养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内在精神驱动力。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小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其思维特点还是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直观、具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抽象信息的获取意识和能力都还非常薄弱,这也恰恰是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得“兴味索然”的问题所在。而游戏化教学法通过设计生动、活泼的游戏场景,将数学知识蕴含于游戏活动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实践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搭建起沟通书本知识和自我认知之间的“信息渠道”,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游戏是一项动手操作和实践参与性很强的活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探索数学新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并且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来自学生情感、心理维度的“加持”,间接地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再添一份强劲助力。

(三)优化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非常感性化,很容易因为对某位教师的个人情感而对与之有关的课程产生“爱屋及乌”或者“‘厌’屋及乌”的情绪迁移,这对于学生在相关课程中的学习表现和成绩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借助于游戏化教学法,教师可以以朋友或者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当中,一改自己在学生心中所留下的“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刻板印象,彰显出更强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在主观上更愿意和自己接触、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很多师生互动的环节,一方面扩大自己和学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教师以及自己和教师之间的能动关系,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师生之间情感联系,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参与游戏活动能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漏洞,便于查漏补缺,这些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游戏化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绝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游戏,而是要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游戏项目和游戏环节,同时还要体现出对多维主客观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这样才可以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对生本情况的多元整合和利用

1.拓展游戏化主题的生本情况调查范围和渠道。过去,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时,都将目光局限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具体的考试成绩等方面,这些信息虽然对制定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对于游戏化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却仍显不足。据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前提下设立鲜明的游戏化主题,不仅要继续完善对学生基本数学学情的调查和整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游戏兴趣、行为习惯、性格和人际关系等进行全方面的了解,从这些信息中获得开展游戏化教学的主客观条件,从而为学生筛选、设计出最具吸引力和参与感的游戏项目和游戏环节。

例如,教师可以在常规教学课堂上扩大自己的提问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和自己进行交流,从而了解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认知思维和性格、学习态度;在课间活动时,教师也要经常来到院落、操场等地去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看看学生都喜欢玩哪些或者哪种类型的游戏,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了解学生对哪些游戏表现得“情有独钟”;同时,教师还应和学生多做一些课下的语言交流,聊一聊彼此的兴趣爱好和日常安排,从中获悉学生的性格、活动习惯和人际关系“圈子”等等。

2.制定层次搭配化的游戏活动组织标准。在了解了基本的生本情况之后,教师就要根据获得的相关信息对游戏教学课堂做出“有的放矢”的设计和构建。在执行这一项工作时,小学数学教师要秉持“层次搭配”的原则,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保证游戏团体的层次搭配性,即教师要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具体安排游戏的活动类型,同时确保每个小组中都有在综合数学层级上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以此来保证小组内成员间更好地分工和配合;其次,要保证游戏活动性质的层次搭配性,要以“轮序”的方式来安排学生参与不同难度、不同类型、不同引导方向的游戏项目,不能总让少数几个学生参与活动,更不能让学生长期停留在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活动中,从而能让不同爱好、不同游戏习惯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游戏参与体验。

比如,教师可以按照“1:1:2”的比例来确定每个四人游戏小组中优等生、中档生和学困生的人数,让优等生负责制定游戏的参与方案,中等生完成对细节的修缮,学困生则主要承担起任务执行的责任;而在游戏的项目选择上,教师则要围绕“场景还原游戏”“智力锻炼游戏”“户外实践游戏”等主题来进行设计,并依次组织学生参加。

(二)设置系统而明确的游戏活动和执行标准

1.彰显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游戏”在学生的心目中基本上就是“快乐”的代名词,因此,游戏化教学法也必然要彰显出较强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产生主动参与、积极执行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游戏的项目和环节时,务必要迎合学生的普遍趣味,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来确定教学项目的载体、框架和具体的执行模式,并积极地融入一些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潮流元素,让学生获得更强的文化体验感,同时还要注重增加一些能够发挥学生优势的环节,为学生创造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的平台,最终使学生真正从游戏化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比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和信息获取速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场“找不同”的游戏,选择一些图片并将每个图片复制两份展现在电子屏幕上,对每组图片中的其中一幅做一些细节性的小修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找出各组图片中的不同之处。这些图片内容的选择可以是学生所喜爱的卡通角色或者自然风光,也可以是由一些“Q”版数字组成的“万花阵”,等等。

2.彰显游戏活动的目的性。游戏化教学法的本质仍旧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始终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具体的活动时万万不可一味地强调活动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其目的性,如果我们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性,设置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这样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当前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发展方向来设计具体的游戏项目和执行环节,一来要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执行任务时所运用到的知识、技能和教学内容保持较高的契合度;二来要确保学生的应用短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弥补。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完成了“方向与位置”这一部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寻宝图”,在“寻宝图”上标注出教师预先埋设在校园范围内的“宝物”的位置信息,而后让学生利用大课间去搜寻“宝物”,看看哪一组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多的“宝物”;为了加强游戏的难度,教师还可以在“寻宝图”中加入一些干扰性信息或者以间接暗示的方式来标注“宝物”的位置,等等。

(三)充分挖掘、利用多方面的游戏教学资源

1.借助生活化资源完善游戏活动的组织效果。小学生的社会阅历也许并不丰富,但是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圈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也要充分挖掘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资源,利用情境代入的模式组织学生去应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完成对知识、技能的二次消化和深度吸收。比如,对于“购物’这一部分内容的游戏设计,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小物品作为“商品”、一些档案柜作为“货架”,并发动学生利用废纸剪裁成具有不同面额的“纸币”,而后选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店家”去做购物游戏,让学生在价格计算、折扣计算以及找零、兑换零钱等活动中完成对人民币的认知和对加减法的应用等。

2.借助生本智力资源完善游戏活动的组织效果。小学生的智力潜能是非常巨大的,游戏正是开发这一潜能的最佳载体和工具。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游戏的设计中,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深度利用,依托于“头脑风暴”等模式来营造出富有竞争性和生本智力资源开发性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瞬间的灵感爆发和思维运转去完成任务,一方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良好的游戏参与体验,进而获得“一举两得”的理想效果。例如,在完成”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场“速算24”的游戏: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并随机从中抽出4张牌来,各组的代表要在最短时间内利用牌面上的数字和加减乘除、括号设计出一个算式,算式的结果必须为“24”,结果正确且用时最短的代表可为本组积1 分,看哪一组最后的得分最高。

教育并不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理想的教育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可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由衷的快乐,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化的执行策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同时借助学生的内在趣味驱动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用好数学,爱上数学,并为学生将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和综合课程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法游戏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爆笑游戏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