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松散地基于斯皮尔伯格的人生经历,主要聚焦男主角的成长时期,以及他和父母的关系,其名字不叫史蒂文,但和其一样住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斯皮尔伯格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住在凤凰城,他用父亲的8毫米摄像机拍摄家庭电影和冒险电影。高中时期斯皮尔伯格一家搬到了加州,后来父母离婚,他和父亲一起居住,与父亲的紧张关系也成为他打造《E.T. 外星人》《铁钩船长》《侏罗纪公园》《林肯》《猫鼠游戏》等电影的灵感。
本来以为影片会很乏味,很枯燥,结果却非常真诚。米歇尔·威廉姆斯奉献了近年来最佳表演,值得拿一个奥斯卡影后。导演再次贡献了一部所有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更是为避免未来的斯皮尔伯格被扼杀在摇篮中。主角的母亲是钢琴家,父亲是工程师,确实不一样,多少个导演的故事,都是从童年拥有一台八毫米摄影机开始。做梦是爱好,也可以是职业,汽车飞机火箭很重要,但是人类有时候需要想象力和虚幻的东西。
继法拉利之后,又一位意大利汽车业大亨的生平故事将被搬上银幕,他就是费鲁齐欧·兰博基尼。这部影片由前段时间刚刚宣布将重拍诺兰《记忆碎片》的AMBI集团制作,影片涵盖兰博基尼的整个人生,包括他二战中当空军机械师的经历、制造拖拉机起家,直至最后弄出了兰博基尼跑车。当然,这部影片并不仅仅关于汽车、机器,也会展现鲜为人知的兰博基尼的私人生活,比如他名人般的生活方式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估计是受《古驰家族》影响,也想将这个传奇创意汽车的家族故事,作个浪漫的展示。可惜就是一个技工的执着和争强好胜,故事比较平庸,如此按步就班地讲故事,淡化了兰博基尼设计制造的创意和浪漫。其中有一段,兰博基尼送给法拉利一幅图,鼻子喷气的牛抱着惊慌失措的马很搞笑。兰博基尼敢于冒险的想法,不被别人认可的思路,在现实中逆流而上做成了。画面质感是真不错,复古的感觉营造得很好,片中的车看着都特别精美,像艺术品,抱着轻松的心情观看就是了。
杰米·巴特利特,英国德莫斯智库旗下的社群媒体分析中心总监,专业领域为在线社群活动研究,他也是英国著名学府苏赛克斯大学社交媒体分析中心主任;他曾受邀在TED进行“神秘的暗网”演讲,还曾被谷歌公司邀请,进行网络科技与伦理的讲座。为了创作《暗网》这本书,杰米在暗网上潜伏许久,在线下约采访对象见面,积累了丰富的笔记资料,耗时四年,才把方方面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标题来自一个隐晦但不算隐蔽的网络小组的欢迎语,来到这里的人,大多焦虑、孤独、自我厌弃,而现实世界中,只要他们一开口,就会有铺天盖地的说教或者嘲讽。这些人在网络上经由特定的路径聚集到了一起,空洞得到了弥补,同时也因为这里充满共情的回应而找到了避风港。在我看来,重要的还是操纵着电脑,使用着互联网的人,互联網只是人性的放大镜,并不是罪恶的根源,如何处理好个人和互联网的关系,也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啦!
本书为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先生的亲笔自传。作者以解决“奇点解消问题”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自己如何学习数学、走上数学研究道路的历程,分享了在挑战数学难题过程中的思考方法与感悟,并就“数学与创造”“创造与情绪”“分析与大局观”等话题做了深入阐述。另外,本书还收录了老师研究生涯中的文章、照片等资料,是了解数学研究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科普佳作。
有句话说“如果天才过了二十岁,就会沦为一个普通人”。不过也有例外。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代就展现出其过人的天赋,他在天才的光环中不断成长,在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就。不要急于从书中寻找答案,要尝试独立思考。自己或许能想出解决方法,甚至能想出任何书籍都不曾记载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答案,才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乐趣所在。
几年前,日本结束了平成时代,进入了令和元年,此后,原先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推迟。本书是发表于月刊《文艺春秋》上连载的“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专栏文章中,精选反映了东京“人”的变化——居民生活状态和个人意识转变的十二篇文章汇总而成。从被高层建筑引发日常生活感觉失调的都市居民,到在远郊山野和海岛以传统方式营生的猎人、渔师;十二篇有温度的深度报道,带你深度解读东京这座亦新亦旧的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NHK的节目《纪实72小时》,记者在深夜蹲守某一个地点、与72小时之内遇见的陌生人展开短暂的交谈,以此展开当代日本的某一个“里面”、某一种之前不为所知的众生相,打开某一种带着客气的温情、一种略微疏离的感动。而看的人也大多是在深夜一个人坐在荧屏前面,对着一杯酒或是一碗泡面,让自己孤独的生活得到一种映照,一种略廉价却很充分的安慰。
林帝浣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