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昊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稳步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花卉产品被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中,全国花卉产业也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花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范畴,是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联系的种植产业,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产业链。
鄢陵县花卉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花卉生产格局,产业建设成果十分显著。发展规模也从最初的几万亩到现今的60万亩以上[1],花卉苗木产品种类也十分齐全,具有2 400多个品种,涉及绿化花卉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等系列产品,其中以腊梅最为著称,在古代曾是进献皇室的贡品。可以说,在鄢陵可以买到市场上常见的任何花卉产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鄢陵种植花木的产业优势没有得以完全延续和壮大[2]。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鄢陵县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以花卉苗木为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并制定了数十项花木产品标准和花木生产技术规程,使得鄢陵县花卉生产逐渐向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鄢陵县花卉种植产业链发展开始步入正轨,经历了以点带面、从低到高的上升阶段,鄢陵县政府鼓励村民种植花卉,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姚家村作为鄢陵花卉农业的源头,是花卉种植的代表村庄,为响应政府号召向邻村花农传授花卉种植经验,驱动了当地发展花卉种植的农业生产格局。为了提高花卉种植技术,当地政府开办了花卉种植学校,培养花卉种植人才,这为后续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3]。
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农村政策使得鄢陵县花卉种植迈向新台阶。花卉种植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鄢陵县政府同样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发展,多次召开相关会议来探讨全县花卉产业发展战略。国家也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为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初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激励了花农的生产积极性,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也萌发了产业集群效应[4]。1984年,鄢陵县花卉生产已呈现规模化,11个乡镇100多个村庄开始了花卉生产销售工作,从事花卉种植的农户达到1 500户以上,这为之后鄢陵县花卉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20世纪90年代以后,鄢陵县花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跟鄢陵县政府长期以来对花卉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1996年,鄢陵县政府成立了花卉办公室,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指导当地花卉产业发展。2001年,首届花博会在鄢陵举办,这是鄢陵花卉走向全国的重要机遇。在此次花博会上,不仅展览了传统花卉种类,而且就园林器械、花卉育种技术等进行了交流沟通,全国各地的花卉商、设备商、种植户及花卉专家汇聚于此;此次花博会促成交易订单500多份,交易额近3亿元,此后鄢陵县每年举办花博会,使本县的花卉驰名中外。在这之后,鄢陵县陆续打造了名优花木园区、产业园等,继续扩大花卉种植的辐射面。2014年,鄢陵县花卉种植面积达58万亩,销售额达57亿元,花卉种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2017年,鄢陵县将花卉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也对花卉营销方面进行了优化,推出了花卉主题旅游项目,加快推动花卉产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转变。拥有着上千年花卉苗木发展史的鄢陵县,从2001年的首届花博会,到2020年全网直播举办的云上花博会,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区域性交易商会发展到如今立足中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完美征程,县域花卉产业呈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合作的发展态势[5-6]。
截至2021年,鄢陵县花卉种植面积已将近80万亩,花卉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花卉年销售额近80亿元,全县从事花卉产业的企业近800家,直接带动全县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就业,花卉产业成为鄢陵县的经济支柱产业。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全县花木生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如建成的10万亩产业园,以名优花木培育和生产销售为主,入驻的企业超过170家,范围既涉及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也涉及甘肃、宁夏等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餐饮业、花具行业等,同时还推动了生态观光与休闲旅游行业的发展。鄢陵县还十分重视花卉产业的科研工作,先后组建了花卉科学研究所、组织培养中心,并与我国的农业大学、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提高花卉苗木产品的科技含量。鄢陵县的花卉产业形成了以名优产品为名片,以观赏类苗木、盆景盆花和鲜花切花三大类产品为主导的产品结构体系。此外,还积极引进国外花卉产品,丰富了自身花卉产品结构。
鄢陵县的花卉产品种类主要有四大系列,即绿化花卉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此外,鄢陵县为丰富花卉种类,还积极引进了市场热销的国外花卉品种,如巨紫荆、红叶樱花、天鹤线紫薇等。鄢陵县花卉主要品种如表1所示。
表1 鄢陵县花卉主要品种
鄢陵县花卉产业的规划区域各有特色,主要有主产区、辐射区和核心区三大规划区域,不同产区的产品种类和产业特色各有不同。主产区范围较广,涉及9个乡镇,237个行政村,主产区以237省道周边为主;辐射区主要是鄢陵县北部区域和南部区域;核心区以15万亩名优花木园区为中心,向东、北、南方向扩散,涉及7个乡镇、136个行政村,三大区域通过政策协调和协同分工,在鄢陵县全县区域实现基本覆盖。鄢陵县花卉产业区域划分如表2所示。此外,鄢陵县在科技园先行区创新性地建立了河南花溪科学养老中心,开创了花卉旅游、森林康养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包括花木原料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全环节的集群运营模式,落实了鄢陵县花卉产业规划战略,延长了花卉产业链。
表2 鄢陵县花卉产业区域划分
鄢陵县花卉产业虽然已经呈规模化发展态势,生产数量大,但是标准化生产水平却不高,花木质量较国家整体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在中低档次徘徊。例如,作为鄢陵县名片的腊梅,虽然在当地种植广泛,但在产业化、规模化、技术化和现代化等方面较国内外花卉生产龙头企业还存在明显不足,同时缺乏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这就导致鄢陵县较难培育出符合国家出口标准的腊梅等花卉产品,不能有效打开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缺乏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产品,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一行业也有相关的产品培训,自身的竞争优势就难以显现。
鄢陵县花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花卉产业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这也为鄢陵县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在产业融合领域较为浅显,有待进一步促进多产业深入协同发展。鄢陵县花卉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后劲不足的现象,在于其发展模式依旧未能完全摆脱普通农业生产模式,没有形成多梯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缺乏知名品牌企业及产品、在园林机械生产研发方面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链、由花卉产业开发出的腊梅茶产业及花卉生态旅游产业还未实现规模化。
鄢陵县花卉产业的交易模式还较为传统,交易过程中参与的中间商较多,这导致花卉产品的价格偏高,对花农来说,这种交易模式难以有更高的利润和经济效益。通过借鉴分析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在花卉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花卉交易以大型市场为主,其中期货交易、拍卖交易是主要的交易模式,这在我国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鄢陵县一直十分重视花卉产品研发、种植等方面的技术提升,同时不断开发出花卉新品种。花卉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花卉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以及花卉品种等级的更迭,使花卉生产对专业的栽培技术、高档化肥、灌溉设施、现代化生产服务等技术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鄢陵县在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尚有欠缺,主要表现为专项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量较少,花卉种植仍然以个体生产户为主,这就导致新研发的产品及技术难以在个体户中推广普及,相关从业人员整体技术提升不足,进而导致花卉生产配套服务滞后,不利于鄢陵县花卉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花卉新产品也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营销。
在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应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的应有作用。首先,重视对花卉从业人员科学技术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的弱势,相比于沿海城市,鄢陵县花卉从业人员的花卉培育、种植等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鄢陵县应重视与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技术依托合作关系,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高水平花卉技术人员和培养本地花卉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模式,提升鄢陵县花卉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7]。其次,合理使用花卉产业的科研投入,鄢陵县政府一直以来较为重视花卉产业的科研投入,但是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科研投入力度较小、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不够合理等。建议在花卉产业的生产规范制定上加大规范力度,加快制定更为完善的花卉苗木生产标准,保证能够为花农们提供生产指导,减少因不规范生产造成的损失;还要加大花卉产业链相关的研发投入力度,如在花卉产品运输、包装、储存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缩减花卉产品的成本,提升整体品质。最后,重视花卉产品的生产技术提升,如加大腊梅的技术研发力度,培育优质的腊梅产品,确保腊梅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挥腊梅的鄢陵名片优势,丰富腊梅种类,拓展腊梅销售市场。
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当前鄢陵县花卉产业仍然以个体户小作坊生产模式为主,鄢陵县内虽然也有大型花卉企业,但是其规模与国内大型花卉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发挥大型花卉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鄢陵县应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型花卉企业入驻,同时应大力发展当地大型花卉企业,培育花卉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效应[8]。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一方面可以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知名度,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全县花卉产业向新台阶迈进。在这方面,鄢陵县政府也多次开展了招商活动,前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进行集中招商,并积极营造招商工作氛围,对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照花木生产、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原则,“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工作思路,通过大力发展花卉旅游产业,把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大规模的花木生产融入生态旅游的模式当中,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来此观光,提升鄢陵县花卉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9]。同时,花卉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为花卉旅游业提供更多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如花木交易博览会的举办,既能够推动当地花卉旅游业发展,也能够使当地花卉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鄢陵县花卉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如医疗机构、保健养生机构、温泉酒店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要深入发掘当地花卉历史文化,将人文、历史、民俗等要素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建立以花卉苗木为卖点的丰富多样的生态园、休闲度假村、观光旅游区等,推动鄢陵县农旅产业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
互联网、电商等行业的发展,为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销售能力带来了挑战。鄢陵县应加大宣传力度,结合线上销售平台,将线上的直播带货、媒体网络和线下的区域文化节、特色主题活动等营销形式相结合,挖掘市场潜力,拓展花卉产品销售渠道;整合营销传统销售模式,发展和培育电商销售平台,招募电商销售人才,推动鄢陵县花卉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场变化保持动态平衡,根据不同阶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客户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竞争为目标,进而推动鄢陵县花卉产品的销售,最终实现花卉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发展与政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有益于推动鄢陵县花卉产业的深度发展。首先,政府应以激励性优惠政策吸引花农、花木企业对老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引进相关专业优秀人才和花卉苗木营销人才,并聘请专家进行革新整顿和战略指导。其次,应加快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延伸花卉产业链,如培育和引进生物科技公司和园艺公司,促进腊梅和玫瑰精油生产项目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产业的深度发展,运用电子商务、直播平台、自媒体等新型流通方式,完善县域交易网络。最后,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花卉新品种,提高鲜花切花生产和冷藏保鲜技术水平,加快花卉苗木温室大棚的建设,并配套实施智能化的花卉管理技术[10]。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为鄢陵县花卉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也十分重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资金困难的花卉企业获得融资,并适当进行税收减免,以达到提升花卉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努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鄢陵县政府针对花卉产业的规划布局,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有助于推动鄢陵县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开拓创新的新形势下,应通过强化科学技术在花卉产业中的推动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花卉产业带动花卉旅游业发展、提升花卉产品销售水平、发挥政府在花卉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等策略,坚持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促使鄢陵县花卉产业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壮大,从而推动鄢陵县的花卉苗木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