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珍,陈 湘,任志玲,林恒伶,陈姗姗,何海丽,农珍志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530021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心脏泵血功能[1-2]。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侵入性操作会使病人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增大,肺功能负担增重,病人生活质量降低[3]。肺康复是病人在医护人员监护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促进自身肺部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4]。众多研究证明,规律的肺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呼吸功能,提高病人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5-6]。医护人员在病人围术期对其进行康复指导与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心理应激阈值,降低病人对手术认知的焦虑应激,维持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康复效率[7]。本研究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联合实施多种肺部康复训练,探讨联合多种肺部康复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 年10月—2022 年1 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86 例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手术指征明确;语言表达清晰。排除标准:伴随严重的肝、肾等疾病;伴随精神类疾病;合并发热等多种并发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43 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审查,审查号为:2020-KY(0130)号,所有病人均签署知 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训练组 在健康宣教与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多种肺部康复训练。①入院第1 天,帮助病人熟悉环境,练习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时,嘱病人呼气时将嘴唇缩紧成鱼嘴状或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腹式呼吸时嘱病人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用鼻深吸气,腹部凸起,胸部不动,呼气时缓慢把气体呼出,收缩腹部使之凹陷,每分钟呼吸7 次或8 次。②入院第2 天,安排病人体验使用机械振动排痰与呼吸功能训练器。机械排痰频率设置为30~40 Hz。呼吸功能训练器正面朝上时,病人含口器,轻吸气使第1个球升高,然后加大吸气力度,使第2 个球升高,再尽力吸气,使第3 个球升高,最后缓慢呼气,如此反复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器反面朝上时,病人含口器,轻呼气使第1 个球升高,然后加大呼气力度,使第2 个球升高,再尽力呼气,使第3 个球升高,最后缓慢吸气。③入院第3 天,为病人制定肺康复计划,指导病人联合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10 min为1 组。同时,模拟体验携带胸腔引流管的情况,减轻病人恐惧心理。④术后第1 天,嘱病人联合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共训练1次,每次1 组;术后第2 天嘱病人联合训练2 次,每次1组;术后第3 天嘱病人联合训练3 次,每次1 组;术后第4 天和第5 天嘱病人均联合训练3 次,每次2 组。每组训练完成后机械排痰10 min,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1.2.2 对照组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进行以缩唇呼吸为主,机械排痰为辅的常规肺康复训练,具体方法为:缩唇呼吸以10 min 为1 组,术后第1 天训练1 次,每次1 组;术后第2 天训练2 次,每次1 组;术后第3 天训练3 次,每次1 组;术后第4 天和第5 天均训练3 次,每次2 组。每组训练完成后,机械排痰10 min,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1.3 评价指标 训练结束后对病人肺功能指标、肺部感染率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1.3.1 肺功能指标 于病人入院时及术后第5 天进行肺功能测定,包括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病人使用肺功能仪测定FVC、FEV1和FEV1/FVC 参数数据。
1.3.2 肺部感染率 于病人术后第5 天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为具有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等典型肺部感染症状与临床表现,且必须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影像学检查出现炎症病症;②近1 次血液培养为阳性;③近2 次痰培养病原菌一致。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人例数/病人总例数×100%。
1.3.3 生活质量 于病人入院时及术后第5 天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采用汉化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8]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生理功能、生理状态、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角色、情感支持与精神健康8 个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相对应的生命质量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65~0.94[8],具有很好的信度。
1.4 质量控制 参与本次肺康复训练的心胸外科护士均具有中华康复专科护士证,经过统一规范化肺康复培训,能够保证病人接受同质化的康复训练,提高了实验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护士在指导康复训练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病人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自主性与依从性。肺功能数据收集由2 名呼吸治疗师共同完成,双人核对以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可靠性。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数据经双人核对后输入SPSS 23.0 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肺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病人肺功能比较(±s)
与同组入院时比较,① P<0.05。
组别训练组对照组t 值P例数43 43 FEV1/FVC术后第5 天0.92±0.12 ①0.82±0.14 3.540 0.001入院时4.13±0.65 4.25±0.59-0.978 0.766 FVC(L)术后第5 天4.62±0.42①4.29±0.50 5.328 0.021入院时3.37±0.38 3.48±0.41-0.897 0.821 FEV1(L)术后第5 天3.64±0.27 ①3.50±0.22 7.531 0.029入院时0.81±0.13 0.80±0.22 0.377 0.903
2.2 两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率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ˉx±s) 单位:分
3.1 多种肺部康复训练联合有利于增加肺活量,促进肺功能恢复 病人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创伤应激及术后机体虚弱等因素影响,术后肺部感染风险较大,易导致呼吸功能紊乱,肺功能恢复速率降低。本研究训练组病人联合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并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有利于提高肺功能恢复能力。王光珏等[9]研究表明,病人采用缩唇呼吸与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均可以提高病人肺功能,降低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可能是由于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能够增加病人气道内压力,促进气体交换效能,加强病人呼吸肌以及肺与胸腔顺应性。陈妙芳等[10]研究显示,腹式呼吸联合呼吸训练器训练可以训练呼吸肌功能。呼吸肌群协调,有利于增加肺通气量,促进气体交换效率。一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肺康复训练对病人肺功能提高的效果不同,联合多种肺部康复训练,既可以增加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塌陷,又可以锻炼呼吸肌群间的相互协调,增加呼吸肌肌力[11]。此外,病人联合多种肺康复训练,还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空,打开塌陷的小气道,减少小气道闭锁等,有利于消除通气功能障碍,提高病人肺部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3.2 多种肺部康复训练联合有利于促进病人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5 天,两组病人生理功能与生理状态较入院时均有好转,这可能是由于瓣膜置换手术恢复了心脏生理功能,病人身体上的不适感大大降低,其也有利于降低病人心理压力。病人的精力程度、情感支持与精神健康都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众多研究表明,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体验与其积极情绪、生活质量呈正相关[12-13]。本研究显示,两组病人入院时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天,训练组精力、情感支持与精神健康3 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高敏等[14]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联合多种肺部康复训练可更好地分散病人对疼痛等的不适感,降低病人心理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病人健康的心理水平。此外,训练组经过肺康复后,精力程度也得到了改善,可能与术后恢复心脏正常生理功能有关,也可能与训练后的良性心理相关。一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短时间内可达到促进病人心理健康等益处,长期的康复训练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证病人较好的精力程度[15]。
病人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依从性强弱与康复训练效果呈正相关[16]。一项Meta 分析结果表明,手术伤口等原因引起的疼痛是不同类型术后病人抗拒康复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17]。本研究中,肺康复先从低强度、低训练频率开始,遵循“逐渐递增,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护士作为病人康复训练的主要指导者,耐心讲解与全程陪伴,采用科室他人的成功案例激励肺康复训练病人,鼓励病人积极参与训练,进行自我监督。同时,护士与病人的主要照顾者双重监督,有利于保证病人康复训练的实施。
多种肺部康复训练联合能够增加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肺活量,降低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能够多单位联合研究,成立多中心研究基地,扩增样本量,并持续追踪病人,进行延续性居家护理,探讨长期联合多种肺部康复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病人肺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