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在实行管理中,采取激励理论的这种鼓励方式能够使得管理工作更顺利的执行,并在最后得到显著的成效。正因如此,本文将对激励理论进行相关阐述,并结合实际指出激励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运用价值,并对相应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概括,希望能够提供有效借鉴。
所谓企业管理,即是指企业相关领导在实际经营中采取一定策略,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相关策略的实施以及一定规章制度的制定确定企业当前的经营主旨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促进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在此同时在社会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并谋得长远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在现代企业不断加强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对激励理论的认知也日益加强,其作为新时期下企业实行管理的有效策略,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其运用的重要性。
从激励理论的本质上来看,其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范畴。主要通过对人心理上的鼓励、激励及一系列刺激,激发出人们的主观动机与活力,并通过相应手段的采取使得人们能够激发潜在的内在潜能,在生活及工作活动中进行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的展现[1]。而随着管理学对人心理意识的不断研究深入,当前的众多企业对激励理论对企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得到日益重视,激励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中趋向成熟,以下几点为当前较为主要的激励理论:
1.1 过程激励理论。时代赋予了这种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地位与作用已经不容人们小觑。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正确对激励理论进行运用,可以给企业的管理途径以及管理方式提供优秀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作出积极应对。不断对激励理论的应用进行加强,可以从员工自身激发出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在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同时激发出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力,促进提升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过程激励理论在当前的激励理论众多理论体现中比较典型,其以员工的心理及其在特定心理下产生的相关行为的联系作为研究的主要切入点,这种对员工主体心理及行为间联系的研究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不谋而合[2]。在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中的主要内容为对个体的现实分析,即当人们有关于自身所期待的美好事物愿景时,对这种事物的渴求即为期望。而只有在对人们的有关期望得到相应满足时,才会产生有效的激励效果。除此之外,亚当斯对员工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发现,其自身提出的作为激励理论组成部分的公平理论,提出当员工对自身能力及付出值的判断与薪酬产生落差时,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系列举动激发员工对这种心理失衡的现象加以恢复,从而产生“激励”。
1.2 内容激励理论。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研究对象相同,内容激励理论在进行研究时,其内容亦是员工的心理需求以及其与之关联的行为活动之间的联系。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成功且极具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导论。该导论在进行研究时主要将员工的需求程度进行了由低到高的等级划分,研究表明需要优先对人们的低级层次需求进行满足,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需求向高等级进行迈进,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激励。也就是说,当人们的高层次与低层次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会将目光转向最低层次的需求。当采取相应措施使得员工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时,会不断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创造财富[3]。
1.3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的研究内容是基于人体产生的某些行为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改变的研究与相应措施的采取达成对企业的良好运作与现行发展的有效促进。与之相呼应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其是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的代表,并且这种强化理论主要被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个不同的类型,正强化在企业的管理措施中为积极激励,即表扬、奖章、升职等举措;负强化的为反向消极激励,即批评、降级以及扣除部分薪资等;对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综合运用,能够为企业创造有奖有罚的公平工作环境,使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自省,为企业创造收益。
对众多现代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对激励理论的应用现象以及相应成效进行可靠分析,其自身具有较大的积极引领作用以及不可比拟的价值。其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其是企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壮大的根本性动力,现代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会极为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加强与提升。但是在当前的众多企业中,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员工与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状态都大不相同。企业中不乏存在进取心极差的员工,此类员工抱着混底薪的心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过且过,疲于应付工作,工作态度极为不认真[4]。而激励理论对于此类型员工特别具有针对性,在经营管理中对激励理论加以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和进取心,在对激励理论得到具体了解后积极投身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加强知识的积累,并利用积累的知识深入学习,达成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2.2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现代企业在进行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想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量不可缺少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如果企业没有一定的向心力、凝聚力,那员工在进行工作任务的完成时极有可能出现将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集体利益,甚至在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产生冲突时,罔顾企业的发展利益。在日常的工作中员工与员工之间不仅不是相互帮助、公共促进的同事兼合作的关系,还极有可能出现员工之间的摩擦与不快,极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之相反,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希望看到的是企业具有较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与员工之间往来密切,合作亲近,在关系有效拉近的同时人人形成整体大于部分、创造集体利益为最终目的的认知。通过对激励理论的应用便能够达到此目的的认知促进,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使得员工将自身工作任务最优化的进行完成,并切实将企业发展与自身相关联,真正为企业的发展付出更多辛勤劳动以及智慧汗水,进而大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2.3 能够促进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与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国内各个企业在迎来一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已经有相当部分因各种因素无法做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状下的积极应对,在经营与发展中被迫走向破产倒闭,被时代无情淘汰。这种社会现状下,就亟需企业在发展中利用激励理论进行企业的管理,通过激励理论激发出企业员工对工作内容的创造活力与生产积极性,激发出企业生产的内在潜能,点燃企业的生命活力,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胜出。
尽管当前众多现代企业已经认识到激励理论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是对理论成果的实际运用并不完善。激励理论的价值实现需要企业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出发,并且还要在稳中求进。以下为相关现代企业管理中结合利用激励理论的有效具体策略:
3.1 坚持公平原则决不动摇。
保持公平是实行激励理论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如果在实行激励理论的时候没有完成公平的制定,将无法保证对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在现代企业对员工激励理论的结合管理时,往往会选择给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薪资以及福利的方式,如若在此过程中,企业没有坚持公平原则,会造成员工间的薪资及福利的差距。这样薪资与福利低于平均值的员工将会产生自己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不公平不平衡的心理想法,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有关员工丧失对工作的热情甚至自暴自弃,并且失去对企业的信任。要求利用结合激励理论进行管理的主体企业制定相应激励措施时将公平公正放到首要位置,坚持公平的激励措施激励员工。
3.2 实施差异化激励制度和措施
员工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主要以及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在进行企业管理时,也需要注意人的主体地位以及该主体地位不同的差异性,这种个体差异集中表现在员工的性格特点、行为思考方式以及相应的工作状态。需要企业管理阶级在对激励理论进行实际运用制定有关举措的时候,结合教学方法上的“因材施教”,做到针对不同员工类型的差异化激励制度的制定。避免统一的激励制度出现对部分员工不适用的现象,通过差异化、灵活性的激励制度达到激励理论的作用最大化。
3.3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有机完美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人们已经从先前的注重物质享受转向注重精神享受,此种现象也表现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员工已经不再对传统的物质激励措施抱有较大热情,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激励制度的结合。需要企业顺应这一由物质转向精神的科学规律,及时对员工进行良好的精神激励。企业可以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对员工的良好表现进行夸奖,并定期举办表彰大会,给优秀员工颁发证书和奖状等,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励员工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企业在激励员工过程中应该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完美结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如此才能够使得员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激励。
结合文章以上内容,现代企业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有效结合激励理论的应用,并在实行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采取坚持公平原则绝不动摇、实施差异化的激励制度和措施、做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完美有机结合,将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对以上措施循序渐进,达到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需要,并在长远角度上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