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理念引导下的矿山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2023-01-09 18:47徐建安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技术员水工矿山

徐建安

在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为尽量保障地下水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技术员要对地下水的水质与分布等进行勘察。一般情况下,通过勘察活动,不仅要了解地下水现状,也应考虑开发方面的问题。

1 矿山水工环地质工作方法及勘察技术

1.1 工作方法

矿山水工环地的主要地质工作事项有调查气象与含水层等特征、矿区结构对水文环境的作用、矿床充水、矿坑涌水量等。鉴于各地区的生产能力、资源储备、自然生态等条件有所不同,需结合所在地区矿山水工环的现实情况,确定地质工作方式,本文仅从两个角度展开。

一方面,合理开展地质工作。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若要展现出环保理念中的资源优势,需实现采、选以及冶集优化,突出地区绿色主导,合理推进矿山水工环地质的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全面化布局。在开展此类地质工作期间,防止所得的勘察资料和现实有太大偏差,导致山体开裂以及滑坡、坍塌等问题,对原生自然生态运行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坏,引起河水断流、水土流失、水资源大规模减少等严重的后果。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根据矿山水工环的所在地域和原生地质条件,专业化分析相应的特征数据,完成地质测绘的工作,其中在采用测绘技术中,要注意测绘比例的确认。由于水工环地质测绘属于比较复杂的任务,要求保障全过程的科学性,对实际的地质环境有全面了解。另外,在地质测绘时,应当加强对现场工作行为的管控。

另一方面,合理落实生态补偿。在执行地质工作中,难免会形成废气废料,在环保理念下,此类废弃渣料的后期管控与处理是先要考虑的问题。为防止形成二次污染,需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生态补偿。地质勘察期间,需运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实施彻底性处理,并同时要注意降噪,控制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程度。另外,在地质工作完成后,需安排全面复查,避免有垃圾未曾处理,否则需立即进行补救。比如,把污染源和自然环境分隔开,如果有条件应当立即处理,最大可能地控制地质勘察对环境本身的破坏。根据当前的情况显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大规模污染,水工环地质出勘察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诱因,工作范围扩大,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规模也就更大。因而,基于环保理念,在某处矿山水工环的勘察任务完成后,现需确定问题责任方,以此落实有关的补偿机制,主动和本地环保局联系,开展相应的治理补救。

1.2 勘察技术

我国数字科学不断发展成熟,促使资源利用以及水文条件等有关领域中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但不置可否的是,这些建设项目均会对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严重损害自然环境,是当前我国依旧面临的发展难题,限制现代化的成长进程。因而在近些年,矿山水工环的地质勘察也逐渐走向环保无污染的道路,相关部门及项目推进工程中的各类监管也更为严密。现有的RTK 技术,以相位差分为核心,采集所需的地质数据资料,其和以往的GPS 定位相较,获取的信息更加准确,能够直观呈现出区域位置差。

首先,环境地质调查。将环保理念运用到地质勘察任务中,有助于确定油田与地下水床等的位置。而该项理念要求下,勘查技术员需对相应区域的矿山地质灾害有清楚的认识,结合相关资料,绘制出可对现场工作有指导作用的草图,而后按照图纸表示,安排具体的勘察任务,下一步则是结合本区域水文数据内容,评估生态环境的问题。勘察队需把获取到的资料全面汇总整合,给勘察工作予以可靠的分析证据。基于自然生态的评判与地质勘察的情况,在制定针对性生态保护方案的基础上,组织现场勘察。将地质勘察与生态保护联系起来,促使技术员把环境勘察及水文地质工作整合起来,在实施环境勘察工作时,先了解水文地质的详细情况,提炼出相应的特征要素,结合地下水以及出水等现实状况,制定出解决地下水灾害的方案。

其次,实施精准定位。应当表明的是,矿山水工环的地质勘察任务需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因此,定位环节就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矿山勘察期间,技术员可先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矿山整体的范围。利用专业化的定位手段,能够保障对矿山处理控制工作得到精准落实,切实有效提升水工环的现场勘察效率。如果完全满足RTK 技术的应用条件,则实际定位工作所得的信息,通常不会有太大的误差。并且事实上,在一定勘察范畴中,通常约7km,在此范围内,RTK 技术所绘制出的图纸,能达到厘米级别。

再次,借助数据接收装置,获取相应数据内容。在相应的工作总台上,布置数据信号接收器,让该设备与所有划定的接收区均处于相同的信号波动频率上,继而确保信号能及时取得。工作总台在获得相应信号后,把其与其他工作区取得的数据资料加以对比,由此得出相互之间差分数值,使最终确定的勘察结果更加准确。根据对现场实际勘察工作的了解,以专业性的角度,预测矿区中地下水的出水量限值,并给出工业用水的合理区间。并且根据勘察所得的地质问题信息,制定出比较安全有效的环境治理计划,同时还要加强对矿区开采活动的预测剖析,评估人类开采行为对矿区生态带来的干扰程度。并利用测试及采样等操作,保障水工环地质勘察资料的可用意义。

最后,坑道水文的地质项目编录。对于项目的地质环境编录,突出性的基本要求是保障矿山坑道口的地理位置,根据岩石层与层位等要素,实施全面、细致化观察,由此绘制出区域地质图表。

1.3 技术要求

在环保理念中,矿山水工环的地质勘察标作业要求,是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开展实际操作。对于地形条件复杂,野外勘察难度高的矿区,可尝试使用GPS-RTK 以及无人机等软件程序与设备。运用GPS-RTK,如果遭遇突发类的地质灾害及险情,能尽快完成勘察与测绘、评判任务。整合调查资料,了解矿山地质任务的水工环材料,继而提高分析与预测地质灾害的准确度。另外,环保理念指导下的水工环地质项目,要抽取水体样本检测其成分,由此评估出勘察对象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基于此,形成水质与险情报告,为相应的治理工作,予以可靠的参考资料。为适应环保理念提出的各项要求,应当把水工环的地质任务,分成汛前、汛中与汛后三个阶段。其中,汛前排查通常是在4月份、5月份;汛中排查则在6月份~9月份;汛后排查是10月份、11月份,主要针对矿区内各个灾害隐患处。而借助提升地质勘察技术含量,最大程度上预防群伤群死等活动等灾害后果的出现。

2 环保理念下矿山水工环地质勘察设计

2.1 选定勘察工作对象

在选定勘察对象中,应当综合考量如今环保的背景趋势,立足于环保理念,为相应的勘察活动予以指导。为尽可能控制地质勘察行为对矿区及其附近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需在现场勘察期间,对比较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各类要素实施必要性处理。水工环的地质灾害出现,均和地下水位及水量、水压等脱离不开,因而,可以把水压起伏大的区域和实际规划的水工环勘察工作一同开展,这样能及时评估正常的勘察任务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共采式的勘察方法为例,选择勘察工作对象,该种形式能够实现在实地勘察期间,全面管控地下水。共采式的勘察作业方案流程一般包括:借助对环境无明显危害的勘察方法,结合区域水文图纸,地下水钻孔处理是顺着矿层的分布,进行均匀设置。同时,对于矿区顶板环状缝隙处,采取实地勘察的工作模式。因为钻孔数目,会引起勘察数据准确度的波动,所以,如果矿山地形水量每吨在12.48m3~24.88m3之间,其矿层厚度正常会大于5.5m。利用钻孔施工的方法,实施地质勘察,掌握矿山不同区域的水文状况,在实际开展勘查作业中,需尽可能不接触地下水稳定性差的区域,不会选择此类特征的范围,当成勘察对象。

2.2 收集资料野外勘察

在选定勘察范围后,还应获取相应矿山水工环的相关资料,整理出对地质勘察有帮助的信息,以此掌握目标对象历史勘察信息、作业深度、技术手段等内容。目前,技术员能借助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把勘察历史数据整合呈现出来,做好关键点的细致标记,避免实地勘察期间因此耽误正常的工作进度。基于环保理念,组织野外勘察活动,具体工作内容包含矿山地表形态、岩层状况、地貌特点等。其中,野外勘察的一般作业流程是:针对勘察对象的地质状况,实施分层式作业,把获取到的勘察录入至项目专门的数据库内。同时,在野外勘察期间,需采取利用绿色工作理念下,经过改进优化的钻探方法,针对地质条件比较特殊的底层,通过钻孔处理,支持详细勘察。而后将钻孔获取到的勘察信息,进行汇总编制。下一步,整理野外勘察的全部资料,安排复位测试,根据矿山水工环的地质勘察现实标准,确定复位测试的技术参数,把相应结果内容实施统一处理,汇总成一组全面的野外勘察资料。随后进行静力触探实验,采取基础勘探方法,把多种型号及尺寸的探讨,向矿山岩石,进行匀速推进挤压,按照探头承受好的实际阻力,确定对应区域的地质状况。

2.3 地质立体空间探测

一般条件下,矿山水工环的底层通常是粉质土与碎石土,二者纵波波束Vp 通常处于1200m/s ~1500m/s 之间,而且该区域水工环的基岩一般是页岩,根据风化程度差异,中风化页岩实际的纵波波束Vp 通常是处于2400m/s ~3500m/s 以内;微风化页岩则是3800m/s ~4500m/s 之间;未风化页岩对应4800m/s ~5500m/s 区间。另外,矿山水工环中,较深地层岩体的发育区,纵波波束Vp 是处于1200m/s ~1500m/s;而水体则对应1000m/s ~1100m/s。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会有差异化的波束表现。所以,勘察任务需结合相应的要求开展。在做好资料收集与野外勘察的工作之后,按照环保观念,为尽可能控制勘察工作对矿山环境正常运转的干扰,本文建议选择跨孔弹性波CT 方法,其属于无论探测手段,几乎不会对野外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相关勘察任务可结合现实需求与现场环境,合理选择此项技术,以采集到矿区的立体数据资料。相应的探测流程为:按照现实状况和地质勘察任务要求,选定用到的各类探测机器。在现场工作中,技术员先操作合适型号的岩芯钻机,采取回转模式,按照规划点位进行钻孔。在实际操作时,为保障最终采集到的立体空间信息的精确度,可适当缩小钻孔点位的距离。一般要按照具体状况确定,间距处于5.5m ~7.5m 区域内,其钻孔的径长应在100mm ~130mm 以内,孔洞深度需达到35m ~55m。为预防对原生环境的破坏,钻孔期间要适当注水,以此保障钻孔过程顺畅、控制钻头与地层的摩擦。在成孔后,把聚氯乙烯材质的套管护壁插入孔中,以供CT 扫描仪的应用。下一步,挑选距离较小的两个孔洞,当做CT 发射孔,该仪器是通过发射高频弹性波,完成对相应地层的扫描。同时,选取另一侧孔洞,用于接收弹性波信号,其中,信号接收动作是利用传感器实现的。

2.4 地质勘察资料分析

CT 仪器获取到的数据资料,都是以弹性波的形式出现。技术员要利用该类内容掌握矿山水工环的地理范围与裂缝发育阶段,应对相应的数据资料加以统计分析。把各个勘查区离散成多个网络单元,随后将探测到的信息直接导入相应的单元格内容,构成数据模型,相关表达式为。

其中,ti 表示矿山水工环的数据模型,也就是第i 个弹性波射线;dij 是第i 个弹性波射线,通过第j 个离散网格的长度;n表示弹性波射线的数目;m 是指划分的离散网格数目;v 代表弹性波发射速度参数;(x,y)表示弹性波射线经过的路线。采用联合迭代的运行方式求解,能得出所有网格中,弹性波的慢度,进而得出相应数据,掌握各孔洞之间的岩层分布状况。

3 环境保护下矿山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改进方向

3.1 改进技术安全

在对现有地质勘察技术的客观评价,令相关技术员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矿山区域的环境情况,比如岩性、地质特征等,给相关工程规划提供可靠资料。环保理念指导的地质勘察工作,涉及到大气、土壤与人文等诸多层面。根据水工环相应勘察项目的真实视角,落实现场勘察期间的安全作业保障举措,立足于“安全”一词,确定可行的技术方案,使地质勘察工作能顺利推进。为此,不管是选用的勘察方法或是技术员,均应做好必要的管理,尤其是勘察方式,需要持续创新,以此推动水环工的地质勘察工程稳步发展。同时,通过强化辨别及分析、管控矿山开采期间的潜在隐患,并加强开采治理,对于优化地质勘察的落实效率及品质有较大帮助。

3.2 适当增加资金

经费是支持地质勘察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而资金来源既影响相关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还和各类作业内容有较大的联系。相关单位需对水工环勘察项目提起足够的重视,以长期的视角来看,应分配其得基本的运作经费。另外,如果想彻底优化地质勘察的总体水平,在保障资金足够的基础上,采购更加先进的勘察装置,优化当前既有工作者的技术能力。

3.3 落实基本准则

在明确意识到水环工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与专业性前提下,强化落实相应工作项目的整体要求,编制标准化工作体系,这有助于提升对此的管理成效,明确环保理念的指导方向,始终保持科学视角,组织勘探作业。相关方在开展水工环的勘察项目中,根据野外环境状况,按照所在地区发展的规范原则,技术员在工作时需考虑的问题有:平衡环保和资源开发的关系,促使整体和谐性运转;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举,以统筹视角出发,持续调节与优化,编制可行的管理体系,做好任务分工。

3.4 优化勘察队伍

为提升矿山水工环的地质勘察成效,应当强化勘察技术员的基本认识,根据规划项目的作业内容,确定勘察目标与操作细则、方案等,围绕矿区资源供应,组织勘察现场技术员的培训及再教育,以此提高其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另外,结合地质勘察项目的真实状况,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参加统一培训,活动主要内容设定是:人为因素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逐步培养其责任意识。现阶段,国内地质勘察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参差,相应的管理及知识结构有待继续完善。所以,若要改进地质勘察,应当考虑勘察任务实施人员的能力。

4 结语

基于环保理念,需要综合考虑矿山开发与生态效应的问题。在既有勘察手段的基础上,增加无损探测与数字建模的方法,消除野外勘察对水工环的影响,并控制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希望通过本课题的探析,可以为矿山水工环的地质勘察方法运用,予以理论参考,促使矿山开发能在环保的基础上进行。

猜你喜欢
技术员水工矿山
水工建筑渗漏成因与措施探析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天下水工看淮安
水工模型试验对泵闸结构的优化与改进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不许撵他走
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