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加栋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政治与法律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对我国卫生立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医护人员只有充分理解立法背后的政治逻辑、政治立场,才能深刻理解、全面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但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医科院校法学教育还是在岗医护人员的法治培训,普遍存在“就法论法”现象,缺少对卫生法治背后政治原理的必要分析。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尝试从党的群众路线视角探讨政治路线、政治理念在提高医护人员法治素养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及路径等问题,期望能激发起学界同仁对卫生法治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学术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卫生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形成的宝贵经验,并在1949年10月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上就确立了下来[2]。1950年8月,原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总结报告中指出:“医药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科学,参加这一斗争的是人民全体。……卫生工作者如果不把这种科学、这种斗争方式教给人民,使人民懂得怎样做,自己也动手来做,单靠少数卫生工作者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3]”。诚如贺诚副部长所指出,防病治病都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健康工作“依靠群众”的特性非常明显。可能不为人们所关注的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同样也遵循着“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工作方针。上世纪60年代赤脚医生制度的诞生是最好的例子[4]。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国家在农村地区培养了一批来自农民、专门为农民看病的医生——赤脚医生。服务基层、服务农村,保障医疗可及性,是我国医疗卫生立法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充分体现了“为了群众”的宗旨。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卫生体制改革,存在偏离上述原则的倾向,事实表明,改革总体上是不成功的[5]。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开展的医师多点执业、药品集中采购、诊所备案执业等制度改革,无不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民立场。新时代卫生立法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被非常明确地彰显出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三条规定:“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职责、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传染病防控制度等,也充分彰显了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注和保护。
提升医学职业道德水平,既是卫生法治教育的应有功能,也是卫生法律法规得以贯彻的内在动力。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度赞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习总书记的上述号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三条第一款得以法定化。但临床工作中“顾此失彼”现象仍偶有发生。2022年初,西安市暴发新冠疫情期间,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各自因急救工作不到位,均被停业整顿3个月,相关责任者被停职或免职[6]。这类事件常人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却事出有因。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致歉信》指出:“……院前机械地执行相关防疫政策,延误心梗患者及时救治而去世,我们深感痛心……我院未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落实到医疗救治工作中……[7]”医护人员延误抢救并非故意刁难,而是担心会因此触犯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其后果却是被认定为“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舆论也一片哗然。笔者认为,大多数医护人员很难系统掌握卫生法律制度的立法原意或原理,坚持崇高职业精神往往是降低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医疗服务实践中坚持以“为了群众”为核心的群众路线,医护人员就能坚持患者至上、人民健康至上的理念,并能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医疗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从而充分保护患者各项权利。这,也正是医疗卫生立法的宗旨所在。当下,部分医护人员时常感叹于医患沟通难做,病人及其家属对自己充满不信任,他们对医护人员的医疗决策难以言听计从[8]。作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既要爱护群众,又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而不能“代替群众包打天下”。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阐发群众路线思想时对此曾有相关论述[9]。在笔者看来,医疗立法强调的患者人格尊严权、自主决定权保护,恰恰遵循了“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从群众的立场出发”的基本原则。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医护人员不仅应当把患者利益摆在工作的中心位置,而且应当讲究工作方法,尊重患者“内心自愿”。基于群众路线理念和方法,即便医护人员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也很难发生违法违规的事件。以时常引起医疗纠纷的医疗告知活动[10]为例,这类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医护人员没有站在患者立场上考虑问题,他们把医疗告知当作了免除己方责任的手段,而不是保护患者的措施[11]。在笔者看来,我国的医疗卫生立法并没有多少高深理论,大多数规范都能从“患者至上”“生命至上”层面得到阐释。
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党的政治立场、思想方法,而且还是我们党的价值理念。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方向目标,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关涉到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路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民健康是卫生法治的核心任务。卫生事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医疗卫生工作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群众”的目标才能实现。广大的医护人员也应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对党的群众路线有充分的认识,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对法治教育涉及的卫生法治现象进行党的群众路线解析,是让学习者理解、认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途径。其中,围绕卫生法律法规的知识点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充分解析,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我国的卫生工作历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关立法同样会予以突出和强调。作为卫生健康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其第三条鲜明地指出了我国卫生事业的人民性:“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该法第六条、第十一条、第十八条等很多的条款都体现了“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理念。而该法第六条第二款、第十二条、第七十二条、第九十一条等条款则体现了卫生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治理及相关监督管理中的“依靠群众”思路。该法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也要求我国医疗机构及医疗卫生人员应当为人民健康负责,体现了法律对医疗卫生主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强调传染病防治应该贯彻依靠群众、全社会参与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无不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进入新时代的药品、疫苗立法也同样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就疫苗立法而言,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通过上市许可人制度、严格的生产准入制度、电子平台追溯制度及严格的法律责任保障疫苗使用安全,另一方面,该法又以免疫规划制度、疫苗储备制度、附条件批准及紧急使用制度等保障使用的可及性[12]。无论是疫苗使用的安全性,还是使用的可及性,都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实现。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疫苗快速上市并安全使用无疑是上述制度体系的一次成功实践。此外,党的群众路线还全面体现在卫生执法、司法活动当中,如人民调解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等。在卫生法学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典型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剖析党的群众路线在立法及法律适用中的积极意义。
作为守法主体的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也必须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卫生法治教学与培训活动可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以党的群众路线解析相关法律制度的正确适用方式或途径。仍然以临床工作中的患者知情同意权纠纷为例。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患方往往声称医护人员没有将医疗风险、替代方案充分告知患者,但是医方却以患者签署的书面意见作为抗辩凭据。这种情况下,医方未必会因此而担责,但是医患冲突由此而产生。基于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加之医护人员工作非常繁忙,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坚持“一切为了患者”的人民立场,“忽悠”患者签字并不困难。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患方对医护人员本有的信任荡然无存,沟通变得难上加难。实践中,那些真心为患者着想的医护人员,不仅很少出现与知情同意权有关的法律纠纷,甚至发生医疗差错时患者也能表示理解,而不会发生激烈冲突。根本原因在于,上述这些医务人员能够做到事事以患者利益保护为中心,坚持了“患者至上”的立场。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卫生法课程大纲大多侧重于卫生法相关规定的认知和理解,医护人员的法治培训大多以法律法规条文解读或案例分析为主线。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将法治相关考查内容概括为《卫生法规》,一般也不涉及卫生法治原理。总体上讲,医护人员难有机会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法治背后的政治意蕴。基于政治与卫生法治的密切关系,以及医疗领域法治素养培育实际情况,有必要将诸如党的群众路线等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融入教学或培训的知识体系,并作为法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党的群众路线而言:①课程大纲应当明确要求学习者具有以党的群众路线来分析卫生法治现象的能力,学习者应当有能力对相关卫生法律制度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关联作正确分析;②课程总论应当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知识点列入,对其发展历史(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史)作简要介绍;③课程教学中对卫生法律制度体系中与党的群众路线相关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归纳、整理。在讲授传染病防治、医疗机构管理、执业医师管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等法律制度时,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融入其中十分必要。
以阐释党的群众路线为目标的案例教学,主要涉及四个方面:①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相关事迹。通过这些事迹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产生背景,从而产生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同感。中国共产党和她的领袖都来自民间,深知民众疾苦,与人民血肉相依,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深厚的根源[13]。医护人员通过学习群众路线的历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充分体会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从而养成崇高的职业精神。②医疗卫生领域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譬如,当谈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法律规定时,适时地引入疫情防控相关典型人物案例,学习者对这些规定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切。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都规定,医护人员应当服从调遣参加突发事件救助,这也是立法对医护人员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教学中可以搜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让学习者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项法律义务,而不仅仅是道德义务。③体现法律规范立法原意的案例。医疗急救制度、知情同意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及疫情报告制度、预警制度、通报制度等,都体现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理念。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阐释。通过案例讲解,学习者能够认识到,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立法的重要途径。④医疗纠纷防范案例。就医护人员个人而言,坚持“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是减少差错发生的根本途径。如果医护人员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他必定会主动以“善良管理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减少差错发生。
法学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历来颇为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教学者所要做的是将党的群众路线融入其中。例如:①模拟法庭的开展。就民事诉讼来说,为了帮助学习者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教学者有必要突出介绍中国特色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及人民陪审员制度,这些都是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法治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结合医疗侵权案件中的过错认定,通过撰写“判决书”来阐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避免医疗纠纷之间的密切关系。②微视频教学。在卫生法治类课程中,可以围绕与党的群众路线相关的卫生法治现象策划小视频,由学生自行搜集案例、查找资料、设计剧情、扮演角色,摄制小视频并在课程教学中播放。无论是参与策划的学习者,还是观看小视频的学习者都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③参与卫生法治相关医护实践。对于接受学习或培训的在岗医护人员,可以安排他们参与医疗纠纷处理等工作,倾听患者诉求、分析纠纷成因,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目标价值与工具价值。总体上说,通过实践教学或医护实践,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从实践中思考和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提高医学生或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法治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