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辉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推动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资源整合以及旅游服务创新。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在少数民族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做出不懈努力,切实优化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观设计,推动了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本文分析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内容,以及广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旅游景观设计思路、原则和策略,以期促进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
壮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文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壮族民俗正在被不断挖掘与保护。广西的壮族人口众多,主要聚居于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柳州、来宾等地。其中南宁拥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让游客充分领略浓浓的壮乡风情。桂林是广西北部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以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极具特色。但受交通、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多是在广西当地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比如南宁的“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到此参观体验。“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是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桂西北地区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活动来吸引游客游玩,推动旅游业发展。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壮族的民俗文化极具吸引力,其民俗旅游产品以壮族歌舞、壮族服装等为主。除了壮族以外,广西还有侗族、苗族、瑶族、仫佬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十分丰富。苗族的花山节、侗族的播种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吸引着广大游客来桂西北地区旅游。
历史遗迹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存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资源,包括军事遗迹。军事遗迹主要有寨堡、炮台、水寨、兵营、碉堡等。河池、百色有着数量众多的历史遗迹,是桂西北地区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广西持续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下文将对广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探究。
从旅游资源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及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又有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总的来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化、自然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2020年,广西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创新力和文化服务供给力。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施行《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广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建成文化旅游强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现阶段,广西采用“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业从传统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随着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地区旅游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业发展方向。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为广西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广西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和《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与评分细则(2022年修订)》,对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规范管理,使全域旅游规划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扎实推进全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品质、舒适度和文化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但在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部分区域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民族特色文化资源遭到一定破坏。桂西北地区在民俗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在旅游市场中树立品牌形象,难以吸引游客前来。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桂西北部分地区未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开发具有更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而且服务质量不高,无法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部分景区对民俗景观缺乏整体规划,对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缺乏有效策划和营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此外,部分景区没有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为核心要素做好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没有将民族民俗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元素融入旅游项目。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借助“二月二民歌节”“三月三花炮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开发。但是,部分地区民族节庆活动已经沦为单纯的观光与娱乐活动。
目前,桂西北部分地区民族民间艺术产品开发程度不够,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精品。一些景区对民族艺术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程度较低,开发的民族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吸引力不强。另外,从旅游产品角度来说,桂西北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类景观,没有突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所以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由于桂西北地区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观的形成原因不同,其景观设计思路和原则也有所差异。
首先,民俗文化景观的设计必须结合民族特色,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自然资源,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展现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其次,在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和开发的基础上,应利用多种自然景观、文化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景区,根据自然文化条件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使之成为当地的“名片”,打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最后,该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景观都有其存在价值,应充分利用这些景观资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景观。
在设计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观时,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坚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理念,充分凸显各民族在民俗文化景观系统中的文化特征;第二,充分利用当地传统习俗、生产生活遗迹等资源,通过对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的发掘,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景观、构建特色民俗文化景观的方式,构建一个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旅游景观体系。可以发展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特色民俗文化产品,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要想实现旅游目的地全域发展目标,需要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构建少数民族民俗产业全域发展模式,以实现桂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游客来说,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要看风景,还要体验民族风情,领略人文历史,希望在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文化体验。因此,旅游地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开发特色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旅游业的开发必然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全域旅游下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为了保护桂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有关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在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景观进行全面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文化景观体系,丰富景观内涵,切实将桂西北的地域风情凸显出来,增强旅游地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
文化旅游是一种体验式旅游,能够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体验。只有丰富和完善桂西北民族传统文化旅游景观的内容与形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才能更好地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下去。例如:在节庆活动中可以充分挖掘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服饰、音乐、舞蹈等,形成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风格。为了使游客更好地体验到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可以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融入节庆活动。如在中秋节时,可以设计传统习俗相关活动,提高游客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的认知。还可以在“壮族三月三”以对唱歌曲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感知壮族的风俗习惯,深化旅游体验。
桂西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当地农耕文化,使游客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田园风光,使桂西北旅游景观更具观赏性。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让景观设计更具文化内涵,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例如,壮族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以祭祀土地神为主的传统活动。将各少数民族节日活动融入景观设计,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能够更好地凸显当地民族风情,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桂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下,桂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当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色不断显现,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