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在新阶段,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多次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通过勤劳创新致富的共同富裕,是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方式也作了进一步阐述。
关于共同富裕,在202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十个明确,其中一个明确就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作了新的阐释:“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2-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内涵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进行了阐释。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实质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全体人民共创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具体内涵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加以把握。政治内涵,国强民共富的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经济内涵,人民共创共享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社会内涵,中等收入阶层在数量上占主体的和谐而稳定的社会结构。(4)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有学者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深刻认识,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实现精神富裕和促进农村农民致富。(5)程恩富,吕晓凤.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百年探索——历程、成就、经验与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有学者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包括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等方面。全民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全面富裕,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共建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实现人人共享;渐进富裕,坚持目标导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6)韩保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逻辑、内涵与路径[J].理论与视野,2021(11).
有学者强调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内在统一性。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本质以共同富裕为存在依据、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没有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丧失其本质内容而不称其为社会主义。(7)王婷,苏兆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演进脉络与发展创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6).很多学者认为推动共同富裕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主要观点有:一是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表明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8)谢伏瞻.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J].理论导报,2021(10).二是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9)顾海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J].红旗文稿,2021(20).三是追求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否坚持共同富裕,成为区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10)张占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J].旗帜,2021(10).还有学者从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分配结构等角度探讨了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创新。(11)张雷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5).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是随着百年奋斗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有学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共同富裕的思想萌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共同富裕的创新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发展方面论述了建党百年历史长周期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12)张富文.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价值逻辑[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1(2).有学者认为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经历了逐渐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前,共同富裕通常被理解为“同等富裕”或“平均富裕”,改革开放后,对共同富裕的理解逐步趋于理性,开始强调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平等权利不能和平均分配劳动成果相等同。(13)李军鹏.共同富裕:概念辨析、百年探索与现代化目标[J].改革,2021(10).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共同富裕更主要的是围绕消除贫困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展开,一方面在学理上揭示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着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和路径,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性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解决相对贫困的总目标。(14)邢占军,张丹婷.分层衔接:迈向共同富裕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J].探索与争鸣,2022(4).
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论演进的特点: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是在实践中动态演进的;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的结果;共同富裕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5)陈燕.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演进与实现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21(3).有学者探讨了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特征:中国特色共同富裕重视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但更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是多成分的共同富裕,非公有制经济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无法与市场机制脱钩;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是分阶段的共同富裕。(16)武建奇.共同富裕:从远大理想到战略实施的历史性转变[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2).有学者认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共同富裕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发展的逻辑主线。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使命分为四步: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为共同富裕建立政权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制度创新,为共同富裕建立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为共同富裕建立体制基础;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从实践逻辑看,围绕共同富裕的主线,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体系经历了为共同富裕建立政权基础、为共同富裕建立制度基础、为共同富裕建立体制基础和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四个阶段的经济理论发展。(17)白永秀.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以共同富裕为主线[J].社会科学辑刊,2021(6).有学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实践,将党推动共同富裕发展的进程概括为六个阶段:初步探寻、破旧立新、曲折发展、转型探索、深入推进、强化提升;总结了党百年共同富裕实践的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8)刘旭雯.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实践的三重逻辑向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共同富裕实践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国情,同样可以将共同富裕实践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党带领人民通过武装革命翻身当家作主,为共同富裕建立政权基础;二是党带领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把劳动者组织起来建设社会主义,为共同富裕构建制度基础和生产力条件;三是党带领人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为共同富裕构建体制基础和生产力条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四是党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全人类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19)白永秀,苏小庆,王颂吉.中国共产党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百年历程及其理论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22(4).还有学者通过回顾党的共同富裕探索历程,总结了历史经验:党带领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抉择;党对共同富裕内涵认识不断深化并且规划日益完善;党坚守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20)黄一玲.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在如何推进共同富裕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学者们尽管研究的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说都在梳理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历史沿革以及现实路径。
有些学者侧重研究共同富裕的本质与内在要求。有学者结合对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理解,归纳新时期推进共同富裕出现的新情况,指出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瞄准当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矛盾,总结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提炼下一步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握的几对关系,从而为更好实现共同富裕远景目标提供政策建议。(21)万海远.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若干理论问题[J].东南学术,2021(12).有学者认为,步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仍然面临不少突出难点和风险挑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扎实促进共同富裕。(22)蒋永穆,何媛.扎实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时代要求、难点挑战和路径安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
有些学者选择一个或多个重点领域,来研究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问题。有学者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23)赖德胜.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有学者则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壮大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促进共同富裕的经济循环。(24)黄新华,韩笑.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有学者指出新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现有制度、技术和实践积累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挖掘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构建赋能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中国特色区块链体系。(25)王宇航,王栋.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数字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1(10).有学者从数字经济视角辨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依次渐进地论证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的作用、对均衡性增长的作用以及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涵盖了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及外延。(26)夏杰长,刘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9).
有些学者重点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有学者考察了中国当前的发展基础,认为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发展水平不高、收入和财产差距过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偏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挑战。为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另一方面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27)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21(11).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主要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因为影响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方面,学界就其成因和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学者们早已注意到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但是在最初的十余年间都只将其作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提及。近年来,学界对于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成因和影响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有学者在探讨共同富裕的测度指标时提出,物价调整后城乡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之比应介于一定范围之内,物价调整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差距则是越小越好。(28)刘培林.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7).有学者将公共服务作为中介,认为“乡财县管”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通过农村道路、电力两类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和教育、医疗卫生、农村科技服务三类公共服务的显著提高实现的。(29)李永友.省以下多样化放权策略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21(2).对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演变,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从1996年至2014年总体上呈现缩小趋势,并且指出了中央从1982年出台第一个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起就一直致力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将步入常态性缩小趋势,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险等各类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自改革开放至今整体的演变过程需要进一步探究。(30)缪小林,张静.地形起伏度、转移支付与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2(7).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学界的讨论围绕演变趋势和衡量指标两方面展开。有学者认为从演变趋势上看,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右侧不完整的“W”形。 2013~2018年,城乡间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下降。(31)李实,沈扬扬.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2013—2018年[J].农业经济问题,2022(2).在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方面,目前主要有两类指标:一类从衡量总体收入差距着手,通过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平均对数离差等进行城乡分解;另一类则直接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不仅影响城乡居民福利,而且影响城乡经济增长和收入差异。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不是共同分配固定的蛋糕,更不是共同贫穷,而是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必须对做大“蛋糕”和合理分配“蛋糕”两方面的情况同时加以度量。有学者提出测度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框架包含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两个维度。总体富裕程度的度量指标,可以用以下四方面指标加以度量。一是人均国民收入绝对水平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人均财富保有量水平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三是人均物质财富保有量水平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四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成果共享程度的度量指标,可以用以下三个子维度加以度量。一是差距。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重、中等收入群体平均收入水平、全体人口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保有量基尼系数、全体人口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保有量中位数与最低数比值、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中位数与低收入群体收入中位数的比值。二是区域差距。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地区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差距、物价调整后地区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距。 三是城乡差距。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城乡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差距、物价调整后城乡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之比。(32)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从分配制度改革,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税收体系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等领域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共同富裕的研究和探索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