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元
(中信出版集团 ,北京 100029)
人工智能作为时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进行相关的信息研究和开发,是能够模拟并延伸人的智能的系统,是现代化先进技术凝结发展的产物。作为计算机科学基础、关键、核心的分支,人工智能能够以智能的方式对不同事物的发展实质进行基础性的了解。为了使传统的图书出版工作乘上时代的东风,我们必须将两者进行高度的融合,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图书出版所具有的核心优势和核心特点。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一门极富挑战性的学科,它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相关知识,并以计算机知识为核心和基础。[1]
通过学习和实践,人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深刻研究,从而进一步保证相关的机器能够完成人类无法或很难实现的复杂工作。令其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核心优点,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并完成相关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在不断地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已经深入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各门不同的学科。毫不夸张地讲,人工智能的范围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具体范畴。加强人工智能和思维科学两者之间的深度联系,不仅会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智能思维等多个方面也能实现全面的突破。
现如今,人工智能本身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加强相关领域的智能研究,以期能够被灵活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
图书出版是传统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随着历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化。图书是人类文明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图书的内容进行把关,有效落实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关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以此保证书籍的质量,提高国人的精神文化品位,并致力于让先进、伟大的中华文明“走出去”。
自从我国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力度以来,图书出版行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迅速扩大着规模。与此同时,严格的内容质量要求,以及新媒体的出现,也使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挑战。如何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逆流而上,化挑战为机遇,是当下出版人和相关行政管理人员要思考的重要问题。[2]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两者融合逐渐成为一种大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各种针对出版工作不同流程的实用工具,例如,文本分析工具,合同、版权管理工具,内容翻译工具,内容个性化工具,甚至是预测分析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及应用为传统的图书出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出版工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难看出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两者相辅相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编辑流程中,辅助编校人员提高了图书的质量,降低了差错率,而且在图书营销发行和选题策划工作中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可以说,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核心特点,精准地抓住图书出版的核心问题,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是当前图书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
图书出版工作的主要流程包括选题策划、约定作者、选题申报、签订出版合同、编辑加工、内文及封面的版式设计、付印等。广义上的图书出版工作,也包括图书的营销发行工作,是出版社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图书出版工作的多个环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并仍处在持续地发展和优化过程中。以下试对两者在部分环节的融合进行分析。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开始,对图书出版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何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策划出一本好书,是出版人思考的核心问题。传统的选题策划需要策划编辑在前期开展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深入了解时代发展的航向和读者感兴趣的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其在出版业中的不断融合,策划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今,策划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根据互联网上的热门事件、热点词汇和传播频度、热度,对选题进行智能分析,这些也正是现代出版人进行选题策划的重要灵感来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让策划编辑根据互联读书社群的交流内容、购书网站的浏览量和购买评价等信息描绘出准确的读者画像,从而有针对性地深入挖掘选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策划编辑可以更便捷地对众多外版图书进行筛选,并从中汲取灵感,寻找优秀的选题方向。另外,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找到优质的作者资源的案例。
编辑加工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编辑对图书整体内容质量进行把控的关键环节。编辑加工工作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繁杂性,要求编辑人员必须以良好的文学基础和职业技能为依托,对不同的文字和内容进行深入的编排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出版流程实现了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可以让机器根据对编辑的工作内容、方式和结果的分析,进行自我学习,掌握这项复杂的技术。
图书是人类文明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因此编辑对图书内容质量的把关是出版工作的必要环节,是任何机器或技术所无法取代的。但人工智能技术与图书编辑加工环节的融合,可以帮助编辑快速识别字词及语句的简单差错,对书稿内容是否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进行快速排查,这在很大程度缩短了编辑的审稿时间,减轻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机器已经能够高效完成对书稿的内容加工、翻译、查重和语言识别等工作,并能够更好地对图书内容进行图文互现,而这也要求编辑在掌握传统的编辑知识外,进一步了解新技术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熟练应用,以新技术优化、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图书的内容质量。
图书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整个图书出版的流程当中,人工智能与图书营销发行融合带来的效果也是最为显著的。[3]
总体来看,图书的营销发行工作与其他工业产成品的销售工作基本相同,是受消费者偏好影响最为敏感的环节。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外国企业,如软营公司推出了利用数据驱动的营销系统,致力于帮助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触达目标消费者。在图书营销发行过程中,出版社也可以利用相关系统,对目标读者进行分析,将图书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及时呈现在目标读者面前。在此过程之中,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便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根据市场的主要发展状态,对不同图书所传达的思想和核心观点进行信息化的技术研究,并根据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推送调整。
在目前图书的营销发行过程中,营销编辑和发行人员已经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付费知识传播平台、讲书人、媒体、图书销售网站等资源进行分析,得出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将图书推荐给适合的推广媒介,从而实现有效触达,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
选题是图书出版的根本,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图书选题策划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要想进一步提高选题的价值,迎合社会的发展,赢得读者的喜爱,出版社必须应用大数据的形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的数据以及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进行直观的判断。并且能够适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在不断增强选题策划方案科学性的基础上,确保最终呈现出的内容更受读者喜爱。
作为图书的策划编辑,要在选题策划阶段,明确所在出版社的出版风格,根据自己的出版方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细致地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和目标读者的兴趣点,甚至可以利用收集到的信息,预测和引领读者对相关兴趣的走向,策划出更有价值的选题。这就要求策划编辑必须了解行业内科技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地用新技术武装自己,深挖数据以掌握市场动态,了解读者所需及国家政策法规的最新要求,致力于打磨出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满足读者所需的优秀选题。真正做到让图书出版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图书出版行业呈良性、健康、积极的态势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编辑加工是保证出版物内容质量的关键环节。国家通过《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我国的图书出版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内容质量是图书总体质量的关键。优质的内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出版人一直致力于打造内容优秀的图书,而在此过程中将编辑职业技能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三审三校”制度是对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度,也是图书编辑加工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维护著作权的案件时有发生,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编辑对书稿内容核查的能力,降低了侵权案件发生的概率,优化了责任编辑对书稿的审读环节。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衍生了众多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编辑降低书稿的差错率,提高了出版物的整体质量,优化了编辑加工流程中的校对环节。同时,新技术也为装帧设计及印制流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为编辑提供各类参数,使编辑在图书下印前就能大致了解成品样式,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编辑可以了解读者对图书样式的偏好,根据读者需求制作出外形更为精美的图书,让书籍成为一种艺术品。
虽然技术无法取代资深编辑对书稿内容的把控,但作为编辑,应该脑洞大开,致力于与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出进一步提升图书内容质量,优化出版流程的软件,促进出版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目前来看,图书出版发行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整个出版流程中融合最好,也是最显著的一部分。但新媒体的出现不断挤占着消费者的闲暇时间,读书在全民生活中的时间占比逐渐下降,导致传统图书市场的份额不断减小,作为出版社实现经济效益必要环节的图书营销发行工作变得愈发艰难。[4]
在以人工智能全面普及为主的时代背景下,营销编辑和发行人员一直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拓宽现有的发行渠道,让读者从每天接触的庞杂信息中,关注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促成购买,使优质的内容被高效、广泛、精准地传播出去。然而,图书作为产品与其他工业产成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它需要更加精准的受众提炼,否则营销活动的成本收益比将非常低。近年来,虽然图书发行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图书发行人员和营销编辑已经能够利用大数据,在海量的数据库中提炼到更为精准的受众人群,但图书发行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进程,并及时将其与图书的营销发行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是提升出版社经济效益,促进图书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营销、发行人员未来工作的重点。
在技术不断进步和科技日益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人工智能在图书出版行业的有效应用,不仅为出版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作为出版人,要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升人工智能在行业内不同流程的运用度,为图书出版的发展提供新生动力。使图书出版工作能够得到长久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整体发展,更好地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