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启明 主任医师(唐山市传染病医院)
一般来说症状是疾病的反应,但就病毒性肝炎而言,除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是甲型和戊型肝炎)容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外,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却属例外。乙型肝炎大多数起病隐袭,发病后以无黄疸型为主,疾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或者为一过性而未察觉,而且乏力、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易与感冒、胃病相混淆而被忽视,因此造成漏诊者为数不少。临床就诊者大多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程可长达10~20年。无症状的轻型肝硬化可能静止,持续一生而不发病,只在尸检时发现。大多数失代偿的肝硬化是在无症状中发展的,90%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发生于肝硬化的基础上。与HCV相关的肝癌(HCC)比较,由HBV发展的HCC要年轻10岁,病变进展较快。
HCV感染后可自然痊愈,但远低于HBV感染。感染后易慢性化,并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与乙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临床表现常较轻微,转慢率高。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可达60%~70%,甚至达80%以上。慢性化后大约经过10~30年不等进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其中5%~10%的患者将在未来10年内有可能发展为HCC。HCV感染后致HCC自然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多数为20~40年,少数可达60年。从上述情况可知,HBV感染和HCV感染大多数是一个沉默的过程。
肝脏的储备能力、代偿能力和肝细胞再生能力都很强。因而尽管肝脏损害比较严重,但其肝功能检查有时仍可正常。由此可见,肝功能试验正常与肝脏的病理变化没有一致关系,两者不能等同视之,否则,极易漏诊。这种情况多见于HBV携带者、HCV携带者、无症状的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而且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有1/3没有慢性肝炎病史。
肝脏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重达1500克左右,1分钟流经肝脏的血液达1000毫升以上。肝脏即使被切除一半或者受到严重损害,残留的正常肝细胞仍能照常工作,可见代偿能力之强。如果人的肝脏内长了肿瘤已使肝脏变形,但只要这些占位性病变不压迫汇管区,只要存留300克以上的健康肝组织,患者饮食方面仍无明显症状,肝功也无太大障碍。经手术切除肝脏的75%,人类于4个月左右便能恢复正常。由此可见,肝脏旺盛的再生能力和强大的恢复能力。
慢性HBV和HCV感染的过程可以是一个无声无息,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有人认为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