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2023-01-08 11:34:23
智库时代 2022年22期
关键词:礼仪职场职业

朱 玲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现代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将职场礼仪作为招聘的重要考核标准,良好的精神面貌、规范的行为举止、优雅的言谈表现都会有效提高学生应聘成功的可能性。针对当前部分学生行为举止不文明、不遵守礼仪规范、职业价值观念不正确等问题,需要高校以培养学生就业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加强礼仪规范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校外实践、礼仪比赛等活动的机会,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职业形象。

一、开展职场礼仪规范教育的必要性与礼仪表现原则

(一)当前大学生礼仪行为的不文明表现情况

通过高校礼仪行为相关调查分析可知,当前高校在专业学科教育中逐步融入德育、美育教学思想,通过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等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但从大学生群体在校表现、就业创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礼仪修养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通过校园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对传统家庭文化理解不深入、宗族伦理观念不强、亲属关系冷漠等情况。家庭礼仪修养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理解、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严重,甚至出现一言不合就发生肢体冲突、随意破坏秩序等现象。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大学生外在形象,同时,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在求职、从业过程中,不遵循面试规则、工作要求,降低就业竞争力。如,部分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出现直接推门而入、单手递交材料、自我介绍用词不文明等情况,影响面试官对面试者的整体印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表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家庭礼仪方面的教育缺失外,复杂的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等,也是影响学生思想认识、行为表现的重要原因。信息时代,学生接收、传播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更多样,互联网世界的崛起将信息传播推向高潮,大学生通过网络世界接收的信息良莠不齐,而其自身尚未完全成熟,部分学生认为规则是“因循守旧”,不愿意行为被“束缚”,不遵循职场礼仪,受不良、偏激思想影响,礼仪素养与文化修养缺失。

(二)高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在人才培育的不同阶段,应顺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全面贯彻德育、美育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的广泛实行背景下,高校为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就业能力,以就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为导向,开设了一系列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长效发展思维为目标,指导学生制订职业建设规划,在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求职、从业、岗位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职场礼仪是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是学生进入目标企业单位的敲门砖。在复杂的经济发展局势中,为有效提升自身经营发展效益,实现效益创造的目标,企业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细化了人才招聘的标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核更全面。招聘单位通过仪容仪表仪态礼仪、言语礼仪、介绍礼仪、简历制作、面试问题等形式来考查求职者的综合能力,而大学生在面试环节的礼仪表现则是个人综合素质最直观的体现。高校开展职业教育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求职时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素养,同时,通过礼仪文化的教育,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交往与沟通等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终身发展、自主学习、协调合作等方面的思维认识也有着积极意义,针对性地增强了学生的求职竞争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

(三)职场礼仪五项表现原则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悠久,传承数千年的文明使我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名。礼仪作为个人、民族、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与外在象征,在现代教育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形式、内容与方法逐步创新,培养出了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素质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群体的职场礼仪文明规范引导,应注重五项原则的教育:首先,尊重原则。尊重理解他人是职场礼仪表现的首要原则,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在初入职场时,为快速融入到职场环境中,应对领导、同事等具有工作经验的前辈保持尊重的心态,谦逊、虚心地学习他人的经验技巧,有利于维护和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其次,守规原则。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的机会较少、周期较短,因此,往往对一些职场规则理解不全面,需要入职培训、工作初期主动积极地学习工作规范,严格遵守企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约定、诚实守信是良好职场礼仪的体现;第三,自律原则。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大学生应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自律能力,养成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强大的自律能力规范自身言行,提升个人修养;第四,适度原则。把握好言行的尺度,在工作或人际交往中,不要 “蜻蜓点水”,也应注意不能“过犹不及”;第五,宽容原则。在工作中,与人为善,才能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遇到问题,应换位思考一下,尽可能体会别人的难处,克制自身行为,提升职场适应能力。

二、职场礼仪规范对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衣着、外貌等细节表现,是自身内在修养、素质的直接体现,在面试环节,如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个人能力,会留给面试官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增加入职成功的可能性。现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缺少系统学习礼仪规范的机会,但礼仪文化与个人修养在企业招聘中是必不可少的考核内容。高校设置职业礼仪专项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补充缺失的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在知礼、懂礼的基础上,根据应聘企业的岗位要求,规范用礼,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实现顺利应聘的目标。遵循职场规则,体现文明职场礼仪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场礼仪是学生内在修养、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企业在开展招聘活动时,面试考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优雅的言谈举止、整洁的着装、文明的行为习惯会有效提升自身形象。研究表明,人们对陌生人的初次印象具有深远影响,决定着人们后期对陌生人的评价与态度。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左右面试官的面试评价。因此,在求职时,表现出良好、文明的职场礼仪,通过外在形象展示自己的优点长处、文化内涵和专业素质,体现出较高综合素质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面试官的心理评估分数,帮助学生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职场礼仪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职场环境

即将毕业迈入职场的大学生,不仅面临着生活环境的转变,从原有的知识吸收、学习的环境,进入到知识运用、技能实践的职场环境中,同时,还需要转变心态,作为职场人自主判断、做出决定,在职场生活中实现蜕变。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谦逊的态度、文明的举止、规范的着装等礼仪,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融入职场生活环境中。同时,职场礼仪可以让大学生懂得谨言慎行,秉持诚实守规、认真细心的态度,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成为合格的职场人。

(三)良好的职场礼仪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

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使工作目标能够更快地达成。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需要对求职者的人际交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进行考察,更倾向于引进具有优秀组织协调、合作交往能力的人才,而交往能力的考察集中在求职人职场礼仪行为表现的观察方面。实践表明,职场礼仪不仅能够使客户获得最佳的体验,还能够让同事交往互敬互重,同时也能够拉近应聘者与企业面试官之间的距离,构建起和谐、活跃的工作关系,为双方顺利交往、合作搭建桥梁。

(四)职场礼仪能够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

在应聘环节展示出强大的沟通能力会使大学生在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职场礼仪是沟通能力的最强辅助力,大学生在懂礼、知礼的基础上,运用合理语言、动作、表情与他人进行沟通,能够进一步加深双方理解,加深面试官的印象,从而更好的表现自己,提升求职竞争力。如,以医疗服务行业的人才引进为例,在招聘服务工作者时,面试官会重点考察应聘者的语言习惯、行为举止、衣着外貌等情况。因为医疗人员需要与患者、病患家属等进行有效沟通,而文明的语言、优雅的行为举止、温和的态度表情,是维持良好医患关系,与患者、家属友好沟通的前提。

三、基于职业礼仪规范教育增强大学生求职就业竞争力的实践对策

(一)合理设置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师资建设投入

高校在设置礼仪教育培训课程时,应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礼仪课程的教育目标,逐步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投入。一方面,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方向、行业从业特点、岗位招聘情况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周期;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礼仪教师个人修养、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要求教师队伍具有相关培训资质,取得人社部认证的“礼仪培训师”“形体礼仪培训师”“服务礼仪培训师”以及“国际礼仪培训师”等相关资格证,保证礼仪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二)拓宽实训渠道,提高学生整体礼仪素养

为提高礼仪教学的针对性,高校应在不断强化学生礼仪知识体系建设的同时,整合实训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训练项目中更深刻的理解职场礼仪对自身就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礼仪素养。为此,在礼仪培训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进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模拟中西餐礼仪、政务礼仪、引导礼仪、面试礼仪等不同礼仪规范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礼仪教育各项实践活动中。与此同时,高校还应逐步深化与社会组织、企业单位间的合作,拓宽实训渠道,结合礼仪教学需求,派学生到外企酒店、旅游服务公司、商务企业、空乘人员实训基地等场所落实礼仪实训,让学生在切实参与礼仪实训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转化。

(三)以赛促学,赛教融合教学

在职业礼仪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深入掌握礼仪课程的教学特点,为学生礼仪规范的运用创造更多的平台。通过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比赛的组织安排工作中,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学年学生专业学习特点的不同,举办对应的礼仪比赛。如,大一大二的学生职业发展不明确,主要学习内容是专业理论知识、公共课程,高校可以安排礼仪形象、交际礼仪、文明风采等相关比赛,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印证相关理论知识;大三大四的学生处于校园生活与迈入社会的过渡阶段,部分学生已经参与到企业实习项目中,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求职从业需要,举办求职礼仪竞赛,加强简历介绍、求职信、个人面试、职业规划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面试的形式上设置个人面试、压力性面试、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同学们进行精心准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来弥补知识结构的短板,提高学生求职从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科学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职业礼仪以应付面试,而是在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发展的职业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基于此,礼仪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具体来讲,首先,需要教师根据礼仪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目标、要求等,设置阶段性的礼仪教学任务,优化教学规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就业从业思想,以高水平的礼仪准则约束自身行为举止、言谈、衣着等;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民族历史、不同地区礼仪文化等内容,强化学生个人修养、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同时,向学生普及各行业岗位招聘综合素养方面的要求,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更具体、科学的指导;第三,在不断优化调整教学设计的前提下,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机制,对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性、科学性的评估,通过教学评价考核,提高学生对礼仪课程的认识,引导学生以更积极、饱满的状态吸收职场礼仪文化,规范用礼,推进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落实。

(五)协同育人,促进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调落实

素质教育现代育人战略强调学生思想认识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协同培养。礼仪思政是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成果,在礼仪思政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内在修养、职业能力方面的建设,同时,还应注重其个人形象、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强化。通过礼仪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正能量道德观念的内化,为社会提供更多有道德、有修养、讲礼仪、高素质的人才是礼仪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开展的核心目标。因此,在礼仪课程教育中,应结合教育实际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诚实守信、求真务实、认真负责等积极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育与礼仪教育内容的融合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按照专业特点全面渗透,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如,在秘书专业开设礼仪文化与政务实训课程;在外语学院开设中外礼仪比较课程;在医学院开设礼仪与医患关系课程等,确保礼仪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能够有效落实。

四、结语

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高校应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实践技能教育训练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职业礼仪培养对提升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构建和谐工作关系、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基于企业不同岗位人才招聘引进的需求变化,针对性地开展礼仪教育活动,通过合理设置礼仪课程体系,拓宽教学实训渠道,实行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科学引导学生职业发展观念,构建礼仪与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等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规划目标。

猜你喜欢
礼仪职场职业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32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乘车礼仪
礼仪篇(下)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孝——礼仪第一礼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39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