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革命思想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3-01-08 10:27何爱云魏艳梅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邓恩铭马克思主义革命

何爱云 魏艳梅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党历史上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为中国革命特别是山东革命实践作出了卓越贡献。邓恩铭在山东大地上的革命历程短暂而辉煌、复杂而曲折。在这段不平凡的过程中,邓恩铭革命思想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等阶段,其彰显出的崇高革命精神对当今时代有着重要的价值。深刻把握邓恩铭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了解英雄人物,清晰把握历史,从而坚定信念,勇毅前行,为推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邓恩铭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邓恩铭丰富的革命思想是在山东大地上的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发展状况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不聊生。邓恩铭的少年时代是在军阀混战中度过的,他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境遇与中国社会的状况有着切身感受,萌发了浓厚的爱国思想。1918年,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一中(简称“一中”)。在这期间,他的爱国热情被进一步激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被日本夺取,北洋政府准备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表示反对。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几千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活动,要求“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由于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爱国思想,邓恩铭被选为山东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和出版部部长,组织省立一中的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邓恩铭组织一中学生积极参加山东各界国耻纪念大会活动,同济南其他院校学生在省议会举行学生联合大会,并疾呼“还我河山”;带领一中学生通过罢课活动来声援北京学生罢课运动,根据《罢课宣言》在省立一中组织演讲团,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爱国进步思想。五四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大联合,学生、工人、商人等联合起来反对丧权辱国的条约,要求维护国家主权。邓恩铭带领学生与其他爱国学生一道继续坚持斗争。五四运动期间,邓恩铭奔走于济南各学校之间,做了大量组织、联络工作。在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的过程中,邓恩铭逐渐看到了群众的伟大力量,原有的“读书救国”信仰开始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认识到,要想救国报国,仅仅靠读书有知识是不够的,救国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坚决斗争。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邓恩铭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并逐步形成了革命思想。

(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传入中国,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中影响不断扩大,日益彰显其真理的力量,从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邓恩铭就是其中之一。五四运动后,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一股热潮。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创办传播新思想的社团刊物。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进步书刊,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并确立一个信念:俄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那么中国革命也能在其指导下走向胜利。

(三)实践基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

中国共产党一大之后,邓恩铭在山东等地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和工运工作。1922年,邓恩铭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还参加了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他进一步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认识到发动人民群众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此时的邓恩铭,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人运动中。1923年,邓恩铭受组织委派去青岛开展党的创建工作,根据党中央会议“山东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的要求,筹建了青岛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他还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工会组织,并根据形势发展,组织发动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等运动。同时,他还担任了青岛市东镇小学教员及《胶澳日报》兼职编辑,在学校、工厂、海港码头等筹建早期党团组织,千方百计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 年夏,邓恩铭调往济南,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统筹山东的工农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11月7日,邓恩铭因组织领导罢工被捕,在被重刑审讯、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然进行着斗争。邓恩铭被“保外就医”后,在身体极其虚弱的情况下仍又进入学校、工厂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邓恩铭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并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介绍山东工农运动。1929年1月,邓恩铭为保护和安置济南一大批革命力量再次被捕入狱,他组织成立狱中党支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斗争。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同其他21名共产党员一起,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在丰富艰难的革命实践中,邓恩铭革命思想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熟,为推动山东革命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邓恩铭革命思想的丰富内涵

邓恩铭在曲折而艰辛的革命实践中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形成了先进的革命思想,主要包括为国为民思想、社会改造思想、妇女解放和平等思想、工人运动思想、党组织建设思想。

(一)为国为民思想

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命运激发了一代有志青年的爱国理想。在济南读书期间,邓恩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活动,充分展现了思想上的进步和杰出的组织才能。1920年11月21日,邓恩铭与王尽美联络一批进步青年,成立“励新学会”。他们通过出版刊物《励新》,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邓恩铭在1920年10月10日《灾民号》第十一期发表《灾民之我见》一文,指出:“世界上的人,无论哪一种、哪一位,彼此都是一样的人,富贵贫贱等等也没有不一样的,……人人都是有衣穿,有饭吃才对。”[1]这些阐述,体现了邓恩铭视野已经从一国扩展到世界,希望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实际上已包含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的思想。

邓恩铭分析了社会上出现灾民的原因。他说:“灾民生下来就是灾民吗?不是!是替一般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受害罢了……就是一般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才有灾民。”[2]尖锐地指出军阀、政客、官僚、资本家是造成中国社会贫富不均、产生灾民的根本原因。仅仅使用“施钱、施米”这些“皮毛办法”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灾民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设法子来对付他们这一班豺狼似的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要“设法救他们的将来”,灾民要“彻底觉悟”。由此说明,邓恩铭已初步认识到军阀、官僚、政客和资本家才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邓恩铭还提出了治理中国社会的方式,如要通过“组织农团”“设立农事事务所”“设立乡村医院”“尊重自己的人格”“求农业上的知识”“要有一个国家观念”“打破部落思想”“不缴纳不正当的税”等。这些设想,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求,也体现了他要用知识和技术救国救民的理想。

(二)社会改造思想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格外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邓恩铭提出,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改造中国当时的社会。在《改造社会的批评》一文中,邓恩铭初步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来分析社会问题。提出“注重实际”的思想,认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时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他指出:“社会是人创造的,故一代的社会情形,与另一代的社会情形,也不相同……凡不根据当时社会情形而产生出来的改造,在社会一方面,绝对不会产生什么效果,不但没有效果,并且一定要失败的……世间的事情多得很,有好的,有坏的;有适于这时代,而不适于那个社会的,我们倘若不加一番研究,难免不走入盲途的。”[3]因此,改造社会,“总要多多注意实际才好”。中国社会“定要改造的,但是我们去改造非脚踏实地从事不可”。[4]他强调要从实际出发改造社会,要承认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这些重要观点,说明邓恩铭在向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妇女解放和平等思想

在受到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后,邓恩铭在革命实践中积极宣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邓恩铭秉持并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平等观,主张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呼吁妇女要自我解放、实现婚姻自由、主动走向社会、积极接受教育。1921年,邓恩铭在《济南女校的概况》一文中,基于女子受教育状况,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妇女问题。他指出:“世界上各国的女子教育,要算中国为最坏,……我想总不外以下几个原因:教育不良;社会黑暗;环境压迫;互动力薄弱……女校,大都是用专制手段对待学生,所以女生的自由权,完全归学校掌管:一举一动,非经学校允许不可。……这是如何的不平等,如何的不自由。”[5]邓恩铭一方面在理论上主张妇女解放、平等自由,另一方面还付诸于实践,亲自领导和组织了青岛妇女运动,培养了一批妇女运动骨干,为中国妇女运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6]

(四)工人运动思想

邓恩铭充分继承马克思的工人运动思想,并对山东产业工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邓恩铭这一时期工人运动思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的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主要表现在自身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在青年学生、工人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自身的革命实践主要是领导胶济铁路四方机厂工人的全线罢工和青岛纱厂工人三次同盟罢工等。[7]

邓恩铭非常注重工人运动的策略。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邓恩铭总是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并了解和掌握工人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思想状况、斗争意愿以及工厂的规模、保安状况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斗争策略。因此,山东省的工人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地工会组织纷纷建立,吸引了大量的工人参加。到1925年春,仅四方机厂秘密加入工会的工人就达八百多人,占该厂工人总数的60%以上。[8]

(五)党组织建设思想

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党组织的建设是工人运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方向的基础,对工人运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恩铭在革命运动中非常注重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各地工会组织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1920年9月,邓恩铭、王尽美在济南秘密成立了“康米尼斯特学会”(即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会成员平时阅读马列著作,每逢星期六进行讨论交流。后来,邓恩铭、王尽美又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年底,他们以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基础,成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

二是重视党员发展,壮大组织力量。邓恩铭在青岛时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一方面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据统计,邓恩铭在发展党员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1923年10月中旬时青岛全市仅有党员3人;到1925年1月,仅四方机厂发展党员数量就达到7人,全市党员人数更多。[9]

三是积极组建工会组织。邓恩铭非常重视工厂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工会运动中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作用。1922年,邓恩铭在当时山东最大的矿区淄博张店主持成立了淄博矿业工会。随后,邓恩铭在青岛开展工作时,以铁路四方机厂工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把机厂工人自发组织 “圣诞会”成功改造为工人争取权利斗争的组织。

三、邓恩铭革命思想的时代价值

邓恩铭在革命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思想,是我党早期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可贵的精神财富。其革命思想的本质内涵,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不畏强暴、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等共产主义战士革命精神的体现。它们深刻地影响和激励了许多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之奋斗,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价值:激励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初心和使命

“一切伟大的革命家,不但因为他们有着伟大的理想,而且,还因为他们始终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10]邓恩铭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中,写下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为了党的事业,邓恩铭抱病工作,任劳任怨;面对反动派残酷刑罚和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气节。邓恩铭革命思想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完美融合,是红船精神的具体写照。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邓恩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学习他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学习他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要始终牢记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发展大势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社会价值:蕴含着指引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

邓恩铭丰富的革命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革命实践中,邓恩铭形成了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他不仅用唯物辩证的联系观点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而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同时,他客观地承认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差异,清醒地看到革命非一次成功,而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他承认了人对改造社会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调了改造社会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当时的社会情形”,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他的这些思想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探索,迄今仍有启发意义,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照。

(三)文化价值:中国革命事业的宝贵精神遗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邓恩铭革命思想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用自己的精神感动和感染了广大中国人民,因而使他们 “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正是在坚定不移地发扬革命文化的行动中,形成铸就了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的革命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邓恩铭马克思主义革命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