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艳,袁燕军,杨茜淋,罗梓超
(1.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北京 100142;2.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89)
1998 年日本长野冬奥会、2018 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和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近24 年亚洲范围内举办的三次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赛后三年各方对冬奥会的整体评价来看,前两次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主办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全球知名度提升,更对举办国旅游、科技等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作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张家口在地理位置、区域资源禀赋等方面都与长野和平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系统研究长野和平昌借助冬奥会实现发展的路径对于张家口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自1924 年第一届冬奥会即法国夏慕尼冬奥会之后,学者们便开始了对于冬奥会影响的研究,直到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后,人们才逐步明确冬奥会对城市的正面促进作用。邹硕[1]认为冬奥会的举办对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方面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带动了城市发展。邱雪[2]认为,冬奥会推动了举办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很多城市因为举办了冬奥会而得到复兴。Kim E H[3]调查了札幌冬奥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当地居民对冬奥会举办的感受较为良好。而具体的促进影响,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宿亮[4]指出,索契冬奥会让当地用7 年的时间完成了原本需要50 年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长野冬奥会建设联通各地的新干线、高速公路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积极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二是促进城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丁柳丽等[5]认为都灵冬奥会对城市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Kim M 等[6]调查当地居民如何看待2018 年平昌冬奥会的影响,多数市民认为平昌冬奥会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以及当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三是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华迪[7]指出,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改变了城市和地区的定位,如今索契已成为一个全年候的度假胜地。杨三军[8]认为北京冬奥会推动了“冰雪+”产业集群的形成、冬奥遗产的开发利用、科学训练等技术的转化应用、冬奥传播及媒介的更新发展。四是扩大辐射半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甄梦晨等[9]指出,索契冬奥会以赛事举办推动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协同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建设促进首都圈的创新化发展。五是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张建中[10]指出,平昌冬奥会中,无人机、5G 技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品以及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还有学者在经过大量研究后得出冬奥会举办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增加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等方面的结论,但是鲜有对不同城市举办的冬奥会促进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
长野位于东京都市圈的西北部,森林、湖泊等旅游资源丰富,也是日本少有的农业大县。在冬奥会举办之前,长野仅仅是吸引东京及周边人口的单纯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自冬奥会申办以来,长野市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构经济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冬奥遗产等,借助冬奥带动城市取得了较快发展,实现了产、城、人的良性互动。但是在后冬奥时代,也出现了所谓的长野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升级交通路网。开通新干线,有效缩短长野与东京的通勤时间;对长野高速和上信越高速进行改造,改善长野市内部及通往东京的外部交通,联通了志贺等旅游康养胜地。二是积极推广利用冬奥科技成果。率先使用GPS导航与无线数据传输等科技,并在当地建立了实时气象预测系统,可准确监测未来48 小时的气象变化。利用光纤网络、内部局域网络进行视频、音频传输,带动了城市娱乐升级,通过信息科技加速了长野的现代化进程。三是提出“打造幸福移居城市”的口号,引入星野、西武等高端品牌,开发轻井泽康养胜地,打造高端户外、健康乐活、宜居小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与鼓励移民政策来实现冬奥临时人才长期本地化,人口由冬奥申办初期的34 万增加到2015 年的207 万[11]。
在产业重塑方面,长野以冬奥会为名片,重点打造户外、康养和文旅产业,构筑了综合性体验经济产业体系。户外产业方面,一是组织雪上运动、马拉松、登山、攀岩等赛事活动,吸引全球的专业运动员及游客;二是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和户外产业,吸引企业集聚,专著于索道及人工雪制造产品和技术。康养产业方面,一是抓紧户外运动衍生康复需求开展运动康复产业,面向都市高净值人群打造以生态养生为主题的康养体系;二是配合西武等顶级酒店集团提供食宿配套,吸引东京客群。文旅产业方面,一是重点发展文创产品,基于自然景观,结合文化元素,加上独特冰雪IP,发掘、重塑江户传统,利用以二次元文化生产及消费为主题的文创产业吸引年轻客群;二是开辟多元化文旅消费体验,推出温泉、美容等高端度假消费和购物、会展等都市型消费,以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在遗产利用方面,在长野冬奥会结束约3 个月之后,地方政府和民间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了第三方企业M-WAVE 股份公司,负责运营冬奥场馆、奥运博物馆等设施。M-WAVE 公司运营3 处冬奥设施,其财报显示该公司20 年来一直维持盈利状态[12]。运营方除了承接专业体育赛事、打造青少年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以外,还积极招揽各类展会、演出以充分利用淡季时间进行创收。在场馆空闲期,场馆可以极低的价格向一般市民开放。
长野借助冬奥会,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带动城市和产业的整体发展,实现了赛后两年内经济持续增长,同时让长野成为日本都道府县中幸福指数排名第一的地区。
赛前5~6 年,长野经济在日本一枝独秀,当周边类似区县GDP 年度下滑速度约为5%时,长野仍保持高于东京的GDP 增速。赛后第二年,长野的经济出现拐点,并开始呈现大幅度下滑态势,造成地方经济严重衰退,这一现象被称为长野现象。
导致长野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等外部宏观层面的背景,也有因冬奥巨额投资造成的长期债务负担的因素。但其中更为深刻的原因,是长野冬奥会在长期战略上存在失误,具体表现为科技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缺乏动力。长野没有借冬奥导入高新产业与科技人才,培养本地科技创新产业,导致可持续发展乏力。冬奥会期间培育的户外、康养、文旅等消费产业一直没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冬奥期间引入的豪华宾馆的入住率只维持在三四成。在2000 年日本经济整体衰退的情景下,这给长野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平昌位于首尔都市圈以东180 公里,是韩国的第三大郡,作为韩国著名的文化、运动、休闲度假山城,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及城市底蕴。平昌以冬奥会为契机,结合中央政府、江原道政府的重大战略,从升级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信息通信技术(ICT)、积极融入首都圈等方面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但是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平昌发展也进入了慢节奏期。
平昌借冬奥实现城市发展不是依靠单打独斗,而是本着全国一盘棋的通盘思路,与中央政府、江原道政府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系统谋划当前与长远发展。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2011 年底,江原道政府制定江原道综合计划(2012—2020),提出江原道立体空间基础建设,针对平昌提出创新化基础建设。具体建设方面,第一,空港及赛场交通连接。建设KTX 交通连接仁川空港至主赛场;第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布局,推进5G 基站建设,并配合形成景点、示范区覆盖等工作;第三,建设冬奥场馆,改善平昌基础设施。到奥运举办时,这些规划全部得到落实。平昌郡针对冬奥会提出HAYYP 700 主题建设,着重对城镇布局、基础设施、文化观光等方面展开升级改造建设,使整个城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3]。
在ICT 产业发展方面,针对此次冬奥会,韩国科技部于2016 年形成K-ICT 平昌冬奥会实现战略,选定5G、物联网(IoT)、超高清(UHD)、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五项技术作为奥运科技元素,并提出“展示ICT 强国风采,促进ICT技术出口”的目标主旨[14]。基于这一目标,在平昌冬奥会前,相关部门和企业、机构等在平昌开展各种展示推广活动,例如:建设平昌ICT 体验馆、5G信号基站、虚拟现实游乐场等,用于国民及国外游客实体体验、企业展示等;打造绿色网络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熔炉,游客可通过简单编程体验无人机、无人驾驶操控;围绕媒体转播,成立超高清工作室,研发超高清视屏和基于5G 的观赛设备,加强转播效果。后冬奥时代平昌持续推进相关工作,由此,2019 年韩国成为全球首例试商用5G 服务的国家。
在融入首都圈发展方面,根据江原道综合发展计划,平昌要以旅游业作为城市核心产业,其功能定位也以首都圈娱乐休闲、文旅为主,冬奥会后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将滑雪赛事场地改造为滑雪度假村运营,从而将平昌打造成集训练、竞赛、休闲功能为一体的亚洲冰雪运动训练中心,带动首都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
在平昌冬奥会带动下,2018 年韩国国内人均收入突破3 万美元,平昌方面也借冬奥契机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江原道政府统计,平昌2018 年、2019 年连续两年GDP 增长均高于同类郡县,地方竞争力整体排名前三(仅次于江陵、春川),地区旅游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五,2019 年前来旅游人数同比增加22%[15]。
2019 年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打断了平昌的正常发展。从韩国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平昌旅游、农产品出口方面遭受巨大损失。由于平昌冬奥会距今时间较短,当前还无法做出充分、公平的评价。平昌政府在奥运会后,未建立赛后场馆运营团队,对部分场馆进行了拆除和复原改造,部分场馆改造为体育休闲中心和国家训练中心,场馆整体有效利用不足。同时,ICT 产业也刚刚起步,成效还没有凸显。在融入首都圈计划中,平昌定位为旅游娱乐,但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前往人群多以韩国本地及亚洲游客为主,与周边江陵市等主要冰雪训练基地具有同质化竞争关系,发展速度低于其所在首都圈整体情况。
张家口作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充当着连接京津晋蒙的交通枢纽作用,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按照“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办奥理念,张家口开启了冬奥场馆规划建设、城市配套发展的新篇章。
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4 个竞赛场馆、3 个非竞赛场馆(见表1)如期保质保量完工,其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设计、施工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京张高铁、延崇高速建成通车,缩短北京与张家口的空间距离,将张家口纳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以及由张家口崇礼至北京的交通线路均已全部实现5G 网络覆盖。
表1 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一览表
产业发展方面,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以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体育运动培训等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截至2021 年底累计引进冰雪产业项目100 余项,已投产运营超过50 项,持续举办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体验活动,2021 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突破500 万。绿色能源产业势头向好,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竣工投产,保障所有冬奥场馆100%使用绿电,可再生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体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治理等不断推进,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不断发展。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北京牵手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是国家通盘考虑,发挥对国家发展,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牵引作用,因此通过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张家口的品牌形象已经初步树立,赛后要把握好后冬奥机遇,充分利用好冬奥遗产,发挥其最大效益。
张家口具备丰富的资源优势、特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张家口在京津冀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将会从更高层次上统筹资源,从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要素。围绕3 亿人上冰雪,张家口将成为冰雪运动的主要承载地,与东北、新疆等地相呼应,形成联动互补局面。
北京冬奥会推出“智慧冬奥”,5G 通信、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已在张家口赛区的场馆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全面应用。新技术为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尽管张家口处于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要充分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叠加所带来的压力,合理利用好内外两种资源,实现张家口更好发展。同时,要警惕在后冬奥时代,出现类似长野现象和平昌的慢节奏问题。张家口要培育主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不仅仅是成为北京的后花园。
与长野、平昌两届冬奥会所处时期相比,虽然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结合长野、平昌发展奥运经济社会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当前局势,立足张家口的实际,做好整体设计,切实可行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实现张家口的可持续发展。
(1)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做足做实冰雪运动文章。
张家口因冬奥而兴,后冬奥会时代,要充分用好冬奥场馆等资源,发展冰雪体育运动,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一是要遵循“大循环”“双循环”发展逻辑,打造国内、国际冰雪文化、体验、运动、赛事、旅游综合中心。依托云顶滑雪公园、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冬奥场馆,积极承办国际雪联世锦赛、世界杯赛、Snowrun 野雪跑等高水平国际冰雪赛事。二是吸引国家、省级冬季运动队前来,建设训练、科研、医疗、教育、服务一体化的国家冰雪训练基地。建设青少年培训基地,打造集娱乐体验、趣味科普、体能训练、运动竞技、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全年可运营青少年研学游学教育基地。三是抓住3 亿人上冰雪机遇,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探索冬奥场馆四季运营模式,突出冰雪产业的世界级名片,提升旅游服务业,将张家口赛区打造为世界级滑雪度假区,吸引全世界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2)激发经济内生活力,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所在,而新兴产业决定经济的未来。张家口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引领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审视全球冰雪产业链现状,利用后疫情时期我国整体稳定发展环境,依托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立冰雪装备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构筑产业链“生态圈”,促进冰雪产业集聚发展。二是重点发展文旅产业,依托崇礼冬奥场馆设施及冰雪小镇,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壮大体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展览服务等业态,促进体育、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三是顺应新科技革命趋势,以 “科技冬奥”等科技元素为产品,发展冰雪数字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对户外、文旅、康养等产业的支撑,打造冰雪数字产业链。发挥风能、光伏等绿色能源优势,加快电网改造、储能和氢能技术攻关,加快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民用化步伐,打造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3)促进科技冬奥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5G、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科技冬奥”新技术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将冬奥新技术融入居民生活,为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模式和方案提供支撑。一是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智能化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用于城市建筑以及无障碍设施建造,减少设计、建造、运维等成本,提高效率。二是推广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交通,寻找最优化方案应对大范围交通拥堵、瘫痪等问题,便利人们的交通出行。三是建设“城市大脑”,将森林智慧防火、智慧政务、智慧旅游等成果用于城市治理。相关部门做好政策配套,推动成果推广落地应用,促进智慧社区、智慧建筑的示范,引领张家口乃至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
(4)充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将张家口的发展放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通盘考虑,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挥好京津冀协同化发展作用,以张家口设施、建设经验、科技应用等为基础,围绕冰雪运动、绿色科技等热点,建设冰雪科技研发、创新中心,实现高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实现区域核心竞争力增长。二是加强张家口与北京的全面对接与合作。与北京建立冬奥可持续发展的对话与合作机制,考虑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工作,充分发挥冬奥人才作用,积极对接各方科技创新资源。张家口市政府要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吸引北京乃至全国投资方对冰雪产业进行投资。三是以冰雪赛事训练场、冰雪旅游等为口号,利用“奥运”契机,从文化、设施、区域投资前景等多维度宣传、突出张家口价值,打造冰雪运动产业名片,争取国内外发展机遇。发挥国际友好城市机制,加强与长野、平昌等地交流合作,共享冬奥经验,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