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江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混凝土材料质量差、施工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这将极大地降低整体建筑质量。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必须进一步强化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运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负面因素,有效完善混凝土施工工艺。
建筑混凝土及原材料的质量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有的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对混凝土材料的质检工作缺乏重视,对进场的混凝土材料只检查合格证明,不对原材料进行更细致的二次质检工作。选择供应商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施工中混入部分不合格材料,给施工质量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隐患。
如果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养护,会造成水分迅速蒸发,混凝土表面也会因此迅速收缩并产生裂缝。特别是夏季施工期间,由于温度影响因素较高,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流失,水泥颗粒不能形成较稳定的黏合力,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粉灰状,不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质量。
建筑混凝土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拌和混凝土不能长时间存放,因此,对混凝土及运输速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运输距离过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凝固现象,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另外,在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外界的温度,夏季要避免由于暴晒造成的混凝土管道堵塞,冬季需要在混凝土外壁构建保温层,防止混凝土低温冷却。
建筑混凝土材料在配比过程中会掺入砂石,因此,在生产混凝土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砂粒大小,如果砂石颗粒太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使建筑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孔洞,孔洞表面会附着干灰,造成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温度的有效监控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由专人调控混凝土施工温度,同时记录相关数据,提高数据记录的精准度,确保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建筑混凝土的原材料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不同类型的水泥会有不同的性能差异。在混凝土配比时,不能盲目使用水泥,应根据建筑需要选用硅酸盐水泥。同时,选择砂石时不能用颗粒过大的砂石,搅拌混凝土时要用干净的自来水,不能使用二次循环水,以免混凝土受到污染。建筑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存在开裂现象,而在施工过程中要科学配比外加剂,防止混凝土开裂,常用的外加剂有木质素、粉煤灰、碳酸钙等。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强度、尺寸、高度等内容,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施工位置,检查相关构件的数量及保护层的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钢筋、油污、杂物,并严格控制模板的孔洞和缝隙。使用模板时要用清水湿润,但不能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由低至高分层浇筑,每层浇筑的厚度要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和具体的捣实方法来确定。在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在底部填充水泥砂浆,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则需要采用流管或振动流管使混凝土下落。混凝土浇筑时,应反复观察模板,检查支架、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位置,如出现变形、位移等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混凝土技术的检验标准。结合施工单位现有的施工力量,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检查设备和原材料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管控,对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审核,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构建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预防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有效控制混凝土和强度性能,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模板的数量进行充分地统计,清理模具,优化各种准备工作。浇筑要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进行,并捣实、摊铺。
施工中应遵循各种施工要点及原则。由于施工工序相对复杂,施工团队需要对施工流程进行细化,以建筑安全和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提高混凝土技术水平,以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目前,建筑业发展比较迅速,对材料和技术应用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引进施工技术,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优化企业内部的人才建设体系。建筑企业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研究更具创新性的施工技术,并把各类技术创新作为后续培训的重要内容。以施工技术为核心,优化和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水平。在施工前、施工过程和验收阶段,必须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分析,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各环节所应用的技术细化。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出更多元化的优化方案,使建筑混凝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