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彰
(福建省地质工程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景观园路建设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建设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景观园路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课题之一。传统型园路影响了雨水的截留与蓄积,这不但有违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也同样不利于城市区域范围内“双碳”目标的实现,对城市生态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建设具有海绵功能的园路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厦门市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水生态修复区(二期)规划用地总面积约71万m2,其中水域面积约达29万m2,陆地或湿地为42万m2,总投资2.2亿元,景观园路包含四种类型园路和两种类型的人流集散广场,是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
综合考虑园内的自然景观格局,采用“周边多点出入,内部多路疏散”的交通布局,路网结构呈自然式、环状铺设,沿途贯穿各主要景点,以景引路,以路串景。园区共设三个主入口广场和四个次入口广场,园路依使用功能和目的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出入广场、一级园路、二级园路、三级园路和四级园路,建造结构、宽度和面层铺设材料均不相同。
一级园路是园区道路系统的骨架,连贯园内南主入口广场、北主入口广场、三角梅主广场、水生态区和荷塘保育区,是引导游览的主线路。路面宽度为4 m,长度为3 637 m,设计为满足电瓶车通行,面层采用环保材料透水混凝土。
二级园路是一级园路的分支和辅助道路,贯通连接水生态区和荷塘保育区内各景点。路面宽度为3.5 m,满足行人通行,面层采用外露面人工两凿、仿古做旧芝麻灰石板(外观应自然古朴)留缝嵌草铺设。
三级园路是深青溪两侧绿地中的辅助道路,是各个景观分区内的骨架路网,将次出入口广场、配套管理房、休闲亭景点连接起来。路面宽度为2.4~2.8 m,满足行人通行,面层中间为外露面人工两凿、仿古做旧芝麻灰石板(外观应自然古朴),两侧为黄木纹板冰裂,留缝嵌草铺设。
四级园路为游闲小路,是各景区内连接各个景点角落的步行小路,是园路系统的末梢,它与周围景物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宽度为1.5~1.9 m,以2~3人并排通行为宜。面层为黄木纹板冰裂,留缝嵌草铺设。
(1)南北两个主入口广场分别连通环湾大道和海翔大道,人流量大,是主要出入口和集散地,采用80 mm厚芝麻灰花岗岩石板铺地,石板外露面人工二凿,仿古做旧,为柔化地面,留缝10 mm撒播草种。
(2)三角梅广场和深青溪四个次出入口广场,为人员出入口和休闲集散地,采用黄木纹板冰纹铺地,留自然缝50~80 mm填土嵌草。
道路良好的透水性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能够削减地面径流、缓解可能的内涝程度,并且雨水的截留与蓄积也能够对地下水层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缓解当下的水资源紧缺危机,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1)基层处理
所有基层均不采用混凝土硬化,而是采用砂碎石级配碾压密实构建。为满足不同道路结构安全问题,根据道路级别采用了不同厚度、不同级别的砂碎石级配,砂碎石完全不妨碍雨水下渗。
(2)面层处理
一级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面层,分别为190 mm下面层和30 mm上面层。广场和其他园路均采用石材面层,因基层采用砂碎石级配,为结构安全考虑,面层石材均采用80 mm厚石板。虽然石材不具透水性,但铺装时石板之间均留缝,南北两个主入口广场留缝10 mm、黄木纹板冰纹面层留缝50~80 mm、二级园路留缝30 mm,雨水可通过缝隙渗透到下部土壤而等到保存利用。
景观道路应结合周边的环境,将其融于自然的环境中。除了一级园路透水混凝土用路沿石收边外,其余均取消路沿石收边。南北两个主入口广场两侧面层石板和园路黄木纹板冰纹面层均采用锯齿形、进出不等长收边,避免石材直线收边的生硬感。石材边缘自然和周边的草坪相互交叉融合,结合路面缝隙中的绿草,形成“路在草中、草中有石”的美丽景观园路。道路的边缘向周边环境过渡的处理手法,可以很好构建公园绿色生态网路。
不同级别的石材路面均采用留缝嵌草的铺装方式,南北两个主入口广场留缝10 mm撒播草种、让种子自由生长,黄木纹板冰纹面层留缝50~80 mm铺植草皮、二级园路留缝30 mm铺植草皮。绿草软化了生硬的石板空间,提升了景观效果。不同宽度留缝种草,可提高3%~5%的绿化率,有利于改善小环境气候条件、减缓热岛效应,达到景观视觉和生态效益的最优点。
植草缝土壤直接与基层砂碎石相通,植物可以直接扎根于土壤之中,充分吸收土壤的水分与养分,有利绿植生长成活,特别是在相对缺雨的旱季,植物能够有效利用土壤中的天然水分以更好地应对环境胁迫,同时,也能够降低养护用水的消耗量及费用,节约城市用水,达到环保降耗的目的。
透水混凝土路面中的多空隙结构使路面空气和地下土壤之间的交换更为便捷,地表透气性良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该项目周边多个村庄被拆除,产生大量建筑再生骨料,经分类并送相关单位检查,能满足人行景观道路做基层使用。因此就地取材,把建筑再生骨料运用到二级、三级和四级园路基层中,进行资源再利用,节能环保、又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考虑各类人群需求,尤其是残障人士游园的便利性和舒适感,本项目从需求端着手,除三角梅广场设置少量台阶外,其余广场和所有园路均不设台阶,以合适的坡度解决全程的无障碍通行,构建优雅舒适的人性化游园环境。
本研究以海绵城市建设的绿色理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厦门市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水生态修复区(二期)作为工程示范,重点阐述了景观园路依不同功能和目的划分,构建几种不同结构的新型生态园路,重点总结了新型景观园路生态性创建的几种方法和经验,以期为目前新型生态景观园路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