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高振平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学院
内容提要:在石果的艺术观念中,“本根”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那个源头性、“本体”性的东西。石果在其父石鲁“意理法趣”论的基础上,提出“理法意趣四字诀”:“有机形理一画生,草书笔法韵势型。情态蕴意精神气,自然妙趣心像通。”石果“理法意趣四字诀”完整地包含了其对传统艺术“本根”的认识。
石果的艺术与其父石鲁密切相关。石鲁是水墨表现的开创者,石果的实验水墨里表现的成分依然明显,因为这原本是他父亲的命题。批评家陈孝信与笔者谈到此话题时,认为这是石果区别于实验水墨流派中其他代表性艺术家的原因。另外,批评家易英曾经这样评价石果:“石果应是属于实验水墨的一员,但他似乎已经超越了语言的实验,艺术本身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他不是在进行语言的实验,而是以生命为赌注进行的精神历险。”[1]批评家吕澎在他的《实验水墨的历史与画家》一文中引用过这段话,并对这里的“以生命为赌注”提出了疑问,可是他并没有解答。
在近几年石果的实验水墨艺术理论的表述中,更多的是关注中华传统美学与艺术的“本根”性问题。在石果的关键词中,“本根”“本体”与“人本”是相关联的。“本根”是石果实验艺术创作阶段与后期艺术设计教学一直在追求的方向。石果还给“本根”一词加了一个修饰词“韵势”,成为“韵势‘本根’”,赋予其特定的形象特征。对艺术“本根”性的思考最早源自石鲁于1955、1956年连续两年的印度之行。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石鲁由此迅速、决然地开始了艺术道路的重新选择。石果观察到,其父1957年的作品(无论速写还是水墨写生作品)中光影与体面等素描造型手段几乎都消失了。两年后,石鲁的《转战陕北》横空出世,完全不同于三年前的埃及作品。22年后,石鲁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的学术讲座上,讲了这样一段话:“比如印度这个国家,有好多东方的艺术,哪怕国家成了殖民地,政治经济全都被外国操纵了,但他的文化艺术始终坚持民族的东西,有音乐、绘画等。……他始终保持着精神文化的独特性。我们中国有古老的文化传统,‘五四’以后……我们的文化艺术怎么办?是用外来的移植解决问题,还是从我们民族的东西出发来解决问题呢?”[2]石鲁艺术道路的重大转折,促进了石果通过艺术实践对“本根”的不懈探索。
在石果的艺术观念中,“本根”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那个源头性、“本体”性的东西。“本体”乃西方哲学家康德的概念。“本根”一词,以大树之根脉喻示中华文化精神之根本。其形象化特征,正与中国古代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相一致。自然是道的“本根”,道作为自然的规律与法则,又是天、地、人三才的“本根”,也是中华文化的“本根”。石鲁对艺术“本根”的思考,体现在1963年春养病在家期间所做的学艺笔记中,这些笔记后被编成《学画录》[3]。其中有“生活论”“造型全神论”“质疑孤言笔墨论”“意理法趣论”等,都不同程度体现出从“本根”性出发探索传统艺术当代化的问题。《学画录》对石果的影响极大。石果在繁忙的教学管理岗位上退休后,在家养生作画之余,还写了大量的手稿与笔者分享。笔者静下心来细读这些手稿时,深深地感受到石果受其父影响至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探索。在微信聊天中,石果给笔者发过来这样一段话:“家学有没有意义和价值,要看能不能传承和发扬光大。贡布里希都认为,中国艺术传统是代代传承、不断趋向精深博大的类型。这个类型与西方当代艺术的不断革命类型共存,都有其历史意义。”
石果在其父的“意理法趣”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理法意趣四字诀”:
有机形理一画生,草书笔法韵势型。情态蕴意精神气,自然妙趣心像通。
石果认为“意理法趣”是创作状态下的要旨与心得,而“理法意趣”是修习与教案版,是造像艺术基础教育的总纲要。“意”居第一,石鲁讲的是“意在笔先”“立意为要”;“理”居第二,说的是立意也要合乎自然之理、天地人情之理;“法”居第三,讲的是“意”与“理”相结合而成为笔法、墨法、色法、章法等;“趣”字兜底,乃是指画家临池之际,精气神来,横生妙趣。
而石果的“理法意趣四字诀”完整地包含了其对传统艺术“本根”的认识。“有机”指的是自然界有机形象,以植物、动物、人物三大类为代表。这是认知、理解、欣赏自然形最生动的范本,是从模仿自然开始走向创造性造像艺术的第一步,道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形理”,指自然之理、形象之理、形质之理、形美之理、行动之理。这是自然万物生长之形理、运动之形理,包含了生长变异之美、运动姿态之美。“一画生”的“一画”来自石涛画论,石涛以“一画”之说为绘画之“本根”定义。第二句“草书笔法韵势型”,则是强调以书法草书介入为颖悟的途径,提出了通过修习草书来感悟书法之美,理解“一画”的韵势精神与有机生命体运动之自然形理的同构规律。西方的具象与抽象概念都包含在这“一画”之中。第三句“情态蕴意精神气”,认为基于功法修习的内化升华过程,最终都须内化于心,化为情态、创意和“精气神”。最后一句“自然妙趣心像通”,强调自然妙趣与心像相通。
石果早期的实验水墨运用过平涂框架式“抽象结构”,也常用写、画、染、拓、喷的综合手法制作水墨团块、肌理造型。批评家皮道坚认为石果是将其所谓的“东方自由直感”与“西方理性规范”熔于一炉,来表达“远古人本主义精神”。其中,2003年的四联屏《八大山人殁三百年祭》,达到了石果创作的顶峰。该作品气势宏大,厚重肃穆。
石果 木克金 —— 神柏造像纸本水墨 206cm×68cm×62019
然而,在石果近两三年的创作中,原来的各种综合手法与肌理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突然对崖柏的形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收集了很多崖柏作为创作的原型。他的六联屏《木克金——神柏造像》(图1),几乎是写成的草书图像。石果写道:“其‘木克金’者,其‘坨坨料’者,早已掐头去尾、剥皮斩头,跨过生死之界,却仍不失其修炼千年的傲骨风神。山人特为其作几辑‘标本画’,以致敬意。”1963年,石鲁在《学画录》上写了一段长期不被人关注的话:“画贵全神,而神有我神、他神。入他伸者,我化为物。入我神者,物化为我。二合为一则全矣。”此时石果的创作,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与生命的体验。
石果的《木克金——神柏造像》系列作品,较以前作品更加纯粹,更加洗练,笔法老到、精妙,气势、神韵跃然纸上。从以形写神,到形神兼备,再到以神造型,我神与他神,物我相化,方可画贵全神。未曾通识得神神相映相惜者,何以轻言畅神。
石果于2004年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组建设计与艺术学院;在2005年至2016年间,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在此期间,石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设计教育中去。在教学中,石果一直思考设计造型基础的“本根”性,即如何从传统文化的笔墨之根、书法之根中提炼并形成具有中国造型观念的构成,以取代越发趋于僵化和公式化的所谓的“三大构成”。设计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本根”,正如包豪斯的基础课理念是扎根于欧洲文化本体一般。石果抽象水墨的实验性绘画探索,在校园里进一步沉积,从而进入设计基础的研究教学中。他用毛笔和宣纸进行设计基础的造型实验。“理法意趣四字诀”贯穿于教学中,寻求“韵势‘本根’”,注重有机造型抽象构成的训练模式与现代的构成观念相结合是石果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特征。其设计基础课程以书法(主要为草书)为研习、演绎、变形的起点,通过水墨线条协调身体运动,在理法中探索意境与情趣。
石果的重要设计作品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艺术学院教学楼的设计。此建筑主体为几何结构风格,以传统七巧板为元素,根据地形特征与功能进行构成。建筑入口处台阶设计为服装展示走秀台向外延伸,门楼采用有机抽象图案,表达出教育与孵化的理念。该建筑外墙瓷砖色彩为端砚之青灰色,门楼为不锈钢立体雕塑,建成后曾一度被人们戏称为“螃蟹”,并具有动画之感。在千篇一律的方盒子楼房中,该建筑设计既有独特感又具有时代感。
五行中,金克木,石果反其道画《木克金》,喻示了一种在强势威胁下的坚守与不屈。这种千年傲骨正是传统艺术“本根”性的坚忍不拔之气概。人世坎坷,起伏跌宕,需要进取的包容之心,同时也需要坚守传统文化艺术的“本根”,不断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