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起兵 孔维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是智慧经济下人工智能时代推动产业变革和转型的顶层设计。2022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应当“根据产业需求,依法自主设置专业”,并严格按照“职业教育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国家从法律层面廓清了“产业”“专业”“职业”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明了方向。现代产业的基本特征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产业分工、细化和生产组织过程的社会化。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势必会改变原有的职业结构,并对未来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进而倒逼专业(群)建设发生改变。基于此,本文以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为例,在尝试厘清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之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的建设路径。
智慧智能经济时代的产业变革具有制造数字智能化、资源配置数据化、产业环境生态化、产业组织集群化的特点。大量人工智能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将使社会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将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的改变,其中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机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产业固化了传统职业,而新兴产业必将产生新型职业。从职业的视角来看,产业变革必然带来职业改变,而职业改变的内生动力是产业不断进步和产业要素的重组。
在产业派生职业的命题下,一方面,职业不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产业的更新迭代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广泛应用背景下,现代冶金产业链中的传统烧结工、炉前工、轧钢工等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已经完全被智能化控制中心所替代;传统物流中仓储管理的人工盘货岗位均被现代智能仓库计算机取代。另一方面,产业的“群化”(链化)也势必使职业出现“群化”,即单一职业所能体现的内涵、范围和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产业的要求,职业群的出现和职业带的形成将成为现代职业的基本特征。
产业派生职业,产业甚至决定专业,对于这一客观事实,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对此具有清醒的认知,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专业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尤其是在“双高计划”的引领和推动下,有的职业院校对专业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和调整。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转型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依据有以下四点:一是专业(群)与产业群(职业群)的匹配;二是专业(群)人才培养能够为区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三是专业(群)设置的逻辑关系与产业群、职业群对应;四是专业(群)所体现的基本要素,如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符合现代产业(群)和现代职业(群)的基本要求。
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大多数职业院校都能跳出传统“专业”的范畴,对建设专业群的逻辑进行论证,都能经过业内专家(领军人物)的审定,做到目标明确、组群合理、核心专业突出,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职教育由封闭式、学科导向、知识本位向开放式、产业导向、能力本位转变。但也有部分职业院校在组建专业群的过程中,过多强调了专业与专业的联系,忽视了专业与产业等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专业群定位不准确、建设目标不清晰、组群逻辑不科学,违背了专业群组建的内在机理和基本规律。应当注意的是,专业群建设不应仅停留在专业分析的层面,其建群的依据和起点应当是产业分析和职业分析,做到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三者关系协调、要素对应、相互匹配。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波特认为,某一产业组织中所形成的聚合体内的企业和经济组织具有在地理位置、产品、技术、客户以及和同业交往密切等特质,能够通过整体力量保持在竞争和合作中的优势[2]。产业群作为外源动力主体,一般具有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产业群的形成机理可以理解为:具有关联度的企业经济组织,为了获取技术、知识、供应商等方面的资源互补和共享,简化交易过程,减少交易成本,打破企业间壁垒,产生相关企业的序参量和控制参量,取得协同经济效应、拉动效应、网络效应和追赶效应。
在智慧智能经济时代,产业群将不再是同一产业链中按照不同节点的序化,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云计算等智能工具的嵌入将使产业群成为智能化发展下产品、技术、服务的综合体。
1.职业
“职业”泛指职业人的某种工作种类,其内涵表现为职业要素及其联系。职业具有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先进性、规范性和可迁移性;职业要素通常包括职业人、职业活动、职业功能、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3]。
按不同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不同类型职业按照社会和产业分工所产生职业的内外联系形成职业间的职业联系,职业联系体现为不同职业间的关联性,一组具有关联性的职业即可构成职业范围并与特定的产业范围密切相关。由于产业不同或同一产业中的发展阶段不同,原职业范围将会被破坏并获得重新组合和序化,由此可见,职业的产业属性和派生关系是职业的特质。
2.职业群
职业群是具有职业联系的一组相关职业的聚合体。美国职业教育体系是建立在职业群分析基础上的,共开发了电子、机械、材料等16个职业群。早在2010年,美国超过2/3的州都将职业群体系作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接近1/4的州均参照职业群的不断变化分析本州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供求。
3.职业带
职业带是根据若干个不同职业的职业范围、知识和能力的关联性所形成的连续带。在职业带中,如果不同职业的要素不相关,将不会出现“带”中不同职业的重叠;但是,在智慧智能经济时代,产业出现了跨界和重构,所派生职业的复合程度越来越高,其知识与能力的复合性越来越凸显,从而使职业带上不同职业所体现的职业范围、知识和能力具有了同一性,从而出现了职业带上的复合区域或交叉区域(阴影部分),见图1。随着职业的复合性、跨界性不断取代职业的单一性,职业带上的重合部分将会不断拓展。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为例,其职业带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现代冶金专业群对应职业带示意图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由黑色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4个专业组成,4个专业对应职业带相互出现交叉或重叠,例如图1中区域①为黑色冶金冶金技术专业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带上的重叠区域,说明由于冶金和环保两个产业的跨界融合,促进了相关职业群的融合,图1中区域②③④的蕴意理同。智能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产业群构成的跨界性促进了职业群的跨界与整合,正因为如此,现代冶金专业群所属的4个专业在职业带上出现了共同重叠区域,即图1中区域⑤,体现出国家倡导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属性。随着产业的变革与不断更新迭代,重叠区域的面积将不断外延、扩展,渗透力将不断加强。
专业群的形成源于产业群和职业群,它是以特色或骨干专业为核心,以支撑专业和关联专业为辅助的若干专业的集合体。专业群建设在定位上应当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重点经济发展的需求,确保人才供给与实际需求高度匹配,群内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包容性强、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师资团队互补性强、评价体系通用性好、学生在群内可以按照意愿选择职业等特点,并进行职业拓展[4]。
由此看来,专业群建设是在产业群(链)基础上进行的,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存在着固有的内在联系,彼此互为因果,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从而从形成“三群贯通”的专业群建设逻辑关系。
在智能经济时代,产业链的快速转型发展将引发职业发生变化,对职业人的职业观念、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出新要求,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专业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专业建设与改革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在新职业不断替代传统职业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专业需要重组和创新发展。以现代冶金技术为例,随着现代冶金产业群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传统的钢丝绳生产不再是一个独立职业(岗位),现代冶金行业将其整合为金属精加工职业群,对此,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专业目录》中“金属制品加工技术”专业已经被删除,金属精加工专业群特征凸显。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智能方法的广泛运用,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将成为职业人的关键能力,这将会进一步扩展职业群的外延。三年制高职的专业人才培养周期与当下产业群、职业群的发展明显不适应,由此部分高职专业将延伸为长学制的本科职业教育专业。
根据现代冶金技术产业智能化发展与转型的业态特点,按照跨界、复合、对接的要求,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构建了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基于此进一步对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见图2。
图2 基于“三群贯通”的现代冶金专业群体系
1.产业群派生职业群
智能、绿色、可持续是现代冶金产业群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标志。在“智能+绿色”冶金的国家战略下,现代冶金全产业链结构和技术迭代升级速率加快,传统冶金的管理、经营模式和技术水平已经完全被取代,以精益化管理、信息化经营、智能化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冶金产业群对职业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产业和职业的派生关系上也出现了深层次上的变革。例如:传统冶炼工序包含平炉冶炼工艺,随着智能化冶金的发展,平炉冶炼早已被先进的转炉炼钢所取代,故此,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将“平炉炼钢工”等职业取消。
2.职业群决定专业群
职业群在功能上定义了职业人的职业能力和从业范畴,建好专业群的最终归宿(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因此,职业群决定专业群是遵循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逻辑的。现代冶金技术职业群按照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和横向融合关系,可以分为冶炼岗位群、轧钢岗位群、环保岗位群、管理岗位群,每个岗位群均设有不同功能且紧密衔接的职业(岗位),冶炼岗位群与轧钢岗位群是按照产品生产链的上下游衔接关系设置的;环保岗位群和管理岗位群则与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交互融合。在职业群决定专业群的逻辑上,冶炼岗位群、轧钢岗位群、环保岗位群、管理岗位群与黑色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工程技术专业形成映射关系,专业群的组群逻辑、课程体系、教材标准等要素随职业群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嬗变。
3.专业群服务职业群
专业群可以发挥资源聚集效应、序化效应、聚焦效应,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服务于职业群。现代冶金职业群内各职业(岗位)联系密切,对职业人的要求进一步复合化。组建专业群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从而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初衷。
4.职业群推动产业群
职业群不能独立存在,是依附产业群并随产业群发展而演化,组成“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的可循环、可持续闭环的生态系统。职业群与产业群是正向推动关系,还是逆向阻滞作用,取决于校企之间的产教融合程度。总之,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三群贯通”是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的构建核心,正确处理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产业主导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三群贯通”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将促进“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升级,从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基于专业协同发展的视角
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将冶金类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及其相互间的职业联系进行组合并形成专业协同创新组织。在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中,其内部的序参量和外部控制参量相互作用产生组织内的协同关系。
首先,在高职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中的各相关专业将具有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由此使专业群协同创新组织出现新质结构并产生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5]。如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是其强势专业,2009年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2017年被列为天津市骨干专业,2017-2018年获得天津市提升办学能力项目资金支持;而工业工程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则是新建专业,综合办学实力较弱。在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中,群内优势及核心专业与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在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不可避免产生“势差”,专业群的快速发展与创新具有“群”的整体性,从而使优势专业与群内其他专业在同一目标下共同发展,形成“弱跟强”“优带劣”的拉动效应,最终实现专业群在协同和均衡中创新发展。
其次,在专业群中,各专业通常在其所对应的职业联系基础上呈现水平关联,在自组织机理作用下,群内专业可通过相互借鉴而形成各自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同时促进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不断丰富。当群内某一专业的创新成果嵌入到群内其他专业中将产生连锁效应,并逐渐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在群内的传递链。
最后,某一专业群中通常有处于核心地位的优势专业,在专业群建设中,群内各专业的关联性将凸显群的整体性,从而推动群内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如现代冶金技术职业群中的职业带重合部分逐渐扩展,将使群内的专业协同组织结构更加优化,适应智能时代现代冶金产业的人才需求,从而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2.基于经济一体化的视角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津京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下,智能化时代将导致一定范围内的产业转型、企业重组,使对应的相关职业的职业要素及其关联发生改变。一方面,跨区域的产业群将出现跨区域的职业群,使专业群建设不再局限于某一院校内部,而是成为一个跨区域的专业协同组织。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成立京津冀冶金职教联盟,聚合了京津冀行业协会、30多家企业和近20所中高职院校,成为一个跨区域、具有连锁功能的产教一体化组织。另一方面,专业与产业链上的单一对应关系将会发生变化,某一专业不可能服务一条产业链,而专业群人才培养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将服务整条产业链或产业群,从而产生一体化效应。在智能冶金产业链上,针对链上的某一节点,如“冶炼”,为保证产品质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和工程技术职业能力将聚焦,从而呈现一体化状态并产生聚合效应。
3.基于选择性教育的视角
职业教育的选择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职业人的从业取向与职业兴趣(偏好)、动机相关,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必然具备产业和职业人从业的“二元”需求,这在高职百万扩招对象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的受教群体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专业,从业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岗位,在职业带重合部分逐渐扩展中,群内的“跨界”特征将凸显,从而为从业者提供了选择空间。
4.基于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的视角
随着人工智能工具的广泛应用,黑色冶金技术专业群建设必然推动教育资源的重组。在现代冶金产业中,产业分工和细化将导致职业教育链中职业的“碎片化”,使传统职业岗位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可衔接,“碎片化”后的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彰显职业岗位能力的复合性。
5.基于国际产能合作的视角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为核心的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创新发展的主要方面。职业教育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应当在支持国际产能合作、服务中资企业、提高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水平和就业水平方面有大作为。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携手国内知名民营钢铁企业——天唐集团,在非洲建立乌干达鲁班工坊,实施订单式培养,充分体现了当地企业和中资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在与乌干达埃尔贡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中,提高了合作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学生毕业后直接被当地中资企业录用。
在新时代,高职专业群建设必须符合产业现状,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同时,在现代产业中,专业群建设要在动态调整中实现创新发展。高职专业群建设应当体现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产业中的技术含量和智慧化变革要求高职专业群不断随之调整和创新[6]。在强力推动产教融合中,高职专业不能再“单打独斗”,要以“群对群”“群对链”的形式进行产学对接并构建体现“跨界”“互融”的“大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冶金产业经济一体化必然推动专业群的重构和对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京津冀国家战略层面,现代冶金产业是支柱产业,正在向智能冶金转型。对此,高职院校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应当“跟紧”和“跟上”,在专业群建设方面树立新理念、拓展新视野、迈出新步伐。
第一,大力发展跨区域冶金职教集团。一方面,京津冀地区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较高,办学优势突出,影响力较大;另一方面,冶金产业门类齐全,原国有企业混改成效显著,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国内领先。因此,应着力于在国家京津冀战略规划指导下,建立集政、行、企、校为一体的职教集团或联盟,并进行实体运作,切实搭建平台,建立对话、沟通、协同与合作的通道。第二,发展产教融合型冶金企业。建设4~5个京津冀冶金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将其作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核心企业,不断发展外围企业;以“企业—专业群”为核心,建立连锁式合作模式,将企业和专业群的连锁因子进行横向、纵向串接,形成跨区域、连锁式、紧密型产教合作模式。第三,适时建立现代冶金产业学院。突破产学对接的体制性障碍,在产业学院内,打破高职学院原二级院系专业设置的壁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投资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在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深水区”破冰、破题。
专业群组建完毕之后的主要工作是构建课程体系。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应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和求知欲望,面向不同类型学生与专业相对应、可供选择的课程组(模块),构建“底层共享、中间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并实施弹性学制下的学分互认制度。
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建立集产、教、技、培为一体的职教体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体现跨界和统一,体现类型教育特征的新教育体制和格局。同时,随着现代冶金产业智能化、智慧化和绿色冶金技术的出现,冶金岗位中所体现的职业带将更加具有复合性,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此需要大力发展长学制的中、高、本、硕纵向衔接递进的现代冶金技术职教体系,培养不同类型、层次、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已有几百家企业进行了跨国投资,建立了上百个产业园,但亟需当地高素质技术工人。职业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现代冶金技术专业群推出国门,在助力国际产能合作中推进专业群建设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