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_执行/ 本刊编辑部 图/2020 纺机联合展
我国遭遇了2020 年之后最严重的疫情反弹。3 月以来,疫情反扑陆续影响了27 个省市,120 多个城市,受影响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GDP55%以上。长三角等纺织生产重镇运行受阴,纺织服装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贸易普遍受到抑制。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次从上到下的稳经济行动开展起来。国务院下发了一揽子稳经济政策33 条,随后,全国各省份的稳经济政策也蜂拥而来。各地政府部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分类施策、精准治理;行业协会携手纺织企业积极应变,统筹防疫与生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新冠病毒要防住,生产生活要保住。在抗击疫情稳定生产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纺织人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意欲书写一份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答卷。
快递物流停运无法发货、生产困难重重、订单销量锐减……随着新一轮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俄乌局势冲突加剧以及通胀压力持续抬升等因素叠加,纺织行业复苏行情正在经历一场“倒春寒”。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生产重镇。连日来,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周边地区交通物流受到大范围、长时间的封锁与限制,物流速度变慢、运费上涨,纺织、织造、印染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都开始出现严重短缺,产品运输也受到影响。长三角地区上下游纺织供应链被阻断,纺织服装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贸易普遍受到抑制。
江苏苏州一位从事染化料助剂业务多年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无锡和苏州的纺织印染企业上下游向来联系紧密,纱线、坯布、染料及纺织化学助剂等生产物资如果出现临时短缺,所在区域及周边企业通常会相互调剂及时补给,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明显。但是,公路运输受限以后企业原材料短缺,影响正常生产。
河南地区的纺织企业同样陷入困境。河南新乡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供应链受疫情影响率每日激增,影响率峰值达80%以上,最严重时期全区重点企业货运车辆降低至300车次/月,企业生产稳定遭受严重威胁。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曾在20 多天里多次出现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货车需在高速口排队等候10余小时才能顺利下站,企业面临停产的危险。后经多方协调,获得产品上路运输证后才基本解决供应链受阻的问题。
出口物流也受到不小的影响。由于大部分订单成品需要由上海港转其它港口,港口的运力不足和运费大幅上涨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
“每个企业都不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孤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不同步会影响全链企业正常生产。”杭州市临平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轮疫情以来,海外进口原料滞留港口,国内物流受阻,生产所需原料无法及时到位,运输费用大涨,增加了纺织企业的采购成本。临平区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除了采购成本,发放员工工资、付用房租金、付供应商货款等支出只增不减,成本压力每日增加。
广东东莞一家以外贸为主的面料企业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冲击,企业的生产所需原料运输不如以往顺畅。不仅如此,全球疫情反复,俄乌局势紧张,原油价格和化工产品价格上涨,都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对于布局上下游的大型企业而言,供应链与市场形势也不乐观。一位石油化工与化纤原料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原辅材料价格涨幅较大,下游受国际形势及疫情影响,订单不足,导致聚酯开工负荷较低,“现在传统‘金三银四’旺季都已经过去了,但聚酯终端纺织面料库存高企,较往年大概高出30%。”
疫情除了给供给端带来不小困扰,也导致需求端陷入疲弱,短期难以改善。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极大地影响了居民正常的出行和生活秩序,居民收入和就业承压,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
随着内销市场需求大幅走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 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7.4%,比3 月继续下滑2.1 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下滑5.1、6.2 和5.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订单不足的压力明显增大。
“黄金月”被迫按下暂停键。福建某印染企业1-4 月订单较为饱满,主要经济指标均维持在正常区间,但5 月份以来,下游品牌企业和成衣厂商因疫情影响开始减少订单、转移订单或谨慎下单,导致该企业5 月份的订单量下降了20%。若该情况持续,预计6-7 月该企业产能利用率只能达到70%。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尽管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放松了疫情防控措施,国际市场需求趋于恢复,但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措施逐步放缓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消费复苏受到一定抑制。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相继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 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了0.8 个百分点降至3.6%,世贸组织将2022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增速从此前预测的4.7%降至3.0%。
市场需求低迷的态势,让不少面料企业心急如焚。上海一面料外贸企业负责人说:“2022 年前,公司主打的户外防晒面料在欧美市场非常抢手,可是进入2022 年,订单几乎断崖式下跌。”他表示,客户给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物流涨价叠加海运时间不能确定”“当地市场需求下降,销售情况低于预期”“原料成本走高,汇率波动”等方面。
近期,江苏省服装协会开展的“疫情对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影响”问卷调查显示,疫情导致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在前三位的是:生产经营成本高、市场订单减少、无法正常生产经营。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当下的生存状况是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一个缩影。根据这份调查,疫情对企业经营资金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融资和债务方面。其中,84.92%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大部分企业因生产经营不正常,订单交付延期,订单量减少,线上线下销售受阻,资金回笼存在很大风险。针对疫情影响,企业希望政府采取的帮扶措施排在前五位的是:“保障物流畅通”“加强疫情精准防控,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提供稳岗补贴”“减免或提供房租、水电费等补贴”。
针对企业诉求,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5 月9 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从加大资金支持、缓解融资难回款难、降成本和扩需求、加强服务保障等维度推出一些实招和硬招。
在5 月18 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下一步要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将精准推送政策,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咨询,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中小企业应享尽享。
为巩固拓展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成效,交通运输部提出,要继续对关停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港口码头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应开尽开”。落实好通行证制度和核酸检测“即采即走即追”制度,坚决清理通行管控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行为,保障各类重点物资运输畅通。
6 月的上海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座静默了2 个月的城市终于动了起来。在上海市各级政府多方协调和大力帮助下,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麟杰公司”)在严格落实政府防疫政策的情况下迅速复工,产能快速恢复。嘉麟杰公司承担了为抗疫一线生产隔离服的任务,疫情期间,该公司坚持“防疫物资和正常外贸订单生产”双线作战,在优先满足防疫物资订单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订单生产,外贸订单有序出货。
信息化在保通保畅中的作用更加突显。江苏盛虹集团通过自建的“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线系统跟踪各物料的产、销、存、耗以及设备效率、能耗情况,控制生产流程;行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则连通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实现产供销信息通讯在线完成,借助信息化技术保障了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截至今年4 月底,盛虹集团旗下斯尔邦石化丙烯腈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41%,乙腈同比增长47%。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信息部副主任朱宇星表示,我国具有完善的纺织产业链优势,预计随着逐步复工复产,长三角地区供应链受冲击的情况将得以缓解,带动二季度纺织品服装整体实现小幅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并进行分工安排,切实把二季度经济稳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6 个方面33 项。
与此同时,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河北、河南等省市也出台了助力企业纾困的地方政策与实施细则,内容包括财政助企纾困、稳投资促消费、稳产业链供应链、加大出口扶持力度等。相信随着各地政策协调性不断增强,稳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的效应将日益凸显,纺织服装企业也将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
财政助企纾困。在助企纾困方面,针对企业实际困难,从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加大退税减税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方面,综合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多管齐下为企减负。
围绕资金、土地、人才、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支撑保障性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研究储备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对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房租、贷款利息、担保费、稳岗就业等补贴。支持中小微企业无缝续贷,深入实施“浦江之光”行动,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稳投资促消费。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复工复产和新项目开工建设,支持扩大企业债券申报和发行规模,将新型基础设施等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REITs 作用,充分引导和激发社会投资。
大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以大宗消费为抓手,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 万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 万元补贴,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发放消费优惠券,支持文创、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大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
稳产业链供应链。在复工复产复市方面,6 月1 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扩大企业防疫和消杀补贴范围、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支持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加大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力度,鼓励港航企业减免货物堆存费和滞箱费,助力外贸企业履约订单。
《浙江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财政助企纾困。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确保现有可退增量及存量留抵税额退税,在6 月底前基本完成,实现应退尽退。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收回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聚焦受疫情影响重点行业,对小微企业给予担保额度、期限、费率等政策倾斜;强化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作用。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加大稳岗支持力度。
实施还本付息政策应延尽延。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继续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做到各类手续费应免尽免、应减尽减。
稳投资促消费。加快推进一批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800 公里、养护工程6000 公里。加快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2022 年新建城镇燃气管网1200 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600 个。同时,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
发挥消费券杠杆撬动作用,统筹有序发放汽车、家电、家具家装、餐饮住宿、文旅体育等各类消费券。稳定增加大宗消费政策支持,强化新型消费政策支持,持续研究优化新能源汽车奖补政策。
稳产业链供应链。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 个月费用缓缴期,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同时,2022 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重点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对来自或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的货运车辆,落实“即采即走即追”制度。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港口作业效率;降低海运相关环节收费,稳定港口集疏运车辆运价;提升贸易通关效率。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多渠道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障商务交流活动等人员出入境需求,加快探索开通定期包机航班。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出台便利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换货政策。促进进口贸易创新发展,培育新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重点进口平台。充分释放RCEP 等自贸协定政策红利,大力推广原产地证书线上申请、智能审核、自助打印等政策。加快推进外资大项目,积极吸引外商投资。
《江苏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
财政助企纾困。加强金融服务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品内销和外销兼具的制造业企业、出口型中小微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内外贸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扩大“苏贸贷”惠企数量和放贷规模。鼓励金融机构整合内外贸金融服务的制度、标准、平台,依托中征应收账款登记平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发展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优化对内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国内贸易险对扩大内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积极作用,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
稳投资促消费。挖掘扩大内需潜力。突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商文旅体融合等元素,打造“苏新消费”四季系列主题购物节。支持外贸企业自建线上内销平台,利用网络销售、直播带货、微商、社群拼团等促进线上销售。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在商圈、综合体、步行街、社区等开设内销产品直营店和门店。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拥有自主品牌的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直采供货关系,支持设立专柜、专区,集中销售外贸产品。
稳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内外联通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发展国际寄递物流服务,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开展跨境寄递国际运输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海运快船、国际铁路定制班列、集并运输等模式,推进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发展。拓展中欧班列通道,优化线路布局,推动自贸区专列、跨境电商专列、邮政快递班列等特色班列开行,促进运贸融合发展。在国际物流重要节点设置海外仓,为企业提供通关、仓储配送、营销展示、退换货和售后维修等服务。优化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推进南京等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提升城市货运配送效率。加快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增强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渠道网络等能力,打造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示范企业。
《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财政助企纾困。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办理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 月30 日前集中退还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规范深化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积极发挥省“中小融”等供应链平台作用,加强与产业链“核心”企业数据合作,基于真实业务数据为上下游中小企业信用赋能,便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有效缩短应收账款账期,防止高息套利。
稳投资促消费。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紧密跟踪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针对性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深做实前期工作。支持攻关突破关键基础产品和技术,在供应链产业链招投标项目中对大中小企业联合体给予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攻关。推动省内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动8500 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二季度新增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鼓励各地发放消费券、惠民券等,用于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领域消费,活跃消费市场。省设立3000 万元“有奖发票”资金,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发票金额开展“有奖发票”活动,提升市场消费活力,活动期限至年底。
稳产业链供应链。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要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完善运行保障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制度。积极落实省部联动和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
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对工业企业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应申尽申”“应发尽发”,保证重点物资物流通畅。对来自或进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货运车辆,落实“即采即走即追”制度。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鼓励港口企业减免特定时期内的货物堆存费,鼓励航运公司减免特定时期内的滞箱费,倡导港航相关企业减免外贸进出口相关物流操作费用。
《山东省2022 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三批)》
财政助企纾困。自2022 年4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2 年1 月1 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2 年1 月1 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 个行业的中型企业,可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6 月底前完成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
设立50 亿元再贴现“专精特新”专项引导额度,支持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理贴现。
稳投资促消费。扶持发展预制菜项目,对预制菜企业技改投资超过5000 万元以上的,按银行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35%,给予单个企业项目最高2000 万元贴息支持。
支持各市发放消费券,促进汽车、家电、信息、文旅、餐饮消费。支持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建设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推动制造、教育、文旅、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示范性应用解决方案入驻,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示范推广。
稳产业链供应链。设立20 亿元再贴现交通物流专项引导额度,支持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交通物流企业签发或收受的票据办理贴现。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支持机电产品、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利用新业态新模式开拓新市场,鼓励企业采取“前展后仓”方式,在东盟、中东、非洲、俄罗斯、荷兰等公共海外仓设立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对展示场地租金给予不低于70%的资金补贴;鼓励企业面向东盟、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布局建设农产品团购平台或独立站,对企业平台建设和运营费用最高给予50%的资金补贴。
培育认定省级跨境电商孵化机构试点单位,对通过试点单位培训、有新增线上店铺并产生业绩的跨境电商企业,按培训费用最高给予70%的资金补贴。
《福建省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财政助企纾困。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将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六大行业大型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时间由10 月提前至6 月。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省委、省政府既定重大事项、重点项目,以及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等支出的资金拨付进度。
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对上述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发生代偿时,省级分担比例由40%提高到60%。
加大技改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落实技术改造融资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支持等政策。已获得国家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改专项等支持项目,可同时享受省级技改政策扶持。
稳投资促消费。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加快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102 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福建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优先支持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存量项目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盘活。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依法依规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持续加大促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力度。对在省内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车并上牌的用户给予每辆3000 元以上消费补贴。
稳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建立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机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苗头性问题预警管理,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保障企业稳定生产。
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搭建以国家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体系,借助枢纽间合作机制,争取更多区域分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福建省,完善全省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加强对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各地要将属地重点外贸企业纳入地市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管理服务,推动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外贸力度。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
《河北省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
财政助企纾困。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从信息共享、资格认定、日常服务、项目鉴定等方面细化落实举措,加强培训辅导,分类做好政策解读,让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红利,最大限度释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效应。
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在2022 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在500 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根据具体折旧年限进行税前扣除。
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对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困难行业的倾斜力度。加大对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产业贷款投放。
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前期大幅降低基础上继续下行,督促指导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压力。
稳投资促消费。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实施常态化推介民间投资项目机制,依托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每月推出一批对民间资本有吸引力的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能源、市政、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
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开展消费促进活动。面向全省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卡(券)200 万张以上,发行体育消费券等。
稳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企业更快复工达产。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部省联动、区域互认和部门协同机制。将符合条件的钢铁企业及其他行业支柱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纳入环保正面清单,保障其在环保达标条件下不停产不限产。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分别对进出口总量、增量和增幅排名前3 位的设区市给予奖励,调动地方稳外贸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稳定和扩大进出口规模。支持企业线上线下拓展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深圳高交会等重点国内展会。
河南
《河南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
财政助企纾困。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顶格执行“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按照50%的幅度减征“六税两费”。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 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3 项社保费政策延至2022 年年底。加大缓企稳岗支持力度,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
稳投资促消费。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对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引进保险资金支持河南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按照实际融资额给予不超过1%的奖励,每户最高不超过100 万元。
全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中央资金支持政策,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效期内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 万元。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组织开展全省性消费促进活动。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发展平台经济。
稳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疫情防控与企业生产双线嵌合。建立“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2022 年6 月底实现本领域白名单企业(项目)总产值(投资额)覆盖率超过70%。对第二季度满负荷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10 万元,对第二季度满负荷生产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20 万元。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设置交通运输“四保”白名单企业高速路口专用“绿色”通道。建立长三角地区货物运输“直通车”制度,专案专班保障与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适时推进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